文:山木秋水

01

地中海沿岸的暮秋,淫雨绵绵,朔风扑面。午后小憩,君士坦丁从睡梦中惊醒,他擦了擦头上的汗,立马叫将领们来到帐前。君王道:

“梦中的战场,吾见天空中的‘十字’叠加在太阳之上,上记有‘凭此十字,可得天下’,诸位将领,这是胜利的预兆,我将成幸运之子,受到基督教神灵的眷顾,罗马帝国将再次统一!”

作为君士坦提乌斯的儿子,君士坦丁在其父被任命为西部凯撒后,年轻的君士坦丁随即被送往东部,效力于东奥古斯都,也就是继承戴克里先的伽列里乌斯。

公元285年,戴克里先成为罗马帝国的皇帝。继位后,戴克里先任命马克西米安为凯撒,并在286年任命他为共治奥古斯都。293年,戴克里先和马克西米安任命了伽列里乌斯为东部凯撒,在西部任命君士坦提乌斯为凯撒。如此一般,两位奥古斯都,两位凯撒,罗马帝国迎来了四帝共治的时代。不过,这样的架构没有维持太久,随着戴克里先和马克西米安的退位,四帝共治的体系在306年解体。在一片混沌之中,君士坦提乌斯的儿子逐渐走到了历史的台前。

君士坦丁深知前途危机重重,与其共同前往罗马的高卢军团,纪律严明,英勇善战。君士坦丁与麾下将领翻越西阿尔卑斯山脉,一路破敌,来到了发源于亚平宁山脉之中的台伯河河谷。此时,马克西米安的儿子马克森提乌斯准备与其决战。骁勇善战的高卢军团在君士坦丁的指挥下,通过米尔维安大桥一战,打败了马克森提乌斯。

在此战役之前,据传记作者优西比乌的记载,君士坦丁做了那个“十字之梦”,而米尔维安大桥战役发生在君士坦丁转变宗教倾向的时候。在此前的时代,罗马传统的宗教是一种信奉多神论的宗教,多神的仪式在有着很大的地方差异。那个时代的宗教信仰是宽容的,多神教的信众不仅喜爱本乡的宗教仪式,也认同其他地区的宗教信仰,罗马是帝国臣民共有的圣殿。

君士坦丁皈依基督教代表着一种永恒的改变,这是罗马帝国基督化的开始,而基督教在此前一直不太受罗马社会欢迎。直到君士坦丁的皈依,基督教才真正被接受,变成了受欢迎的宗教,并很快在公元四世纪的进程中成为罗马帝国的官方宗教,甚至成为几乎唯一的宗教。

君士坦丁在米尔维安大败马克森提乌斯后,于324年在克里索波利斯打败了李锡尼,罗马帝国再度统一。克里索波利斯战役中,君士坦丁意识到与克里索波利斯相去不远的要塞拜占庭的战略重要性。拜占庭位于黑海与地中海的咽喉要道,来自黑海的水流在这里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注入地中海,拜占庭往西可以控制欧洲东南部的巴尔干半岛,往东经小亚细亚半岛可以前往波斯,往北可快速通往帝国与蛮族的边界——多瑙河和莱茵河。正是基于这样的战略考量,君士坦丁将都城迁至东部,以他自己的名字命名了新都——君士坦丁堡。

在君士坦丁堡,多神教的庙宇不再是城市的重点,此时教堂比庙宇更重要。君士坦丁的宗教转变,不仅限于罗马世界,而是永久的改变了罗马世界。对于教会而言,这种转变是一种天佑,教会很快适应并取得了胜利,至君士坦丁崩殂的337年,帝国将近一半的的人口选择了基督教作为信仰。

君士坦丁执政时期,没有启用凯撒,他统治着整个帝国。在一系列的变革后,罗马帝国似乎恢复了之前的荣光。这一时期是一个巨变的时期,最大的变化就是前述中基督教的转变。

君士坦丁于六十四岁死于尼科米底亚郊外的阿库里昂宫,继承君士坦丁的是他的三个儿子,其中两人死后,帝国由君士坦提乌斯一人统治。君士坦提乌斯从神圣人物的手中得到了一份背书,这份文件极其重要,先皇表示怀疑自己被兄弟毒死,要求儿子严惩凶手,为死去的父亲报仇。在这一场宫廷内斗中,君士坦提乌斯的两个叔叔和七个堂兄弟躺在血泊之中,家族中只有君士坦提乌斯叔叔的两个最小的儿子脱身,其中有一个是尤里安,君士坦提乌斯估计会很后悔,因为是尤里安最终推翻了他。

02

免于刽子手刀下的两个人,一个是加卢斯,一个是尤里安。加卢斯在一场暴动后被君士坦提乌斯处决,而尤里安作为帝王的后裔使其“涉及”了加卢斯罢黜的事件,随后立即被押解到米兰的宫廷,在那里度过了七个月胆战心惊的生活。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尤里安身处险境,沉静寡言,有意地抑制住自己的悲伤,在得到皇后优西比亚的帮助后,君士坦提乌斯将其放逐到了雅典。

雅典有着与罗马相似的气候,冬季多雨,夏季干热。连绵的山脉,陡峻的山崖,形成了一个高度分割的国家,也使得雅典的海上交往日益繁盛。这片土地上,地理因素使得“独立”成为希腊文明中一个关键的词汇。地理的分割让雅典孕育出自由的思想,但也让其无法形成统一的力量,最终导致了城邦政治的失败。公元前2世纪中叶,雅典并入到罗马的版图。

流放雅典以后,尤里安不问政治,潜心学习,他与当代的哲学家自由的交谈,砥砺精神,磨练意志,慢慢的,他具备了一位君王独有的气质。大成若缺,其用不弊。一个完美的人格,不在于外形上的显露,而在于内在生命的含藏收敛。尤里安知进守退,命运终于垂青到这个留着胡子的哲学家。335年,君士坦提乌斯擢升尤里安为凯撒,帝国西部的政局交到了尤里安的手上。当然,尤里安成为帝国的共治者是必要的,面对庞大的疆域,君士坦提乌斯难以应付蛮族以及波斯王国带来的各种危险,而尤里安的擢升可以分担西部日益紧张的时局。

此时,君士坦提乌斯正忙于应付波斯王国的侵扰。东部的波斯王国兴起于巨大的伊朗高原,高原西部是扎格罗斯山脉,北面是厄尔布尔士山脉,在这个高原、山地相间分布的狭长地带上,降水少的可怜,昼夜温差极大,入夜后凉气逼人,午后却灼热难耐,人们靠着雪水耕种着为数不多的农地。地理环境塑造着不同的民族性格,波斯高原严酷的气候与被群山隔离可怜的平原塑造出波斯人好战的精神,居鲁士统一波斯后,征服了巴比伦,建立了属于他的帝国。公元前330年,亚历山大带着马其顿人占领了波斯波利斯,一场大火后,帝国陨灭。至三世纪,波斯开始复苏,萨珊王朝成立,而此时波斯的萨珊王朝比之前更有侵略性和冒险精神,刚开始的时候,他们只是在罗马帝国边境试探,得到甜头后,复苏的波斯王朝越过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和亚美利亚,开始对罗马帝国东部的行省进行破坏。

君士坦丁在位期间,对于东方的这个潜在的敌人,一直奉行着咄咄逼人的政策,而罗马与波斯之间的战争一直延伸到尤里安即位。此时,君士坦丁的儿子正收拾着残局,天性软弱而又缺乏领导才能的君士坦提乌斯在这场战争中没有留下任何优胜的迹象。

入侵的另一部分来自多瑙河与莱茵河边界。多瑙河和莱茵河是罗马人用来防御蛮族的天然河道,罗马人的很多城堡和军事设施都位于莱茵河的东岸,用以防御蛮族越过边界。在欧洲北部,日耳曼民族正在扩展他们的家园,严寒的气候让日耳曼部落离开了黑暗的森林,带着洪荒之力的“猎人”倾泻在罗马帝国的边界,等待尤里安的将是一轮恶战。

尤里安在擢升凯撒后立即前往帝国西部的高卢行省。主战高卢,尤里安很成功,他的部队在莱茵河的边界三度战胜侵犯的蛮族,胜利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罗马帝国,可功高震主,尤里安建立的功勋随即引起了君士坦提乌斯的痛恨与嫉妒,尔后,君士坦提乌斯迅速采取行动,他以东部波斯的威胁作为借口,撤销了尤里安的兵权,并将其赤诚的军队全部召回东部。忠心耿耿的军团不愿离开家人前往炽热的亚细亚沙漠,在一场骚动后,士兵们齐喊“尤里安·奥古斯都”,尤里安被拥立为奥古斯都。稳定局势后,尤里安便带着军队前往东部的君士坦丁堡,君士坦提乌斯得知信息后,急忙从波斯归国,但大限已到,死在途中。在一片欢呼声中,这位带着“知识分子”气息的哲学家掌控了整个罗马帝国。

03

在君士坦丁之前,罗马人是不喜欢基督教的,他们认为基督教没有宽容的理念,帝国的各种宗教都承认其他的神灵,比如有人崇拜朱庇特,却并不会和崇拜伊西斯的人产生冲突,而当时的基督教则否认所有的这些神灵。当然,虽然罗马人不喜欢基督教,可帝国并没有像戴克里先那样迫害基督徒。在戴克里先时期,基督教曾受到一次大的迫害,迫害一直持续到戴克里先退位。君士坦丁崛起后,通过颁布《米兰敕令》承认了基督教的合法地位,从这时起,基督教开始由非法走向正统。君士坦丁死后,他的儿子保持着原先的宗教政策,作为君士坦丁的侄儿,尤里安在青少年时期一直是一位基督徒。

所有的一切,在尤里安掌控整个罗马帝国后发生了转变,流放雅典的生活,以及君士坦提乌斯对他全家的迫害,在其幼小的心灵中,逐渐铺陈出恢复异教信仰的行动。在这里,“异教”这个词并不是对其性质做出价值判断,而只是一种存在形式。

在此前应对高卢的战事中,这位毫无经验的年轻人,被指派过来拯救和治理帝国西部,当时尤里安只是一个饱读哲书的知识青年,面对没有接触过的军事操作,他也曾发出过“啊!柏拉图,柏拉图!哲学家怎么会有这种工作!”的无奈,但随后这位哲学家很快适应的现实与理论的误差,以卓越的功勋获得了世人的尊重。在很多的评论中,尤里安可能会以“叛教者”的身份出现,但历史上的东西,有些摆在桌子上面,有些则隐藏在桌子底下,因此认识一个历史人物,人云亦云的方式是不妥当的。

尤里安幼年时期就将希腊的学术知识、语言文字、宗教信仰作为自身的追求,他的生活习惯与处事方式也无不受到其认知的影响。尤里安始终保持节俭克制的生活方式。他不屑于山珍海味式的排场,却能够满足于恬淡普通的饮食方式;他的婚姻生活的时间不长,却能够保持洁身自好的生活习惯,基于政治考虑,再也没有和婚姻外的女伴同床共被;他不喜欢矫饰的服装与隆重的排场,却重视安贫乐道的精神,甚至连梳洗和清洁都不重视。看上去,除了工作,生活对于尤里安来说,毫无乐趣可言。尤里安的生活方式有点雅典犬儒学派的样子,这一学派希望用最简单、最廉价、最基本的方法,通过满足人的自然需要,从而找到幸福。若换个时空,尤里安的生活方式有点老庄哲学的意味,譬如《老子》五十六章中提到了一种的“玄同”的人生情状,而想要达到这种状态需要塞住欲望的孔窍,做到不露锋芒,以此来消解俗世之纷扰。基于此,我想尤里安的生活习惯让他能够有更多的时间来思考,也让他的注意力能够更好的投注到繁重的工作上来。

三世纪的罗马,可以认为是一些军队将领在统治,统治者由军队产生,而军队也会在拥立后再杀死他们,原因是他们可以从新皇帝那里获得所谓的“捐赠”,先前谈论到的戴克里先就是一个典型的帝国军人,他出生贫寒,父亲曾经是一个奴隶,在其登位后,戴克里先将社会军事化,即在军队周围组建社会,此时皇帝的地位也被提高了,他不再是第一公民或君王,身穿紫袍的皇帝不再经常在公众面前露面,罗马帝国的臣民只能在重要仪式上仰视着这位帝王。这些军队出身的皇帝看不起元老院,并与元老院保持疏远的关系。但是,尤里安的表现却大相径庭,他深受雅典政治传统的影响,元老院的会议在尤里安看来是其大谈共和制最为恰当的场所,也可以锻炼他在哲学思辨中培养的口才,独特的气质让其君王身份与这个庞大的帝国相得益彰。

关于尤里安为何放弃对于基督教的信仰,我们只能给结合一些史实进行判断,因为当你错过历史现场的时候,很多细节只能猜测,况且人与人真的不一样,就算是最亲近的人,你也无法弄清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君士坦丁在位的时候对教会宠爱有加,那个时代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在宗教上尤其明显,宗教讨论的问题在现代看来可能无关紧要,但放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却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当时一个特别重要的议题是关于“圣父、圣子、圣灵三者间的位格问题”,来自亚历山大的阿里乌形成阿里乌派,其教派认为“基督圣子的本质不同于上帝,基督圣子受造于圣父上帝”,而这违反了尼西亚第一次大会颁布的信经,信经认为“上帝并非创造基督,上帝与基督是同质的”,这一争论持续了近半个世纪。尤里安了解他们在神学上面的争论,并且觉的十分的好笑,他曾今把敌对各派的领袖请到皇宫,欣赏他们义正辞严的辩论,但他自己对于争论并不感兴趣,借用希腊怀疑主义的语论来说,即“鉴于各种论点相互冲突,正确的做法是终止判断”,不过尤里安很快发现,现实遇到的争论不仅各方固执一词而又难以磨合。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写道“各种灵魂不断依附到人、动物,甚至鸟的身体里,知道他们得到净化”,而柏拉图的宇宙论可以很好的用来维护多神论。作为一名哲学家,古老的希腊哲学在尤里安一直保藏在尤里安的心里,身穿紫袍后,尤里安在身体与精神上都获得了自由,从而将希腊的哲学与宗教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以构建出自己的神学体系。作为柏拉图的门徒,尤里安相信“神祇、魔鬼、英雄和凡人,全部依赖于灵魂”,月亮、星星和守护神都得到了他的祭祀。不过,尤里安的宗教政策却是宽容的,他的诏书曾向罗马世界许诺,从而贯彻宽容自由的精神。尤里安深信:强力是无法改变人的信仰的,外在的压迫有时反而成为砥砺精神的一种方式。但是,尤里安的宗教改革到后来却失败了,教会反对他,他的很多追随者也反对他。毕竟,在君士坦丁崩殂的时候,帝国近半人口已经选择皈依基督教,而他的失败意味着罗马多神教主掌历史时代的终结。尤里安在征战波斯的远途中死去,对于他的死因,一直争论不朽,那个时代的基督徒与异教徒各执一词,可放到现在,那些争论不再那么重要,因为在基于诉求不同的前提下,人的争论往往没有丝毫的意义。

罗马传统多神教在发展中渐渐演变为单一教派,这股趋势是不可逆的,尤里安在这里面虽想去改变,但是他是改变不了的,此乃时势所然,非一人之功过。但,尤里安的意义在于他的反抗精神,即使面对统一化的宗教思想,尤里安却敢于回到之前的那个时代,这是他过人的地方,也是一位哲学家应该具备的勇气与探索精神。毕竟,这个时代不会再有尤里安了,基于此,只能缅怀以记之。

作者:山木秋水

版权声明:本文由「鱼羊秘史」原创制作,并享有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