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开往江夏的9字头,从不拒载颠簸的青春

_No.

1131

//

初秋武汉,天空的颜色由灰蒙蒙蜕变成深蓝,车水马龙的十字路口,喧嚣的汽笛萦绕耳畔。

坐上9字头公交前往江夏,引擎发动,轮胎噪响,进入一个不可思议的魔幻空间。

地球人都知道,902、903、905、906、907、908、909.....是专属江夏的“通关密码”,19KM的地图距离,因为它的存在变得更有人情。

窗外的风景不自觉放慢半拍,轮胎卷起的尘土依然粗霾。车厢内的空气压缩成夹心饼干,胶皮味道的车帘掩盖流光溢彩的霓虹。

2个小时的堵车时间,4个小时的来回通勤,9字头潇洒走一趟,约等于武汉到广州的高铁单程时长。

珞喻路,武昌的繁华地标,9字头多数公交的起点。

从光谷驶出关山,穿过大学园路,抵达庙山,鳞次比节的高楼抛诸脑后,低矮老旧的苍蝇馆子冲进视野,沿途绿树掩映,城铁呼啸,像走进一个素颜的乡村。

直到,急促的刹车声响起。

高峰爆满的9字头公交,大口呼吸都是一种奢侈。拥挤的空间内,乘客如同罐头里紧贴的沙丁鱼,找不到一丝缝隙。被沉重的双肩包撞脸也无所谓,能挤上车就很幸福。头顶几米的稀薄空气藏着许多故事,摇晃颠簸的路程也承载无数青春。

29岁的张全泉,家住江夏公交停车场旁,他记忆里的903永远都带着清晨气息。7点,从家里出发,到上班地点珞喻路,全线34站,一坐到底。若不堵车,抵达光谷,大约1个小时。

傍晚6点下班,公交1个半小时,或者更久。这么多年,903已经成为他生命中“爱恨纠缠”的一部分。抹不开面儿跟学生抢座,有时候一站便从起点驶向终点。

张全泉说他很喜欢路边摊,回家太晚,饥肠辘辘,偶尔在公司附近吃点烧烤、来碗面再回家。“公司楼下烧烤摊的生意格外好,要是哪天失业了或不想再上班,自己也很想做这个。”

若与邻居约好,“蹭”车去光谷,便意味着他可以晚出门20分钟,也能多睡20分钟。清晨的江夏,寒意已如初冬,一路上,听着音乐,悠闲小憩。张全泉暗想,等再过两年,自己也能买辆车。

未至中年,周末却乏善可陈,做家务,带孩子,陪媳妇儿去菜市场逛上一圈,悄然间,黄昏将近。工作日耗费的体力,只想用远离奔波的周末弥补。如果能在傍晚打一场篮球,就已算得上偷得浮生半日闲。

9字头公交就像绿色胶囊,载着漆黑大海的鱼,由城市的喉管穿梭回本属于它们的地方。最辛苦的不是站到腿软,而是堵车时泌尿系统的颤抖忍耐。

邹清玟是武昌理工大学的学生,没有起点站出发的好运,她拥有903直达,902转车的选择,可无论搭乘哪一班,半路上车的她,总像林黛玉被关进了壮汉云集的斗兽场。只可智取,不能强攻。

校门口的等车人,仿佛无穷尽般亦步亦趋,零距离贴身跟进,大有“零落成泥碾作尘”的倔强。

邹清玟说,对于挤公交的“独门秘籍”,她早已了然于心。首先占据有利地形,以经验判断公交车在站点滑动的距离,以静制动。若判断误差不超过一米,车门咣当打开之时,只需要把伸腿抬脚,身体就被排山倒海的人潮连推带架拥上了车。

脚还没沾地儿,人就被“运送”到了车厢中部。此地,单人座顺排而置,紧挨扶手的一个空当儿,是邹清玟这类瘦子的绝佳栖身所在。背包横担脚面,虽然没座位,却也如拾到宝,全身轻松舒畅。

邹清玟大笑说:“不是我非要占这个位置,是广大人民群众把我推上了历史舞台。”

邹清玟的闺蜜就读于武汉工程科技学院,从纸坊东站坐城铁到武昌火车站只需半个小时,可城铁虽快,却是随缘出行。常规交通依然靠着9字公交出行,漫漫长路,30站起步。

来校,出游,兼职,回校,回家,这是江夏大学生和9字公交最密不可分的时光。它们陪伴着一批又一批学子的大学时光。离开的那天,他们就像初到时一样,扛着行李,背上书包,坐上9字公交。只不过这一次,是告别。

走之前,邹清玟诉尽衷肠:埋怨虽多,但很多年以后,说不定也会很怀念这段斗智斗勇的公交时光。以及那趟,再没机会挤上的9字公交车。

7号线已通车,27号在建,城铁和有轨电车直通江夏。8号线将沿黄家湖大道延伸至四环附近,预计军运会开幕前建成并投入试运营。17公里的南四环将在今年建成。通勤愈发便捷,江夏人的选择也会越来越多。

千面武汉,风骚各异。追赶9字公交生活在江夏的人,更像一群守护者,跟它一起成熟,然后得到属于守护者的奖励。地铁一响,黄金万量的日子,终会来临。

多少个张全泉与邹清玟,在这里燃烧着余额不多的青春,静等着焦虑而丰裕的未来。周末看着市中心的人一路颠簸拥堵,来到藏龙岛、青龙山过周末。当他们一身疲惫的走出车门,江夏青年已经在汤逊湖钓上了半桶鱼。

生活仿佛就是如此,换一种心态,车窗内外,也就换演了另一种剧情。

文 // 梁文静

图 // 束也

漫漫长路,9字起步~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