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由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创新战略联盟举办的“2018年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高峰论坛”在海口召开。论坛上发布的《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研究报告》预计,未来,氢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占比至少将达10%。氢能将与电力协同互补,共同成为我国终端能源体系的消费主体。报告认为,中国应利用现有资源优势,迅速布局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加大产业链薄弱环节及关键技术投入,抢占战略制高点。

众所周知,氢能具有燃烧热值高、清洁无污染、利用形式多、可储能等优点。在当日举行的2018年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高峰论坛上,不少专家谈到,氢气燃烧生成水,可循环利用;来源广泛,既可借助传统化石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低碳化技术制取,也可以通过风、光、水等可再生能源制备;此外,中国市场巨大、应用前景广阔。

分领域看,交通领域是氢能和燃料电池初期应用的主要市场。中国氢能联盟理事长、国家能源集团总经理凌文介绍,未来氢能将在小汽车、轨道交通、船舶、航天、物流系统、矿用车等领域广泛应用。以乘用车为例,到2030年,将发展100万辆燃料电池车,在建加氢站1000座;到2050年,氢燃料电池车和发电均实现大规模应用。

当前,全球氢能利用的产业化、商业化刚刚起步,市场空间广阔,多个国家或经济体已将氢能和燃料电池的技术发展提升到战略高度。中国发展氢能的优势在于,我国是第一产氢大国,具有丰富的氢源基础,但现有的氢产品没有作为能源产品使用。未来,利用我国丰富的煤资源与可再生资源,通过可再生能源制氢和煤制氢+CCS(碳捕捉和储存)具有经济可行性,完全可支撑我国中远期氢能发展的愿景。其中,电解水制氢与煤制氢+CCS是中远期的主要制氢技术路线。

氢能产业链包括从制氢到氢的使用,具有产业链长、路径多等特点。交通领域更是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初期应用的突破口与主要市场,中国拥有较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础,发展机会巨大,也是氢能发展的重要优势,并迎来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的窗口机遇期。

比亚迪:新能源车领域绝对龙头,公司2018年4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3918辆。其中纯电动乘用车销量为5657辆,新能源客车销量为813辆。1-4月份,公司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为43555辆。

雄韬股份:主要从事氢燃料电池的催化剂、质子交换膜、电堆、电池控制系统、氢燃料发电机系统、储氢系统和制氢系统以及加氢站等领域产品的开发、生产、运营和销售。项目计划3年之内建成年产能不少于5万套的氢燃料发动机系统生产基地;2年之内全市范围内推广不少于3000辆氢燃料整车,全省范围内推广不少于5000辆氢燃料整车。

猛狮科技:2018年6月19日,公司与美国康奈尔大学能源材料研究中心联合建设的康奈尔大学能源材料研究中心(中国)项目,旨在发力氢燃料电池技术路线研究,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尽快产业化。

科力远:公司是中国唯一一家能为镍氢动力电池提供配套原材料的企业。混合动力汽车(HEV)被认为是今后10年最实用、最具有前景的环保节能车型,预计到2020年全球HEV将达到2500万辆,而研究及使用结果表明在HEV所用动力电池中,镍氢动力电池综合性能最佳,每辆HEV的泡沫镍用量在8至10平方米,公司将面临历史性的发展契机。

东方钽业:公司以1755万元受让中色东方集团“3000吨高性能球型氢氧化镍项目”相关资产。高性能球形氢氧化镍是一种微米级粉末,具有储存电能及缓慢释放电能的功能,是新型环保电子材料。主要应用领域是二次镍氢电池的正极活性材料、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用溅金属镍电极浆料的原材料和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原材料。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