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常用的生活词语里,吃喝拉撒的吃排在了第一,吃是生命最基本的物质需求和生理必需,为了迎合人们对吃的追求和丰富多样的种类,人们开始想方设法去研究新的品种,同时也在努力挖掘民间传统的特色小吃。

目前在市场上我们总会被一些稀奇古怪的小吃产生好奇,甚至很多都没有听说过,因为是民间小吃,地域的限制会让人难以了解一种地方美食的特性和本质。看到的往往是它的表面。

不久前在一个城市小编就遇到类似的情况,当时很多人围着一个摊位,走近了才发现原来是在销售艾草青团,五颜六色的青团看起来晶莹剔透,就像一颗颗透亮的玉石,不说吃,但就看上一眼都是一种美的享受。

关于艾草青团北方人知道的人很少,别说它制作的食材和工艺,甚至都不知道它源于何处。因此在购买的时候只注重它的外观,却忽视了它的原本的口味。

艾草青团源于江浙沪,是当地清明时节的一种时令食品,作用类似于我们北方清明节的粽子,具有某种民俗的纪念意义。随着当地人的外出而将制作艾草青团的手艺带往世界各地,然后落地生根,各地民间美食才得以融会贯通,使不同地区的人们能够品尝到不同地方的传统美食。

然而,有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美食会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出现变化,制作者会根据一个地方的人们的饮食习惯和不同的口味做出调整。一味的去追求卖相而忽视了它们的口味。而且价格还不便宜。

目前市场上经营的艾草青团就是这种情况,真正的艾草青团是用艾草汁和糯米面,因为艾草的气味太重很多人不习惯,就改用青菜汁代替艾草汁,经过糯米粉揉合成团而成。

正宗的青团制作流程是非常复杂和繁琐的,除了艾草青团,还有一种浆麦草做成的青团,从浆麦草的选料到打汁都有一套严谨的流程,而野生的浆麦草就更少了。市场上销售的青团已经很难吃出艾草汁的味道和浆麦草的那种清香了。

本文原创,做有价值的自媒体,欢迎留言评论!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