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安徽省会合肥应该改回旧名庐州,有人则反对说:合肥改名庐州,那四川泸州怎么办?笔画相近,读音相同,庐州和泸州,不是所有人都能分得清。

其实,四川泸州的名气并不比合肥小,毕竟“泸州老窖”的名气,要多大有多大。

泸州在西汉时称为江阳县,隶属于治所在今宜宾的犍为郡。东汉时没有变化,到了汉献帝时,实际上是刘璋统治末期,公元213年,从犍为郡分出江阳郡。诸葛亮入蜀,派赵云定江阳、犍为。

当时的泸州开发较晚,地近南中,很多中土人士不愿意去这里当官。比如彭羕,他投降刘备不受重用,被“左迁”为江阳太守。这个左迁,就是降级使用之意,气得彭羕骂刘备为老革。

两晋时没有太多变化,进入南朝,刘宋改设东江阳郡,南齐因之。不过,宋齐时的东江阳郡治所,在现在泸州市区西南的长江南岸。

南齐之后是大才子萧衍建立的梁朝。萧衍当了三四十年皇帝的时候,给江阳郡升了级,在这里设置泸州。虽然泸州的地盘不大,但有两个重要意义:一、升了地级;二、泸州这个地名一直叫到现在。如果不是萧衍设置泸州,你现在喝的可能就不是泸州老窖,而是江阳老窖或东江阳老窖了。

为什么取名泸州?因为东江阳郡就在泸水边上,就是诸葛亮征南中时,“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那个泸水。泸州又在哪?说一个名字你就知道了——金沙江。金沙江的旧名,就叫泸水。

泸州设置的年份,是在萧衍的大同年号中,也就是公元535年至546年。到了隋朝,又是一通改,杨坚、杨广父子也是个画地图的狂人。杨坚废掉泸州,却设置了总管府。杨广用不上什么总管府,直接从地图上抹掉,改设泸川郡。杨广的表弟唐高祖李渊喜欢和表哥拧着来,你撤掉的我恢复。武德元年,618年,李渊又恢复了泸州建置。

从汉朝到唐朝,泸州一直是汉地与南中地区的结合部,无论是政治意义还是军事意义,都非常重要。武德三年,620年,李渊自打自脸,又恢复了泸州总管府,一年后升为泸州都督府。唐朝初年有一个泸州总督,你一定认识——小说中只会三板斧的混世魔王程咬金。

泸州都督府管辖西南10个羁縻州。所谓羁縻州,就是朝廷给当地酋长首领封个刺史的名号,算是朝廷的官,接受朝廷直接或间接管理。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又给泸州都督府加了4个羁縻州。当时泸州都督府的辖区,大约北至内江,南至黔川两省交界,东至习水,西至高县。和现在的泸州市辖区差不多,就是东边多了贵州省的赤水、习水二县。

北宋时没什么动静,宋徽宗赵佶在宣和元年,1121年,给泸州一个“泸川军节度使”的空头名号。没几年,赵佶就成了金国的俘虏。南宋就不一样了,宋孝宗赵昚乾道六年,1170年,朝廷把原来的梓州路改名为潼川路府。虽然原梓州路治所(今绵阳三台)升为潼川府,但潼川府路的治所却南迁到了泸州,成为省会城市。潼川府路的辖区,包括泸州、南充、遂宁、广安、内江、自贡、宜宾,重庆大足、合川,以及云南东北部、贵州西部。

南宋为了防御蒙古,非常重视泸州的军防。名臣魏了翁就曾在1232年出任泸州知州,他在泸州整修武事,扩建城池。只要守住泸州,成都无恙。丢了泸州,两川不保。南宋著名叛将刘整,就是在1261年,把泸州城献给元朝,导致南宋在两川的统治彻底崩溃。即所谓“失泸而蜀不可为,宋亡有日矣。”清初地理学家顾祖禹就说:历代治蜀者无不优先考虑泸州的战略地位,谁都丢不起泸州。

元朝时的泸州地位不如南宋那么重要了,毕竟元朝统一了云南,不再需要泸州作为中转站了。元朝设有重庆路,泸州属之。

明清两朝,泸州的地位也不太高,连府都不是。进入新时代,设泸州专区,1960年并入宜宾专区。1983年3月3日,正式设立地级的泸州市。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