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邹荣华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是古城的一部分,

却被隔在城墙外边。

长弯弯的街道,

像南城门甩出的抛物线,

那一头,

系在凯江岸边。

斜插出去的江西街,

把南外街拉成满满的弓箭。

那片低矮的瓦房,

手挽手肩并肩,

站在古城抗洪第一线,

日夜守护着城南。

屋檐下挂着的渔网,

和晾底的打渔船,

等待着凯江清波的召唤。

有人在江边修造大型木船,

浓烈的桐油味传得很远。

喧嚷的码头,

是古城的门户,

总在接纳来往的木船。

各种货物上上下下,

堆积如山。

码头在吞吐之间,

实现生活用品的交换。

清澈饱满的凯江直通涪江,

是农耕社会的生命线。

入夜,灯火昏暗,

沿河堤的小酒馆,

亢奋了跑船汉子的彪悍。

夜深酒至酣,

摇摇晃晃的身影,

踩着青石条上船。

所有的苦和累,

在迷迷蒙蒙中消散。

码头的枯荣,

枯荣着南外街的温饱和冷暖。

江水的起落,

起落了南外街的远方和眼前。

营生有紧有慢,

常和江雾江风江雨为伴。

日子有浓有淡,

总有江上的号子敲拍门板。

密密麻麻的小青瓦屋顶,

常漏常翻检。

劲道很大的叶子烟味,

在南门外的岁月里弥漫。

到凯江一天天枯萎,

再也载不动一艘小舢舨,

南外街也开始凋敝,

走向风烛残年。

岁月沧桑,

步履蹒跚,

在现代化的铿锵声中,

偏居一隅,

暗自落寞哀叹……

可喜今天,

新蓝图已经铺展。

历史与现实沟通,

并且和未来相连。

可以预测,

历经沧桑的南外街,

必将成为新三台的新亮点!

(图片来自于网络)

顾问:朱鹰、邹开歧

主编:姚小红

编辑:洪与、邹舟、杨玲、大烟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