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惠州中心城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聚集,既是惠城区发展的一大优势,也是其责无旁贷的发展使命。效率,对于惠城区来说也就具有更加不凡的意义。

在经济学上,周转率是反映企业、股票乃至资产价值高低的重要指标,周转率高,意味着企业运转高效、股票流动性强、资产利用率高,其背后所体现的,正是效率的强大作用。

如何提高效率?

改革,持续深入的改革

“向自己开炮”的改革

以群众获得感为落脚点的改革

是已经被证明也将继续被证明的不二法门

善用“放权”契机实现接得住接得好

由于多年来的发展惯性等原因,惠城区与全市在土地规划等多方面存在权责不清的问题,这在一个历史时期内有利于从全市发展层面统筹发展,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惠城区发展的手脚。

如今,在“简政放权”背景下,部分惠州市一级管理权责有望下放到惠城区,成为众所关注的焦点,也是惠城区深化改革的一大难点。哪些权责下放到哪个部门?相关部门、人员乃至机制如何调整?下放之后,惠城区又如何与全市工作做好衔接——这一系列问题都亟待解决,而且关系重大。

然而,有一个问题

被认为是所有问题的题眼:

惠城区如何接得住?接得好?

要接得住

惠城区需要在人员、科室等方面作出调整,更需要在工作方法和态度上摆脱以往部分领域存在“等、靠、要”的思维,提高工作中的自主性、创造性,增强担当意识和开拓精神,进一步梳理市、区两级权责清单,避免真空、灰色地带的产生,明晰政府管理的边界,确保相关工作不因此被耽搁,保障权责交接期间社会各方的正常运转。

要接得好

则在难度上提高了一层。部分权责的下放,对惠城区来说既是“压担子”也是“放手脚”,为惠城区深化改革、提升效率提供了新的契机,为惠城区重新梳理自身长短板和发展路线图提供了新起点。

从全市发展的角度看,“放权”绝不等于“一放了之”,而是要通过放权,让市、区两级政府的职责更加清楚,目标更加明晰,考核更加到位,效率更加提高。惠州市政府应加强放权的业务指导,优化资源配置,将人财物进一步向县区、向基层倾斜,让老百姓得实惠、尝甜头,真正实现“简政放权”的初心。

对标一流,用大数据服务人才需求

如果说市里“放权”的具体内容尚待落地,惠城区的“简政”则正在持续深入推进。

7月底印发的《惠城区推进“集成办理、一次搞定”政务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惠城区将推进“集成办理、一次搞定”政务改革,到2018年底基本达到群众和企业到政府部门办事 “一次搞定是原则、跑多次是例外”的要求,覆盖90%以上行政服务事项,实现政务服务办理“纵向全贯通、横向全覆盖、业务全流程、部门全协同、效能全监督”。

就惠州来说,这一目标如果得以顺利实现,将是对惠州市“集成服务、一次搞定”改革要求的有力落实。和其他县区对比,惠城区在行政服务事项的覆盖面等指标要求上也更加具体。

然而,对比周边城市可以发现,惠城区仍有一定差距。比如,截至2017年年底,佛山市行政许可事项网上全流程办理率就已经达到97.95%,上网办理比例达100%,网上办结率达91.94%。85%的公共服务许可事项和98%的业务均下沉到基层办理。

深圳则提出,实现在民生服务等重点领域开放600项以上政府数据集,并运用大数据技术,精准把握和预判群众办事需求,做好主题分类服务和关联性业务自动推送服务,更提出政务服务“八个一”建设,即“一码管理、一门集中、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号连通、一证申办、一库共享、一体运行”实施方案。

可以看到,在政务服务办理向全覆盖、全流程的方向不断深入的同时,大数据、智能化已经成为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效率的有力武器。作为惠州中心城区的惠城区,理应向国内一流城市看齐,利用最高效的技术手段,推进最有力的改革措施,为惠州建设一流城市做出应有的贡献。

惠州要建设一流城市,就需要大量的一流人才。由于交通、环境和公共服务等因素,惠城区在人才吸纳上处于得天独厚的地位。惠城区要不断深化改革实现工作、营商和生活环境的持续优化,通过简政放权实现政府工作的高效运作,从而吸引成千上万的人才在惠州聚集,彰显出作为惠州中心城区,在人才汇聚上的突出作用,让惠城区乃至惠州与万千一流人才共振、共舞,实现人与城市的协同发展。

来源:南方日报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