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张图片

曾经引起很多人的共鸣

心疼照片中的这个女孩也是联想到自己

但我觉得女性真的是天生就带“外挂”

不管多么艰苦多么困难的路

她们都能坚持走下去

并且当她们聚集在一起

更可以成为一个战斗集体

“铁梅”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01

159卸油台

铁梅

“铁梅”,那曾是一个享誉兰炼全厂的战斗集体。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兰炼运销处原油车间159卸油台是出了名的苦、脏、累岗位,许多男同志都望而却步,而姑娘们宁是扛下了重担。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1977年寒冬的一个夜班,一辆槽车的卸油口突然泄漏喷油。紧急关头,冯珠珠扑上去用自己的身体封堵卸油口,强大的油流一下子将她击倒,她爬起来,再一次奋不顾身扑上去,拼命顶住卸油口。

等姐妹们关好阀门,黑乎乎的原油已经把她浑身上下浇了个透,大家称她为“黄继光式的卸油工”。

02

小学的时候

大家肯定都写过一篇作文

《我的爸爸》

。。。

讲述父亲的故事

我是董星妤,是第三代石化人,我的父亲是董松江。

我上班后,从各种宣传材料中,看到了他的工作经历,当我重新翻开家里的影集的时候,知道了更多爸爸的故事,特别是1979年8月《人民日报》上的一篇关于爸爸的通讯报道,题目是《在易出事故的岗位不出事故的人——董松江安全操作八年》,那个时期,高压聚乙烯装置生产运行困难重重,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气相物料超压瞬间排放,俗称“放炮”。为了制服“炮老虎”,他从无数次排除险情的经验和记录的近76万个数据的对比中,逐步总结出了“四勤一准”的“降虎”方法,解决了困扰生产装置多年的问题。获得化工部“劳动英雄”的光荣称号,那一年他只有26岁。

03

短短的寸头

纤弱的身材

却干着让许多男人都佩服的事情

讲述自己的故事

劳模

汪艳侠,橡胶厂操作工,也是“汪艳侠劳模工作室”负责人。

1998年,我被调到筹建中的1.5万吨/年丁腈橡胶装置,负责自控系统与现场对接工作。那时,全英文的技术资料又成了我的最大的挑战。可我觉得人不能被困难吓倒,单词不认识,我就翻开字典逐个查;句子不理解,我就请教英语老师,最后我不仅看懂了技术资料,还提出了10多项改进意见。试车期间,我已身怀六甲,但为了确保1000多个控制点准确无误,我走遍了装置的每一层管架。2007年,我的右眼不太好,但为了不影响装置筹建进度,每天工作到深夜,由于用眼过度,右眼病变加快,视网膜严重脱落。但我没听医嘱还是坚持完成了绘图工作。再次走进医院,右眼已接近失明,我也害怕过、后悔过,但我还是热爱我的工作,热爱我的企业。

有句话说

众生皆苦,而你是甜味的

你看我们工作很辛苦

可我相信

每一个热爱工作的我们都能感受到甘甜

1

END

1

视频|新闻中心

排版|小雯

关注我们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