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102岁老人

四川新闻网达州10月17日讯(记者 余开洋 摄影报道)“人啊!这辈子最重要的就是要懂得知足常乐!”曹子用,生于1916年农历四月十五日,今年已经102岁。谈起自己长寿的秘诀,曹爷爷笑着说:“其实很简单,两句话‘知足常乐 仁者长寿’。”

102岁老人 曹子用

四世同堂 感叹如今变化大

10月16日下午,四川新闻网记者来到了曹子用居住的通川区小北街巷,房子是上个世纪80、90年代修建的,如今稍显陈旧。据老人的小女儿曹秀芬介绍,百岁之前老人都是独居,身体还很硬朗,百岁之后由于腿脚有些不方便,目前是小女儿在照顾他的饮食起居。“我有2个儿子2个女儿、6个孙子和4个曾孙,现四世同堂,他们对我都很孝顺。”身穿大红袍的曹爷爷面带微笑,声音洪亮吐字清晰。小女儿曹秀芬说,父亲目前除了腿脚有些不方便外,身体目前没有什么病,听力、说话都很好。

老人正在看新闻

坐下来后,老人开始给记者讲述他这一百多年的人生故事。1916年农历四月十五日,曹子用出生在达州市通川区。父亲是秀才,家里三个哥哥,一个妹妹,都是大学生。一九二八年小学毕业后,曹子用老先生先后就读于达县明达公学,区七属联立中学,联中毕业后又转入达县师范学校简师科读书。一九三八年简师科毕业后,为了使家乡的子弟脱盲脱愚,辛劳地辗转达县周边乡镇的中心小学,教书育人,造福乡梓。

解放后,百废待兴。曹子用老先生以一腔火热的报国情怀,投入到各行各业培训会计业务骨干上来,他先后任巴中县农业科、达县县委农工部、达县财政局的专职会计辅导员。他独挡一面,以一人之力举办了数十场培训班。在培训工作中,老先生勤奋努力,任劳任怨,呕心沥血,为巴中县、达县各大单位、各乡镇以及下属的农业社、大队培训会计专业人才数千人。为当时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谈起如今的变化,老人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小北街是几条小街小巷,街面窄小,房屋全是青砖灰瓦结构,巷中的单位有原达县体委、达县酱园厂等。小北街巷的院子有李家大院、冯家大院、曹家大院等,老人现在住的房子就是以前的曹家大院拆掉后修的。“那个时候,当会计要管十二个下属门市,我都是步行,到麻柳镇,40公里路程也是步行,要走大半天。一直到退休,工作都是步行。现在变化大了,大马路,高速公路,飞机......出行方便了很多。我前年还坐小汽车,去我一个女儿家中,比走路快很多。以前通信不方便,家里都是写信,现在好了有手机,我的手机号码是去年才注销的,现在家里装上了座机,我记得我女儿的电话,有时候她上街买菜了,我会打电话问她什么时候回来。”老先生说着,指了指房门口的电话。

生活规律 谈长寿秘诀“知足常乐 仁者长寿”

小女儿曹秀芬说,父亲至今的生活都很规律。早上7点左右起床、晚上9点前睡觉,每天都要喝一两白酒,喜欢运动、喜欢看新闻。

“每天吃过早饭之后,9点多,开始喝一点白酒,花生米,小豆干我都能吃。”曹大爷笑呵呵的说着,随手就拿起了桌上的老白干给记者瞧。“每天早上7点钟起床后,女儿为我煮一碗银耳汤,里面放上大枣,枸杞,红糖.....早餐一定要吃营养的;午餐要吃白米饭,肉啊,蒸肉,炖肉吃的软一些的;晚上就随便吃点什么。”

每天早上,吃过早饭之后曹爷爷还会用收音机听一会儿戏曲,看看电视里的新闻。他酷爱体育锻炼,九十五岁前每天坚持步行近一个小时。

除了规律的生活,退休后,曹子用老先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人生,对待生活。在谈到自己的长寿秘诀时,老人说:“其实很简单‘知足常乐 仁者长寿’。”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