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广州军民在两广总督叶名琛率领下,不卑不亢,依靠劣势武器装备,英勇抗击坚船利炮的英法联军,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后,进行了疯狂的报复,广州军民可歌可泣的壮举,赢得了国内和世界的称赞,在近现代历史上留下了一笔。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导火线:亚罗号事件

“亚罗号”,是一艘中国船,曾为走私方便在香港英国当局注册,但已过期。1856年10月8日,广东水师在“亚罗号”上逮捕几名海盗和涉嫌水手。这纯系中国内政,与英国毫不相干。

英国驻广州代理领事巴夏礼,致函清两广总督叶名琛,称“亚罗号”是英国船,捏造中国兵曾侮辱悬挂在船上的英国国旗,要求送还被捕者,赔礼道歉。

两广总督叶名琛据理力争,态度强硬,而且不赔偿、不道歉,只答应放人。10月27日,英舰炮轰广州城。29日,英军攻入城内,抢掠广州督署后退出。

二、广州陷落

1857年12月28日清晨时分,英法联军再次进攻。一支5500多人联军部队连同20艘军舰迅速登陆逼近城下。联军密集的炮轰两广总督官府,清军士兵逃窜一空,叶名琛仍坐在衙府批阅文件。

12月29日,就在两天的炮击下,广州城被炸毁,城被攻破。广州沦陷。

1858年1月5日,占领广州数天后,联军逐一搜查各个衙门。叶名琛尚在左副都统署的第五院,当联军还搜查第一院时,家丁劝叶名琛逃亡,誓死不肯。因此被联军发现擒获,叶名琛被俘,押至英舰送往印度加尔各答,不久死去。

三、对叶名琛的历史评价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担任两广总督的,是近代中国史上以“海上苏武”知名的悲剧人物,也是清朝封疆大吏而不幸被外国侵略军俘虏的“唯此一人”。由于战败,他受到举国上下的责难,有民谣称叶“不战不和不守,不降不死不走。二十四史翻完,千载奇人未有。”直至今天仍有不少人认为叶名琛是个临阵惊慌失措,最后贪生怕死的人,这时对叶名琛的误读。

最近,一些历史学家在大量征引中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得出了结论:叶名琛不仅是一位兼资文武的封疆大吏,更是一位坚守民族气节的爱国主义者,在历史评估中应获得与林则徐相等的地位。

三、侵略军疯狂屠杀,中国军民奋起反抗

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后,英军向广州城开炮轰击。屠杀居民,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却被西方报纸说成是“暴行”,对此革命导师恩格斯斥责道:

这些向毫无防备的城市开火、杀人又强奸妇女的文明贩子们,自然会把中国人这种抵抗方法叫做怯懦、野蛮的方法。……我们不要像骑士般的英国报纸那样去斥责中国人可怕的残暴行为,最好承认这是保卫社稷和国家的战争,这是保存中华民族的人民战争,虽然你可以说,这个战争带有这个民族的一切傲慢的偏见、蠢笨的行动、饱学的愚昧和愚腐的蛮气,可是他终究是人民战争。

……中国南方人在反对外国人的斗争中所表现的那种狂热态度本身,显然表明他们已经觉悟到古老的中国遇到极大的危险:过不了多少年,我们就会看到世界上最古老的帝国作垂死的挣扎,同时,也会看到整个亚洲新纪元的曙光。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