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电台】关河文苑 · 竹韵

欢迎收听调频97.8兆赫

大关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综合广播

听众朋友,您好!欢迎收听《关河文苑》,我是你们的主播,秋兮。

本期节目我将与您一起分享的是来自江东的作品《竹韵》。

《竹韵》节选于《关河心语》,《关河心语》,是江东到大关县担任县委副书记从事扶贫工作的切身感受,是一个北京人在大关多视角审美的结晶。江东虽已阔别大关返回京都,但我们相信,江东已经将他的字迹融进了大关的山水,大关的情怀。

----- -----

竹韵

床头挂着一把芦笙,紫竹篾片制成的笙箍,碧绿细竹制成的笙管,这是苗族同胞送给我的珍贵礼物。下班回来,静静的夜晚吹响它,就会勾起心中深处的回忆,柔和的音色就会把我带回到苗家的村寨,带回到村寨旁那青青的竹林中。淙淙流水旁,丝丝雨雾中,柔软的竹枝、摇曳的竹叶、嫩黄的新笋、修长的竹秆……竹的世界又会在眼前晃动起来。

北方无竹,偶尔在公园里见到一些点缀景观的竹子,总会感到赏心悦目。其实,历史上北方亦有丰竹,只是后来因拓地、兵燹、横征暴敛、自然灾害等原因,至明清之时成片竹林已难寻觅,如今,北方早已失却了一道碧绿的风景线。三十年前,曾看过一部科教影片《毛竹》,那竹鞭蔓延伸展的神速,竹笋顶翻大石的伟力;那竹秆直破长天的挺拔,竹林随风而舞的娉婷,都给我留下了强烈的印象。由此真正认识了什么是“竹”。此后每想到竹,便如闻到淡淡清幽的竹香,听到柔美甜润的葫芦丝声,沁凉了燥热的心。

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文明与竹子有着不解之缘,自古以来,竹子渗透到了炎黄子孙生活的方方面面,饮食医药、生活用具、生产工具、交通工具、建筑建材、文房用品、工艺美术、琴管乐器、文学艺术、游览观赏……各个领域无不有竹。正如苏东坡所云“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伐,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在竹子中积淀着中华民族的情感、观念、思维和理想等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因此成就了中国特有的竹文化。

清新的雨后,当湿土遮盖住白嫩的竹根,地膜中站立起一株株弱小的竹苗时,我知道,两年之后,它们将成为管管翠竹,五年之后,它们就能蔚成竹海。每一个爱竹的大关人都应感到欣慰,大关的竹产业正如一棵笋芽,在口弦欢快急切的拨动中,在竹笛清亮透明的吹奏中已开始萌动,正破土而出,大关该让它拔节劲发,连接一片,郁闭成林。

大关的朋友送给我一盘音乐CD,名为《竹舞》,所奏乐曲皆为绿竹之情,所用乐器亦皆为竹制乐器。每当听到那舒缓圆润的巴乌、古朴醇厚的芦笙、悠远空灵的排萧、单纯热烈的竹叶琴,便如看到那潇湘细韵、幽篁恬情、筠叶拂衣、修林起伏的优美景象,便会想到那刚直虚心、坚韧有节、经霜傲雪、宁折不弯的高洁品性和凌云浩气,便会沉浸在竹的世界、竹的音韵之中。

不知大关的朋友是否想到,若干年后,大关的山山水水也将能在竹的世界里共享竹的音韵。

编审|罗   珩

编辑|朱   睿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