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阿根廷队3:4输给法国第二天的阿国报纸上,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阿根廷人不如中国媒体悲伤,或者说,阿根廷人的悲伤方式与中国媒体的想象截然不同。

基本上,阿根廷各地报纸头版只围绕一个点做标题:一代人谢幕了。连“梦碎”、“心碎”这样的词汇都很稀少,梅西一代的谢幕是一个常识,经过预选赛上各种曲折,阿根廷人非常清楚,本届世界杯他们的国家队连热门也算不上。

该国著名综合大报《号角报》甚至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自从1990年世界杯1/8决赛1:0淘汰巴西,阿根廷征战世界杯上从未在90分钟内战胜过世界级豪强,例如荷兰、英格兰、德国。

《号角报》梅西一代谢幕《号角报》梅西一代谢幕

然而,在阿根廷之外,尤其是中国媒体,连续很多年逢阿必打悲情牌,翻炒同一首歌的标题——“阿根廷别为我哭泣”(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甚至有人文类媒体深度挖掘歌中主角庇隆夫人艾薇塔的生平故事,好像这就是一部最经典且有代表意义的阿根廷悲剧。

很可惜,这首歌只能在阿根廷之外引发共鸣,多数阿根廷人对此毫不感冒。《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是一首英语歌曲,它更多代表着英语世界对亚非拉的书写模式,抓住个别人物渲染,以为通过他/她即可了解一整个国家。外国人对阿根廷人提起这首歌,就像中国人遇到老外喋喋不休地谈论电影《末代皇帝》。

尤其这首歌创作于1977年,正值阿根廷历史上最黑暗的年份。美国扶持的右翼独裁军政权大肆秘密捕杀异见者,一个人口4000万的国家,3万人成为“失踪者”,史称“肮脏战争”。

阿根廷著名摇滚歌手卡拉马罗不久前说过,“那场战争从未结束,我一直在抵抗。”“肮脏战争”才是阿根廷历史上最不堪最悲伤的一页,这也是为什么马拉多纳、梅西等球员都会在“国家记忆日”出来为受难者亲友组织站台,拥抱“五月广场奶奶”代表。

2010年马拉多纳在阿根廷国家队南非营地拥抱五月广场奶奶代表埃斯特拉女士2010年马拉多纳在阿根廷国家队南非营地拥抱五月广场奶奶代表埃斯特拉女士
梅西为五月广场奶奶站台梅西为五月广场奶奶站台

《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从创作伊始就体现了英语世界对阿根廷的臆想,其使用更夹杂着恶意。但凡阿根廷遇到麻烦,不管是体育赛事失利(如2002年世界杯小组赛输给英格兰)还是政治经济危机,英语媒体就会使用这首歌做标题嘲笑阿根廷。中文媒体不知道阿根廷人的反感,对世界的报道又一直有抄袭英语媒体的习惯,也一起加入“阿根廷别哭阵营”。

这首歌甚至充当过战争歌曲。1982年马岛战争英军收复马岛时,随军乐团反复演奏此曲,歌词改成,“你们吓不倒我,阿根廷!/事实是我们会击败你们/我们的海鹞攻击机要击沉你们的战舰/我们有海王直升机,(你们的)潜艇都会被击沉。”

当然,阿根廷人不是一个成天为谁“辱阿”而纠结不放的民族。一位阿根廷朋友告诉我,这首歌在阿根廷得不到热捧基本原因是音乐水平一般般。南美人酷爱音乐,要求的标准很高,他们也喜欢英美流行乐,但《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的音乐境界比经典英语歌曲低了太多。

我曾在一本关于巴西音乐的书里读到:音乐史才是最真实的巴西社会史。或许这个视角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巴西的邻国阿根廷,音乐可以让我们扔掉一堆烦人又陌生的人名和史实,直视另一群人的内心世界。

本文为您挑选了3首深受阿根廷人喜爱的歌曲。听完它们,您可以更直观地了解阿根廷人的大喜大悲和大起大落。

1、《阿国勃起》La Argentinidad al palo

2004年,当红摇滚乐队Bersuit Vergarabat推出同名专辑,阿根廷朋友们都对我推荐这首歌,说是对阿根廷国民性最好的批判。

中国有位名人阿迷说过,喜欢阿根廷的一个原因是“阿根廷人爱国”。他可能不知道,阿根廷人的爱国方式很特别——说自己国家不好。《安第斯山报》在一篇评价此专辑的文章里说,世界上可能找不出一个比阿根廷人更爱说自己国家不好的民族。

La Argentinidad al palo专辑封面La Argentinidad al palo专辑封面

这首深受阿根廷人喜爱的歌曲不仅说阿根廷不好——歌名里的“Argentinidad”甚至不是阿根廷的国名“Argentina”,而是“阿根廷国民性”——既然要扫射,射本国不过瘾,干脆把全国人民统统扫到。

歌曲的开头像在说大话,列举各种让阿根廷人自豪的事情: “世界上最大的街、最宽的河、最美的姑娘,牛奶焦糖酱,大公车,帆布鞋,苏打水,曲奇饼,指纹,动画,一次性注射器,圆珠笔,输血,6:0胜秘鲁,还有好多好多事。

即使不了解前面一些名词的故事,看到“6:0胜秘鲁”,球迷朋友都可以明白“自豪感”纯属讽刺。1978年阿根廷6:0胜秘鲁是世界杯历史上最著名的假球,涉及两个独裁政权的交易,阿根廷凭借净胜球压过巴西闯入决赛,最终战胜荷兰赢得本国历史上第一个世界冠军。

6:0之前的内容也不乏东拉西扯。圆珠笔发明人是匈牙利记者比罗·拉斯洛·约瑟夫,他在法国申请专利时仍未想到过自己的发明会与阿根廷发生关系。二战爆发,比罗因犹太人身份逃到阿根廷避难,出于生计才注册了“阿根廷比罗笔公司”贩卖圆珠笔。

接下来,“意大利人,加利西亚日,混血儿,犹太人,波兰人,印第安人,黑人,小头人,但都有法国家谱。我们在此地同为圣人和先知,一种高燃气体。

这段歌词高亢地讲述阿根廷的种族并存和融合,讥讽本国政府一度自诩欧洲人的政治宣传,随后,曲调开始跌落——“四处流散,自由扩张,今天整个世界都在等着我们。

深重的经济和社会危机让阿根廷从20世纪初的移民输入国变成输出国,“今天整个世界都在等着我们”,是背井离乡出外寻找生机的阿根廷人离开首都机场时自嘲的话。为加深嘲讽,歌手在此处又高唱阿根廷球迷为本队助威最爱的“加油!加油!”(Vamos, vamos).

作者绝非简单地痛诉社会疾苦,它还要刺向阿根廷人自欺欺人的心态,如下面的歌词,“切,加德尔(探戈大师),马拉多纳都是世界最佳,就像我也是,阿根廷人感谢上帝!

刚高调感谢完上帝,立即又跌落,接下来不再是演唱,而是说话,是阿根廷的各种丑闻和政客的历史名言:运牛卡车翻倒后罗萨里奥饥民就地宰杀哄抢牛肉,商人斯帕多內把掺假牛奶卖给阿根廷公共卫生部门制作婴儿奶粉,军政府独裁者加尔铁里说,“就等着他们(英军)过来”,民选的阿尔方辛总统说,“家里都很好”,比索危机中某部长说,“炒美元投机行为会失败的”……

歌手提供总结:一个盗贼横行的国家,全是垃圾,“我,阿根廷人”!

“我,美国人”,“我,中国人”,在世界上大多数地方,这样一句话都表达来历和身份。在阿根廷,“我,阿根廷人”却表示“与我无关”、“关我屁事”。这个俗语形成于一战期间,阿根廷宣布中立,旅欧阿侨只要说“我,阿根廷人”就能被交战各国快速放行,阿根廷本国人打趣地效仿,最后成为日常生活里的一个固定表达。

歌曲已至尾声,作者决定对“我,阿根廷人”开一枪,曲调跌入最为低沉悲伤的部分:“就像射向法瓦洛罗心脏的子弹,我们的历史在癫狂和痛楚中交替,我们可以是最好,也可以是最坏,带着同样的轻轻易易。

法瓦洛罗是全世界心脏搭桥手术的先驱者,一生热衷公共事业。2000年,他的基金会陷入总额高达1800万美元的债务危机。多次向阿根廷公共卫生部门讨债无果,77岁的法瓦洛罗开枪自杀。此前他曾给阿根廷总统德拉鲁阿写过一封信,痛陈自己热心公共事业最后却沦落到“在自己的祖国行乞”,但德拉鲁阿收到信从未打开过……

2、《上帝之手》La mano de Dios

我也认识不少超级反感和厌恶阿根廷足球的球迷,反阿的原因恰恰和媒体渲染的“悲情牌”“爱国牌”有关。

在前文里,我们已经撕掉英媒发明中文媒体承袭的“悲情阿根廷牌”,又看过阿根廷人把自己的国家和国民性虐得体无完肤,现在我们可以比较纯粹地认识和喜欢阿根廷了。

阿根廷自1993年美洲杯以来从未问鼎大赛冠军,阿根廷队如此受人喜爱,当然和阿根廷球员超强的感染力直接相关。仅仅里克尔梅在2000年丰田杯90分钟里戏弄皇马的表演,就让无数人从此迷上 “10号罗芒”。

除了球技本身,阿根廷足球的感染力从何而来?

球员出身的阿根廷作家索利亚诺说过,“阿根廷人是说西班牙语的意大利人,自以为是英国人;博尔赫斯是说西班牙语的英国人,自以为是阿根廷人。”

阿根廷作家贾尔迪内利则说,“阿根廷人是激情而痛苦的,巴西人是激情而快乐的。”尽管南美诸国都是多种文化交汇的产物,但西班牙和意大利两大元素在阿根廷的国民情绪里格外突兀。

阿根廷人继承了伊比利亚的狂热和激情,同时又大剂量地融入了意大利的戏剧色彩。他们总是在大喜或大悲,狂笑或痛哭,和讲究含蓄的东亚人相比,喜形于色的阿根廷人完完全全来自地球的另一面。

中文爱用“张扬”来形容这样的个性,这个词并不妥当,它让人想起“跋扈”,很多人喜欢阿根廷并不因为渴望拥有某个理由去“张扬”,而是借助阿根廷足球去发现自己内心深处一直被束缚的那个“率性”自我。

这里值得插入一个观点:19-20世纪全世界范围内的民族国家身份认同营造运动中,领导者普遍爱使用共同祖先传说、民族英雄神话、集体受难记忆等元素,同时再许诺分享一个美好未来。阿根廷和巴西等南美国家却给我们一个提示:在更自然的状态下,共同的情感表达方式才是一个群体建立认同的决定元素。

我问过不少阿根廷同行:阿根廷球星里,谁是“最阿根廷”的一个。

答案是一致的:马拉多纳。

马拉多纳是最能代表阿根廷“西式激情+意式戏剧”性格的球员,他踢球无比有感召力和煽动力,就连热身也能引发巨大的轰动,同时他是一个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的大嘴,总是免费为世界媒体提供各种任性丑事。

历史越发久远,我却越发欣赏马拉多纳的一切,包括他所有的蠢事和缺点。或许马拉多纳在我心中留下的印迹,远比我能承认和想象的更多,关于足球和激情这两个词,他始终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参照点。

阿根廷音乐有很多种类,献给马拉多纳的歌曲不计胜数。马拉多纳本人最喜欢、同时也被公认为佳作的是这首《上帝之手》。

《上帝之手》写于90年代末,作者是歌手罗德里戈·布埃诺的姐夫,但罗德里戈名气太大,又是演唱者,所以很多人误把他当成作者。

歌词简单,前半段讲述马拉多纳出生贫寒,却从未屈服于命运的艰难,在“小洋葱头”儿童队踢球时就梦想要参加阿甲和世界杯,也为了改善家境。他加盟博卡不久,球迷们就开始唱“马拉多!马拉多!”他提供进球和演出,所有人都跟着唱“马拉多!马拉多!”,到后来他制造了“上帝之手”,给人们带来巨大的欢乐,“马拉多!马拉多!”

第二段歌词发生转折,讲述马拉多纳也有特别脆弱的一面,名气给他带来一个味道神秘快感致命的白衣女人(可卡因),让他成瘾。这是一场迭戈将要赢下的比赛。

换成一个中国名人,会喜欢一首直白地唱自己堕落和吸毒的歌曲吗?罗德里戈带着乐队去古巴探望正在接受戒毒治疗的马拉多纳,后者见到他第一句话,“罗德里戈,那首歌真他妈的棒!”

罗德里戈是科尔多瓦“夸尔特托”音乐的代表人物,90年代在阿根廷极受欢迎。给老马献唱后不久,罗德里戈在车祸中丧生,年仅27岁。2005年,马拉多纳主持“10号之夜”节目,其中一期专门纪念罗德里戈,由“小虫”和“Bersuit Vergarabat”两大乐队联合献唱《上帝之手》。

马拉多纳不仅喜欢这首歌,还成为罗德里戈去世后最重要的演唱者。在球员里,马拉多纳的唱功算得上出类拔萃。库斯图里卡拍摄纪录片《马拉多纳》,安排迭戈在“马拉多纳教”教堂演唱此曲,这段视频也成了经典。

La Mano de Dios

3、《阿芳西娜和大海》Alfonsina y el mar

和足球一样,阿根廷在文学和音乐两方面一样是超级沃土。中国不少人认为阿根廷文学就是博尔赫斯和科塔萨尔,认为阿根廷音乐就是探戈,这些都属于呆板印象。很大程度上,中国文化人对世界的认识一直过度依赖英语媒介,如果是在英语世界认可度不高的事物,那么只属于偶尔的猎奇。

如果您看过文首关于《阿根廷别为我哭泣》的介绍后产生上当受骗多年的感觉,我向您推荐这首《阿芳西娜与海》作为精神补偿,或许它可以被视作阿根廷准国歌。

诗人阿芳西娜 ·斯托尼1892年出生在瑞士南部意语区,幼时随父母移民阿根廷。她出生贫寒,却自学成才,成为20世纪初最有影响力的西语诗人之一。她的诗歌多关于生命、爱情、自然和妇女独立,在当时赢得巨大认可。

曾旅居阿根廷的前辈体育记者程征对我说过,如果必须用一个字形容阿根廷人的典型个性,那就是“倔”。梅西并不张扬,里克尔梅沉默寡言,但他们和马拉多纳、巴蒂斯图塔、西蒙尼、特维斯一样,性格都是“倔”到没治。

阿芳西娜·斯托尼也是一个倔到死的天才。她是单身母亲,却坚决不公布孩子父亲的姓名。43岁时,阿芳西娜不幸患了乳腺癌,从此情绪低落,1938年10月25日,她在阿根廷著名的度假地马尔普拉塔投海自尽。旅馆房间里留下她的最后一首诗:《我要去睡了》。

60年代末,受阿芳西娜的生平故事感染,作家菲利克斯·卢纳和作曲家阿列尔·拉米雷斯共同谱写了这首《阿芳西娜与海》。在拉丁美洲,这首诗意盎然的歌曲很快被奉为经典,最经典的演唱版本来自另一位传奇女性梅塞德斯·索萨。

梅塞德斯·索萨1935年出生在阿根廷图库曼省,是白人和印第安人混血,人们叫她“黑妞”(请注意,在南美提及体态特征的昵称是表达亲切,不涉及歧视),又一位出身贫寒、性格倔强、自学成才的伟大艺术家。

70年代末最黑暗的军政权独裁时期,梅塞德斯坚决不去国外,直到有一天军政权把正在台上演唱的她和台下的观众全部抓捕起来。

国际舆论干预下,梅塞德斯流亡欧洲,但80年代初军政权稍有松动就立即回国,她要用声音去抵抗。梅塞德斯嗓音悲怆浑厚,极具母性的包容,她挑选的曲目大都与普通人的艰难命运和生命之爱有关,在那段最沉痛的历史时期,是梅塞德斯的声音给了阿根廷人乃至拉美世界最多的安慰。

梅塞德斯·索萨梅塞德斯·索萨

2009年梅塞德斯去世,阿根廷艺术家们在灵堂一遍又一遍地齐唱《阿芳西娜与海》。我认为他们不止是在对梅塞德斯告别,更是歌唱一种认同:关于孤独、真实和不羁的认同。阿根廷成为我多年始终不变的关注点,或许也源自于此,不仅因为足球、文学和音乐,还因为一种潜在的认同。

中文世界尚未出版过阿芳西娜的诗集,2年前寻找中文世界关于她的零星介绍,让我有幸结识了忘年交阿丁老师。他翻译了不少阿芳西娜的代表作放到网上,还慷慨允许我在自己文章里引用和转载他的译文。我在文末贴出阿丁翻译的《阿芳西娜与海》完整歌词,和大家分享。

阿根廷文学和音乐,还有很多可以聊的内容,留给以后的专栏。唯一的小预告是西语文学研究者汪天艾翻译的阿根廷女诗人阿莱杭德娜·皮扎尼克作品近期将要出版——另一位值得关注的艺术家,另一个带着自己的孤独离开世界的倔强灵魂。

《阿芳西娜与海》

曲/阿列尔·拉米雷斯(阿根廷)

词/菲利克斯·卢纳(阿根廷)

译/阿丁

海水轻舔着柔软的沙滩

她渺小的足迹一去不返

一条孤独的小路承载着寂寥与凄楚

直抵大海的深处

一条孤独的小路承载着无声的痛苦

直抵浪花的归宿

上帝方知有多少苦难曾伴随着你

有多少旧痛你埋在心底绝口不提

让你在海螺的歌声催眠下

入睡安息

海螺声声吟唱着那首曲

在幽暗的海底

阿芳西娜你带着你的孤独离去

你欲寻觅什么新诗句?

一个掺夹着风和盐的古老声音

撕碎了你的心

带走了你的魂灵

而你朝着彼岸走去,仿佛在梦里

睡梦中的阿芳西娜身着海的碧衣

五条小美人鱼为你引路

穿过海藻珊瑚

海马鳞光闪闪

围着你转圈

水族居民很快出现

嬉戏在你眼前

奶妈,请把灯调暗点儿

让我安安静静地睡会儿

如果他来电话,别说我在

告诉他阿芳西娜不会回来

如果他来电话,千万别说我在

就说我已离开

阿芳西娜你带着你的孤独离去

你欲寻觅什么新诗句?

一个掺夹着风和盐的古老声音

撕碎了你的心

带走了你的魂灵

而你朝着彼岸走去,仿佛在梦里

睡梦中的阿芳西娜身着海的碧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