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主题词清虚

修身诗课-46-为重凌霜节 来自程门问学 00:00 04:32

朗读 | 山樵

中禁夕沉沉,幽篁别作林。

色连鸡树近,影落凤池深。

为重凌霜节,能虚应物心。

年年承雨露,长对紫庭阴。

——唐·卢象《和徐侍郎丛筱咏》

陈师曾《墨竹》

卢象(700—约760),字纬卿,汶水人,开元天宝间在诗坛上享有很髙声誉,曾任左补阙、司勋员外郎等职。他的叔父卢鸿,是开元初有名的隐士,受其影响,卢象常在诗歌中抒发淡泊宁静的心志。

这首诗在吟咏竹林中寄托诗人的道德追求。开篇首先点出吟咏的对象:暮蔼沉沉的皇宫中,细竹茂密成林。三、四两句勾画竹林的轮廓。“鸡树”、“凤池”本意是指中书省官署,这里既是虚写,又是实指中书省中的树木、池塘。只见竹林的绿色与树木连成一片,婆娑的影子投射在池面上。继而歌咏细竹的品德:“应物”出于《庄子·知北游》,意为适应事物变化。为了追求不畏风霜的节操,竹子保持着一颗不为外物所动的清虚之心。最后是说竹子年年都沐浴着上天的雨露,长久享受着禁城的庇护。

“为重凌霜节,能虚应物心”写出了古往今来为理想而奋斗的志士仁人的人格风貌,颂美了刚直不阿的节操和清虚恬淡的品格。这两句诗还突出了这两种品格之间的逻辑联系。要成就至大至刚、不畏风霜的节操,就必须培养涤尽物扰,清虚明彻的心境。简言之,就是“无欲则刚”的精神境界。这既是道家摒除物欲的思想的体现,又承袭了孟子以来道义重于利禄的道德观念。孟子在崇尚道义的同时,提出“养心莫善于寡欲”的观点。将这一说法引申开去,可以理解为:对于坚持理想和坚持原则的人们来说,关键是要培养不为外物所诱惑,排除一切外界干扰的定力。“为重凌虚节,能虚应物心”对于锤炼坚定的人格,具有极其重要的启发意义。

>本系列文字均摘自《诗歌与道德名言》一书,联合撰稿人:莫砺锋、李南晖、徐国荣、郝润华、张智华、殷祝胜、党银平、胡传志、路成文、吴正岚、孙立尧。

上期回顾

第45课  主题词:

纯洁

洁白依金德,澄清有片心

打卡精选

“程门问学”新开“修身诗课”栏目

与你一起品读古诗词中的格言警句

欢迎留言打卡,参与互动

不定期送出学术大家签名本哦!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