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大肠癌诊疗中心”微信公众号

根据目前的诊疗指南,相当一部分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都需要接受半年的辅助化疗,而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可能需要接更长时间的治疗。长期输注静脉化疗药物对静脉刺激很大,会增加患者痛苦,减低患者依从性。PICC的出现则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不仅降低了化疗药物的静脉刺激,而且实现了化疗药物的持续均匀泵入。

PICC管经手臂置入,放置于深静脉,

适合于化疗等刺激性药物的输注

(图片转自网络)

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是指经上肢静脉(比如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肱静脉,颈外静脉等)穿刺置管,将尖端置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一般来说,最常选择的置管部位是肘窝以上,相比于其他位置有较多的优点,包括不影响肘部活动,输液时没有姿势限制,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相对少见,易于隐藏、美观舒适等。

PICC管最常用的置管位置是肘上

(图片转自网络)

输注化疗药物只是一方面,PICC管还有很多用途,包括:

(1)需要长期静脉输液,但外周浅静脉条件差,不易穿刺成功者;

(2)需反复输入刺激性药物,如化疗药物;

(3)长期输入高渗透性或粘稠度较高的药物,如高糖,脂肪乳,氨基酸等;

(4)需要使用压力或加压泵快速输液者,如输液泵;

(5)需要反复输入血液制品,如全血,血浆,血小板等;

(6)需要每日多次静脉抽血检查者。

不过,要注意的是,PICC也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上腔静脉综合征,严重的出血性疾病、有静脉血栓形成史、局部感染或菌血症、脓毒血症等均为禁忌症。有相关情况的患者请在置管前与医生充分沟通。另外,PICC的置入,维护,以及并发症的处理都需要经培训的有经验的医生或护士来操作。

PICC的主要目的即方便患者长期输注药物,留置时间可长达一年,长期使用过程中有很多注意事项:

(1)置管和护理:

在置管后的第一个24小时内需密切观察,必要时换药。若无感染、渗血等,常规每周进行一次护理即可。如伤口敷料松开、潮湿时,按需护理。如穿刺部位有红肿、皮疹、渗出、过敏、皮温升高等异常情况,可缩短护理时间,必要时拔除重置。

PICC放置以后常规拍摄胸片,确认放置到位

(图片转自网络)

(2)PICC对日常生活影响很小,但仍有部分活动或动作应当尽量避免:

×盆浴、泡澡×衣服袖口过紧×大范围的手臂活动×牵拉或推送导管位置×置管手臂过度用力,比如承重超过5kg

(3)PICC并发症及处理:

常见的并发症包括静脉炎,血栓形成,导管相关感染,导管堵塞等等。轻则需要增加护理频率,保持清洁,重则需要拔除置管。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置管区域红肿、渗液、溢脓,输注药物不畅等表现时,务必尽快就诊!一旦出现血栓脱落,感染扩散等,后果十分严重。

(4)置管后淋浴注意事项:

可以淋浴,但务必保持置管部位的干洁!建议淋浴前先用干毛巾包裹置管处,再用保鲜膜缠绕,最后用胶带固定上下缘。淋浴结束后需仔细检查透明贴膜处是否有松动和进水。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