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玻璃画:早年间大同人家里最时髦的装饰品

早年间,玻璃画是大同人家里最时髦的室内装饰品。在堂屋正中央挂一幅四扇屏或六扇屏,再配以对仗工整的对联,整个居室变得高雅华贵,气象不俗。因为其珍贵,人们在婚寿庆典和商店开张等喜庆日子,还将玻璃画作为贺礼赠送。于是,玻璃画就变成盛极一时、用以装点、美化生活的艺术品了。

玻璃画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是由意大利画家郎世宁传入中国的。当时主要作为小型的圣画像为家庭供奉,后来民间画师将其改良为山川风光、名胜古迹、花鸟鱼虫和历史人物等,供一些有钱人家装饰居室。玻璃画的创作最初采用西洋油画法,后来经过民间艺人的融合,在画中采用了中国画法,内容更是蕴含了浓郁的民族风情,使得这些栩栩如生、美轮美奂的玻璃画,具有很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

玻璃画制作工序为画边、构图、上色和裱褙。以玻璃为底,用油彩、水粉、国画颜料等绘制,按设计好的图案,在玻璃上进行反画,画者的艺术构思是反思维的。由于玻璃画是从着色的另一面来欣赏,所以技巧上讲究先近后远、先浓后淡、先实后虚,才能表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故这种画的难度是比较大的。

由于当时玻璃画在大同坊间的盛行,就有了以画玻璃画为生的艺人,有的还开设了铺面。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大同油漆社专门经营玻璃画,使玻璃画成规模地生产。待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富裕起来的农民开始注重家庭美化,流动艺人们便深入到农家院落,为农家的门斗、书橱、立柜、炕柜门和正房的中堂画起了玻璃画,使得玻璃画一时风光无限。

1970年我在雁北地委招待所临时工作时,认识了应县文化馆工作的画家李日敬,此前,我早有耳闻他在雁同地区画界颇有名气,就想他一定是位傲气十足,一副艺术家派头的人。待见了本人却发现他举止打扮极普通,且十分平易近人。那个年代大同人特流行玻璃上画风景,我请他得空为我画一幅玻璃风景画。当时,我也只是随便说说,根本不敢奢望一个有名气的画家肯屈尊为我画这类不上档次的画。

后来,我调到长途汽车站工作。一日,李日敬先生真来了,说是来取玻璃,我喜出望外,赶快找站长借玻璃,站长说他也想画一块。李日敬无半点不悦之色扛着两块玻璃就走了。没过多久他又亲自送来画好的两幅风格各异的画。我的那幅竖的题名为“幽林鹤影”,但是因为我当时的年龄和阅历欣赏不了这种色调深沉的画,居然将它搁置一旁。一天,家里来了一位略懂丹青的客人,他见此画大为赞赏,又听说是李日敬所作,更加赞不绝口。他向我介绍说李日敬的画在文革前就已在国外展出过,若不是文革耽误,现在一定大有发展。经客人点拨我再细观那幅画,只见画中幽林深处,空山幽谷,寂寞无主。两只仙鹤,轻盈曼舞,意静神闲,与水中的倒影相映成趣。让人从中领略出喧嚣后的清寂,清寂中的逸趣,这幅“幽林鹤影”美就美在其富有诗情意境耐人寻味上。联想到“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陶渊明,自觉悟出心境。只可惜后来在搬家的混乱中,画被打碎,成为憾事一桩。

20年后,我从报纸上得知李日敬已成为当代名画家。我为曾经认识这样一位颇有成就却没架子的资深画家而感到自豪,同时也为未能早日赏识和珍惜他的画作,留下了深深的懊悔。如今,玻璃画从人们的生活和记忆中早已淡出,但李日敬和他做的“幽林鹤影”一直留在我的记忆中。

来源:大同文传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