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6 号自卸汽车,你已超速,请降低车速。”

      项目安全总监张海波当即把电话打到了6车队86号车驾驶员韩自加那里。

“我没超速啊,你哪里看到的?”

       韩自加四处张望都没看见人,立即反驳道。

英迪GPS监控系统

       没和他争辩太多,张海波看着GPS动态监控大屏幕上信号闪烁的车辆图标,直接把车子的行驶轨迹、超速信息以及监控摄像头的抓拍记录发了过去。面对证据,韩自加哑口无言,赶紧调整至安全车速。

       原来,中交上航局舟山绿色石化基地工程(东区成陆)项目作业面积达400多万平方米,作业现场与采石现场平均距离长达3.5公里,在施工高峰期,投入施工的运输车有近500辆, “人盯死守”的传统监管方法已难以适用。为提升安全管理水平,项目部首先把目光聚焦在“信息化”上面。

       “入职前,我以为现场管理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没想到工地已经这么智能化了,足不出户就能掌握现场全盘情况。”

       新入职的安全员曹新炀兴奋地说。项目部于去年年底引入英迪GPS监控系统,通过该系统,像曹新炀这样的管理人员可在几公里外的项目部监控室精准掌握每辆车的速度、位置、方向等信息。

       系统为车辆设定速度上限,一旦超速,电脑端会自动报警,管理员第一时间便能处理此类安全隐患。

“安易通”

      “这么大的工地,这么多的人员和车辆,没点‘黑科技’管管还真不行。”

       电工叶建飞一边讲,一边通过手机软件“安易通”扫码填报信息。

       “就拿配电箱的日常检查来说,我们早就不用传统的纸质巡查记录了,如今现场所有配电箱上都贴有二维码,通过‘安易通’扫码填报,公司的安标系统里就能直接查看设备情况。这既便于信息保存,又便于大数据分析问题,相当节省人力物力。”

无人值守地磅管理系统

      “把我们这里叫做‘智慧工地’一点不为过,我们还有一套无人值守地磅管理系统,更是对我们的安全管理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据安全员张坤介绍,当车辆经过地磅时,GPS系统会自动识别车辆信息,地磅会对该车进行方量计算,并提取和分析该车工作量,全程无需人员值守。 “最为关键的是,地磅系统也可以设置上限值,车辆一旦超载,挡车杆无法抬起,这就从根本上消除了车辆超载的安全隐患。”

       目前,项目部通过手机APP、船舶AIS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信息化手段,已经实现了对人员、设备的高效安全管理。 “智能化” “大数据”这些高科技词汇原本和尘土飞扬的工地不搭边,如今在项目部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的进程中已随处可见科技带来的便利。

来源:上航局

点击图片,回顾精彩内容

虎门二桥东涌互通主线桥贯通!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