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YT ART POWER | 陈少琪:虽然时代在不断变化,可真正的爱和情还在那里,你会在星光里找到某一个自己

陈少琪

Keith Chan

中国香港著名音乐人及多方位创作人

陈少琪曾出任香港商业电台创作总监、环球唱片有限公司创作总监。活跃乐坛30余年,填词作品超过3000首。陈少琪凭借个人作品获多项金曲奖、最佳中文歌词奖及最佳中文歌曲奖等,曾获“全球杰出青年领袖奖”。

香港音乐人及多方位创作人陈少琪的首部原创音乐剧《爱在星光里》将于今年11月初在上海美琪大戏院首演。陈少琪活跃乐坛已有三十余年,涉足填词、音乐制作、演唱会策划、广告、艺术等多个领域,制作一部自己原创的音乐剧是他多年以来一个最大的梦想,也是一种极大的挑战:“没有镜头的切换,没有特效的包装,歌唱、台词、肢体动作、舞蹈,在两小时内一次性展示,台上音乐响起,就不可能停下来,这就是音乐剧吸引我的地方。”陈少琪如是说。

香港音乐人及多方位创作人陈少琪

《爱在星光里》的故事正是关于一对青年男女的成长、梦想与爱,跨越了二十年的世事变迁。故事发生在一个叫“星光里”的上海老式里弄区,男主角童菲和女主角小柔青梅竹马,在上世纪90年代与弄堂里的小伙伴们组成一个小乐队,为社区带来许多欢笑和年轻人的朝气,并为追寻更大的音乐梦想组织起来参加音乐大赛。之后的二十年中时移世易,“星光里”随着城市的发展经历一系列剧变,被改造为一个时尚而充满怀旧气息的城区。童年的小伙伴各奔东西,童菲和小柔经历了各自命运的浮沉,因为种种误会而渐行渐远。

故事的结尾发生在今天,经历过重重考验,两个年轻人已过了而立之年,对音乐的热爱和对梦想的追求却依然不变,他们是否还可以走到一起?陈少琪邀请我们到音乐中去寻找答案:“虽然时代在不断变化,可真正的爱和情还在那里,在那个弄堂口,在那个马路边发生着。你会在星光里找到某一个自己。”

《爱在星光里》的主创团队可谓“星光”云集,由陈少琪本人担任艺术总监、编剧和作词;曾凭借电影《伊莎贝拉》荣获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电影音乐银熊奖、11次荣获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原创音乐”与“最佳原创歌曲”奖的香港音乐人金培达担任音乐总监与作曲;曾凭借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提名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服装设计”的香港服装设计师奚仲文担任美术顾问。上海主创班底则包括曾运营制作世界经典音乐剧《妈妈咪呀!》和《猫》中文版、浸入式戏剧《Sleep No More》上海版的舞台剧制作人马晨骋,以及实力派音乐剧导演马达,资深编剧甘世佳等。

《爱在星光里》排练现场

经过前期在北京、上海的三轮演员招募,《爱在星光里》最终锁定青年音乐剧演员于晓璘、李炜铃,以及创作型女歌手陈明憙担任女主角,并力邀张杰和张靓颖两位明星歌手从男女主人公的不同角度演唱两首主题曲《不想想你》和《我不再》。

左:张杰 右:张靓颖

我们在该剧的排练现场对陈少琪进行了专访,谈到《爱在星光里》的创作缘起,陈少琪全方位的音乐创作理念和他作为香港人的上海情怀,以及音乐剧这种艺术形式的魅力和面临的挑战。

YT:你最早参与创作的音乐剧是1997年的《雪狼湖》,此前你在香港乐坛已是一位有名的写词人和作曲人,初次尝试将词、曲融入一部音乐剧的剧情时,你觉得有挑战吗?

陈少琪:我是一个多方位的创作人,在写词的同时,我也写过一些剧场版的歌曲和一些穿插流行歌曲广播剧,这些都是为我后面做音乐剧的一个铺垫。在入行之前我就很喜欢音乐剧,香港一直是有音乐剧的,通常是一些剧团的演出,张学友的《雪狼湖》是第一次由主流明星发起的比较大规模的音乐剧,我很荣幸能跟学友合作。 今天已经是《雪狼湖》二十周年,我要做一个自己原创的音乐剧《爱在星光里》。

《雪狼湖》

YT:你选择一个在过去二十年中历经变迁的上海老式弄堂“星光里”为本剧故事发生的背景,是出于怎样的缘起?

陈少琪:这个故事在我心里已经存在好久了,原型就是我的少年时代,当时我的家庭条件挺艰苦的,我要追求音乐的梦想受到父母的反对,整个社会现实条件也给我很大的阻力。我很小时候在香港住的是那种木结构的平房,但四、五岁刚有记忆时搬进了公寓楼,后来父母给我看过很多那时候的老照片,我觉得那个时代是黑白的,特别有情怀。2009年为了做一个音乐节目,我在上海待过一年。因为喜欢摄影,我到上海很多怀旧的地方——比如田子坊、新天地,拍过很多照片,那种需要洗出来的黑白胶片使我想到小时候父母给我看的黑白照片,虽然我记不起两三岁时的事,透过照片却能感到我们当时的生活是怎样的,我就想把自己青少年时代对音乐梦想的追求和挣扎融进上海弄堂的情怀背景,融入当地居民的生活形态,加上一段爱情故事,就有了《爱在星光里》。

《爱在星光里》排练现场

YT:有趣的是,新天地的改造项目就是由一个香港的地产集团完成的,旧日的砖瓦与现代设施的结合是它常被人称道的一个方面。在《爱在星光里》中,你怎样使旧式的生活环境与全新的时间线索融合起来?

陈少琪:我觉得弄堂是一个小社会,也是整个时代变迁的缩影。时代必定会往前进,但是回忆是可以留下来的。男主角童菲的爸爸童真在第一场戏里就教导儿子说:“这个世界,价钱,不等于价值。”他是一个发明家,废品在他手上都会变成有价值的东西,他觉得过去的事物不该随便丢掉,反对“星光里”的改建和拆迁。我把这部剧的开场设定在1996到1997年的跨年时刻,香港回归的这一年对我的意义特别大,剧中一对青梅竹马长大的青年男女童菲和小柔从那个时候开始决定追逐音乐的梦想,之后他们慢慢成长,离合聚散,经历了几个时间点,从二十几岁、三十几岁,一直到今年。

《爱在星光里》排练现场

YT:学者李欧梵在《上海摩登》中专门有一篇文章谈到上海作为香港的“她者”,也谈论了一系列关于老上海的香港电影,从徐克的《上海之夜》到关锦鹏的《阮玲玉》,王家卫正在拍的《繁花》则是关于60年代到90年代的上海,你选择将少年时代的香港记忆置入90年代至今的上海,是因为感到不同时代这两座城市的生活环境存在某种互文性吗?

陈少琪:我在北京已经住了十二年,北京的文化和城市生活状态都跟香港分别挺大的,作为这部剧的主创、艺术总监、写词人,我觉得上海的整个变化跟60年代香港的变化特别像——香港原来是比较“洋化”的一个城市,上海也是。整个生活的形态上海和香港也是比较接近的,所以是比较方便我创作的。我也做了很多调研,找了很多帮助。我邀请甘世佳跟我一起编剧和写词,他是地道的上海人,当他看我最初的故事梗概时,觉得完全可以植入上海的风俗人情,没有发现很大的违和感。

《爱在星光里》排练现场

YT:这个故事与你一直以来歌词创作的气质也很契合。为张学友写的《分手总要在雨天》也是关于人的离别又重逢。为张国荣写的《风再起时》、为梅艳芳写的《夕阳之歌》,也都讲到人世的浮沉、世事的变化。

陈少琪:契合我一直以来的“画风”的一个关键词是“遗憾”。除了一些欢快和励志的歌,我大部分的歌词——关于爱情也好,分手也好,悲伤也好,都自带很多遗憾的元素。我觉得人生本来就很遗憾,没有经历过遗憾的人生是不完满的。我这部音乐剧中也充满遗憾。童菲和小柔从几岁时就一起玩音乐,但到了青春期,有一天童菲听到小柔说:“我希望有一天能找到一个有条件、有钱的人帮助我完成音乐的梦想”,就受了很大的打击。在这个年纪他开始有想法,开始觉得“你是我的”,但是还没有表白。小柔的遗憾在于她是孤儿,她觉得“我的人生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不能跟人家比起点,只能跟人家比终点。我生活的这个弄堂已经很贫穷,我还是其中最穷的一个孤儿,让我凭借我个人的努力,这太不公平了。”童菲有一首歌,就是张杰唱的主题曲《不想想你》,其中有一句“我想触摸星光,可是没有翅膀”,这也是遗憾,每个人都知道星光很漂亮,但是我触摸不到。这个人离我很近,但是原来她不是我的。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就是这种:我们一起长大,但是我们不可能在一起。

《爱在星光里》排练现场

YT:虽然你的歌词都有“遗憾”这个成分,但在为不同的歌手写词的时,你能做到使这些歌词契合每个人的气质——给张学友写词时,这些词就像张学友自己的话,给梁咏琪写词时,也很像梁咏琪自己的话,这是怎样做到的?

陈少琪:对,我必须这样,也很喜欢。以前在香港音乐发展的黄金年代,很多人连歌手的照片都没有发给我,就说“我有个新人十八岁,一米七的身高,长得挺帅的,你就给他写首歌”,我就特别的没感觉。张学友、梁咏琪、张国荣、梅艳芳这些艺人,我们不单单在录音棚里碰面,我们一块吃饭、旅游、去外地演出我也一块过去,透过这个过程我都知道每个人心里面喜欢什么样的东西,心里面有什么遗憾,每个人都有内心的秘密,他当我是朋友时就会慢慢的讲出来,我就能知道他缺的、需要是什么样的东西。

《爱在星光里》排练现场

YT:你还做过许多歌手的演唱会的策划,这与你的词曲创作有怎样的关联?

陈少琪:写一首歌就是做一块拼图,策划一场演唱会就是把许多块拼图拼成一个完整的画面,首先我要把一个歌手的所有作品全听一遍,可能有五十首、或一百首作品,很多歌手的歌曲都是跟随着他的年龄、经历、心态的变化而变化,我也要了解那个时间节点。我需要想一场演唱会的主题需要体现什么,通常歌手喜欢唱的歌未必是观众最想听的歌,我要来保持这个平衡。

《爱在星光里》排练现场

YT:音乐剧对你来说是用更多的歌曲、人物、视觉元素、舞台技术做成的一种更大、更复杂的拼图吗?

陈少琪:音乐剧是我最终的梦想,因为音乐剧的考验是最大的,是整个团队——包括演员、灯光、舞美、导演、艺术总监、造型师,所有人很紧密的配合。拍摄一部电影可以先打好光再拍,拍完可以慢慢做特效、调色、配音,但音乐剧要把所有艺术的判断在同一时间表现出来,每一工种都必须配合得天衣无缝,台词、演唱、舞蹈、肢体动作、表情,在两个小时内一次性展示,是百分之三百的考验。

《爱在星光里》排练现场

YT:音乐剧在中国内地还是一个相对比较新的事物,大众更容易接受《猫》、《歌剧魅影》、《悲惨世界》、《狮子王》这一类西方经典音乐剧,在这个时候,在上海做一部原创的音乐剧,你会面对哪些具体的困难?

陈少琪:首先,很多人对音乐剧有一个误解,觉得音乐剧非常高端,非常难接受,非常难看明白。其实不是,至少我们的《爱在星光里》不是,只是在讲一个故事,与一部电影、一部电视剧、一部网剧没有分别,八岁的孩子都能看懂,只是我们以音乐作为媒介。

《歌剧魅影》

此外,世界上所有的发达城市在经济发展的过程里面都有一个定律:从免费娱乐开始,到收费娱乐,然后到高端收费娱乐,最后不再是娱乐,而是艺术的作品。一个城市还没有太发达的时候,最高端的东西肯定是没有市场的。很多城市都经历过这样的过程——从免费的收音机、电视开始,有钱了可以买卡带、CD,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好了、经济能力越来越高了,可以买票看演唱会,最后就发展到歌剧、音乐剧、话剧这些高端消费。我明知道在内地音乐剧这个市场还没有培养起来,也非常希望能够通过我们这一帮人的努力先把这个市场做出来。

《悲惨世界》

还有就是音乐剧的制作门槛不是特别高,现在很多电影、电视剧的制作成本都在几个亿起,但对于音乐剧来说,从几百万到一千万、两千万,已经是非常豪华的一个阵容了。这个剧的音乐总监、作曲金培达老师十几年前就为陈可辛导演的电影《如果·爱》进行配乐和一部分歌曲的创作,当时请周迅、金城武、张学友来演一部音乐电影的想法也很超前。既然人家这么多年前都可以这样做,我们今天以与电影和电视剧相比没那么高的预算来做这样一件事,还是非常值得尝试。如果做得好、用心来做,有一天《爱在星光里》这个IP也能孵化成网剧或者电影。我相信内心的这个想法。

《猫》

YT:《爱在星光里》不久就要在上海公演了,你对观众有怎样的期待?

陈少琪:观众是喜欢听故事的,这是一个“刚需”,我非常相信这一点,不一样的只是我们用音乐来讲故事。只要这个故事是好的,我就相信有市场。音乐剧的魅力我已经说过,观众可以很近距离的感受到演员、台前幕后所有人的努力,所有环节的衔接都经过很精心的设计,观众一定会很享受。我们的演员演过许多内地引进的西方经典音乐剧作品,很有经验,幕后的团队、灯光、舞美也都做过很多国际的作品,他们的构思、思维、技术、舞台效果、硬件、软件,我都觉得非常成熟。现在需要的只是一部原创的音乐剧作品,一个故事。

- E N D -

点击阅读原文探索更多故事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