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齐心协力把洪濑商会发扬光大

来源:海丝商报 苏清彬 文/图

●人物名片 

王建设1956年生,南安洪濑人,洪濑商会会长

南安市劲达鞋服有限公司董事长。

洪濑地处晋江中游,东溪之畔,至今已有1500年多历史,历代方圆百十里商贾云集,市场繁荣,有福建省五大商贸集镇之美称。

    在这片多彩的土地上,自改革开放以来,诞生了一批批敢为天下先的民营企业家。南安市劲达鞋服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建设便是其中一位。

    今日正值南安撤县建市25周年之日。在这喜庆的日子里,洪濑商会迎来了第七届换届工作,王建设将就任洪濑商会第七届会长。这位年过六旬的企业家,将如何带领洪濑商会不断前行?他又有着怎样的创业故事?记者带您走进他的别样人生。 

从门外汉到承包乡镇企业

    劲达鞋服规模算不上大,占地16亩,员工上百人。但若追溯历史,这家将产品卖到世界各地的鞋企,资历颇深。

    “劲达鞋服前身是1986年成立的洪濑工贸鞋帽厂,由南安外贸公司和洪濑珠拖鞋厂合资创办。”王建设说,正是在这家鞋帽厂跑业务的经历,才让他误打误撞进入鞋服领域,走上从商之路。

    1956年9月,王建设出生于洪濑镇福林村一个农民家庭。家里有7个兄弟姐妹,王建设又是长子,生活过得异常艰辛。少年时期,他就希望通过努力改变命运。

    1978年,从泉州农校毕业后,很长一段时间,他被南安农业局农技站所聘用,负责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指导农民生产。长期身处一线,王建设勤勤恳恳,与农民打成一片,不过他坦言“当时很迷茫,对未来充满未知。”由于为人踏实,有基层经验,王建设得到了洪濑镇领导的赏识,1984年年底被调到镇企业办。

    一年后,他的人生迎来了转机。1985年,看好鞋帽外贸市场,南安外贸公司计划联手洪濑珠拖鞋厂,创办洪濑工贸鞋帽厂。而初来乍到的王建设即被委以重任,参与到这家企业的筹备。

    1986年1月,以生产布鞋为主的洪濑工贸鞋帽厂宣告成立。“从农业到商业的跳跃,对我来说是个全新的挑战。”当公司开始运营时,勤快的王建设选择从业务员做起,每天跟着师傅四处跑业务。

    这一年,他作为企业代表,前往广州参加广交会,面对成千上万的客商,王建设心里没有底。“当时一个客户看了我们的样品,一口气要了4个货柜,每个货柜3.6万双。”对于突如其来的14.4万双鞋子大单,王建设激动得睡不着觉,这位客户看中的是,老年布鞋手工制作的品质。

    在社会历练中,王建设从门外汉变成业务能手,对鞋服行业产生浓厚兴趣,时间很快进入到1991年。“南安外贸公司和洪濑珠拖鞋厂合作期限为5年。前者把5年当中产生的利润和股份撤走,洪濑企业办则把洪濑珠拖鞋厂剥离出去。至此,洪濑工贸鞋帽厂变成一家独立核算的企业。”也正是在1991年年底,伴随着乡镇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推广,王建设敢吃螃蟹,决定承包这家有着5年外贸经验的鞋帽企业。

不合格的产品不出厂

    从企业员工到企业承包者,身份的转变,王建设有了施展才干的机会。除了每年上缴一定利润,扣除工人工资外,剩下的即是个人所得。1992年以来,洪濑工贸鞋帽厂引进先进设备,提高产品档次,提升产品产量,企业稳步向前,不过仍是以外贸为主。

    真正开拓国内市场是在1996年。“当时,我们接到来自广东一家鞋企的注塑鞋订单。”王建设回忆,这家同样生产布鞋的企业,由于国内市场订单旺盛,产能跟不上,只好委托外加工,而无论是工艺还是质量,洪濑工贸鞋帽厂成为不二之选。

    在为别人作嫁衣的同时,深耕国外市场的王建设发现,国内布鞋市场广阔。于是,在出口、代加工业务的基础上,他开始琢磨着深挖国内消费需求,并于当年申请“工贸牌”品牌。

    1997年,“工贸牌”获批。随着订单的纷至沓来,这位创业者不安于现状,而是寻思着扩大企业规模。这一年,他在洪濑东溪工业区买地,两年后厂房开工建设,2001年5月正式投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前期的种种准备,都是为了后来的劲达鞋服作铺垫。“乡镇企业承包制合同在2003年到期,必须筹划未来的发展。”靠着过硬的技术和品质,劲达鞋服在王建设的带领下,逐渐打开国内销路。出口、代加工、内销三箭齐发,加上不断积累的客户资源,劲达鞋服走上了一条转型升级之路,高峰时员工达数百人之多。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创新是成功的法宝。”谈及企业经营秘诀,王建设反复强调的是产品质量,产品一定要做到“舒适、透气、柔软、防滑”。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劲达鞋服严把工艺关和出厂关,坚持做到不合格的产品不出厂。此外,公司专门设立新产品开发研制中心,积极采集各种信息及技术资料,围绕市场流行趋向,从样式、颜色、品种等方面进行突破创新。

    产品的差异化,让企业拥有更强的生命力。跟其他运动鞋、旅游鞋、童鞋等生产商不同,劲达鞋服有着先天的良好基因,成立之初即定位休闲布鞋,并且根据市场需求,生产出个性化产品:春夏秋3季,以生产飞织鞋面休闲鞋为主;到了冬天,则生产具有保暖功能的棉鞋。

    从农技站工作人员到鞋企人员,再到乡镇企业承包者,最后变成民营企业家,30多年时间,4次转型,王建设成为南安最早一批民营企业家。

踏遍村居发动乡贤入会

    此次换届,王建设将当选为洪濑商会第七届会长。而实际上,在此之前,他已当了两年多的会长。

    自2013年7月以来,原会长因企业经营不善,2016年远走他乡,一时间洪濑商会群龙无首。“洪濑商会在泉州乃至全国基层商会中,享有一定名气,不能因此乱了阵脚。”这时,需要一个敢于担当的企业家扛起大旗,彼时担任常务副会长的王建设成为会长第一人选。即便他百般推辞,但他平时为人踏实、稳重,令人印象深刻,最终接力会长之职。

    两年多时间里,洪濑商会再度活跃起来,积极为会员谋福利,并参与到社会各项公益事业中,特别是“百会帮百村”“万贤扶千户”精准扶贫行动上。2016年商会筹集16万元善款,帮扶了12户贫困户。2017年,向洪濑17户困难家庭,发放25万元帮扶款,向社会传递满满的正能量。

    2018年,洪濑商会迎来换届的关键时期。王建设再次被推举为会长人选,这他让备感压力。“既然要做,就要尽心尽责,全力以赴。”为了补充商会新鲜“血液”,王建设很早就开始筹划换届事宜,今年8月以来,他亲自带领秘书长陈江水、办公室主任吴建安深入企业走访。

    “以前商会会员单位主要集中在镇区,这次我们通过镇党委、政府,将范围拓展到村居,通过村居发动在外乡贤加入,因此今年就有不少在外乡贤的身影。”倾听企业呼声,了解会员诉求,在1个多月时间,王建设几乎踏遍洪濑各个村居,再次凝聚了人心,才有了现在200多名成员的大家庭。

    “这一届商会集结了洪濑镇的工商翘楚,相信未来会更有活力。”虽然感到身上沉甸甸的重担,但这位会长无形中也在向会员传递出一种担当精神,他希望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把洪濑商会品牌继续发扬光大。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