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的志同道合呢,说好的共同变得更好的自己呢?难道还是夏雨荷式的“一炮变真爱”,还在信奉通往女性心灵的唯一通道是阴道?

  ——遇言姐

  十一假期的第五天,遇言姐去看一部喜剧《李茶的姑妈》,老实说,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笑了,是傻了的尬笑。

  讲真,电影中场,遇言姐实在是被电影中的三俗笑点尴尬得如坐针毡,心中默念“我为遇言粉丝看烂片”3遍,才把影片坚持看到终场。

  开心麻花前后出品过《夏洛特烦恼》、《驴得水》、《羞羞的铁拳》、《西虹市首富》。

  排除《驴得水》,作品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分水岭:《夏洛特》和《铁拳》都和观众传达了小人物在花花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幸福的故事,而《西虹市》和《李茶》欲拒还迎地一边讽刺拜金、一边跪舔拜金。《西虹市》中对女性已经极为恶意(点击链接跳转《西虹市首富》原文:为何票房超10亿的电影,竟充满了各种对女性的骚扰?),而《李茶》渐行渐远,成为麻花系中,最不尊重女性的一部作品。

  可以直接叫做:直男麻花。

  ▲李茶的姑妈是“开心麻花”今年的第二部作品。

  《李茶的姑妈》改编自开心麻花同名舞台剧,源自于1892年首演的英国舞台剧《查理的姑妈》(Charley’s Aunt)。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李茶有个富有的寡妇姑妈,围绕李茶身边的一群人面临着不同的经济危机、金钱欲望,他们各怀鬼胎,希望能够在李茶的订婚仪式上,借助姑妈的财力达成自己的目的。

  ▲舞台剧《李茶的姑妈》更是“污力十足”

  这部113分钟的电影,男扮女装的老梗被人嚼得无味了,靠着黄段子、过气梗堆砌,荒诞不经。故事发展线索零碎,人物性格单薄,故事情节全靠人物“跑、躲、闪”推动,甚至故事发展的转折靠“性关系”做引子,到处都透着一种以男性意识为中心,恶俗的审美。

  

  

  除了男主黄沧海之外,看不到剧中其他人的成长和转变,就连黄沧海的转变也是无可奈何和盲打莽撞地被动蜕变。如果不是他得知大渣集团将要破产,自己升职处长也没有意义;如果不是真莫妮卡夫人撞见“她”光裸着膀子坐在海边,他还将继续捏着嗓子假扮莫妮卡夫人——仅仅是为了升职,带妈妈看海景,挽回前任。

  最后人生赢家的黄沧海转变得也太过轻率,又是一部屌丝遇仙(姑妈)逆袭记。喝喝酒聊聊天看看大海,倾诉一下“我屌丝是因为我善良啊“,就得到了姑妈星星眼的青睐。

  话说喜欢潜水的莫妮卡姑妈不是一个最相信真实面对自我的人吗?

  物化女性

  《李茶的姑妈》,这个名字让遇言姐甚至一度猜测这是否有关女性视角,然而却恰恰相反。富有的姑妈——莫妮卡夫人在整部剧中只是一个符号象征,象征着财富和上层社会,用她的话来说:就是一堆钞票。

  

  她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有钱有闲地看着这场闹剧。电影中刻画的所有女性都没有血肉,要不是男性攀炎附势的工具,要么就是攀炎附势本尊。

  王安迪在决定"色诱"莫妮卡夫人前尚有犹豫,但是亲生女儿露露在他眼里只是待价而沽的商品,具有可以交换财富机遇的价值,不管她愿意不愿意,只要他“愿意”她就应该嫁给一个屌丝——谁让屌丝有个富豪的姑妈,可能解决公司濒临破产的问题。

  

  对女性的反智主义和歧视也是随处可见。

  近年来,网络上有不少对女性的“性别偏见”和“性别标签”,认为女性不理智、购物狂、挥霍无度,甚至有男性因为“求生欲”而对女朋友采取迂回战术,女生不经意提出测试题,男生要对此作出反应,看似是女生检验男朋友对自己的感情,其实也是丑化了女性,一味强化女性敏感猜疑的形象,将女性的形象推到了一个极端。

  奇葩说S05E01有一个辩题:

  面对女朋友的求生欲测试,该演戏还是做自己?

  辩手臧鸿飞说:

  如果一个女性觉得,你必须满足我,我才把我的爱,或者把我给你,这是不是女性在物化自己。

  遇言姐很赞成辩手臧鸿飞指出的这就是物化女性的观点,同时遇言姐也觉得这样的一个测试,是过分夸张了男性的奴性,女性的无脑。

  

  当电影中大女儿莉莉对到处抛媚眼撩拨妹子的丈夫杰瑞提出出轨的怀疑时,杰瑞并没有与妻子坦白这场闹剧,而是耍小聪明导致了误会的不断加深,甚至导致莉莉自杀。

  莉莉这个人物的刻画,毫无个性可言,唯一的点,是电影借杰瑞的视角,让我们发现了妻子买了大量的化妆品、包包、鞋子……成堆成堆的购物袋,这个女性形象单薄到我们只知道她膨胀的物质欲。

  

  电影中的“屌丝意淫”对女性独立个性进行了打压,黄沧海前女友小夕的出现,让我们了解了女性对权贵的攀附,它告诉我们:“女性离开你,不是因为你不够优秀。只是因为她们趋炎附势、嫌贫爱富。”

  屌丝们心安理得地对自己的不上进点头接受,把拜金、投机的锅都甩给了女性。

  

  看不上自己的女人都是“贱人”,是她们自己的问题,都是嫌贫爱富,这种嘴脸也是妥妥的代表了不少直男们的逻辑。

  “性”的误读

  ▲梁友德将“娶了豪门,挽救危机”作为生活下去的希望。

  电影中自以为是的笑点,反而最是让人觉得恶心,大玩“性”梗。不仅仅是把女性当作性工具,更是毫无顾忌的传达了“荡妇羞耻”。

  

  黄沧海假扮的莫妮卡夫人拍了梁友德的肩膀三下,梁友德就解读为性暗示,马上追到房间,并不断发起性邀请,甚至发展到强迫的情节。正常的肢体接触,被误解为性暗示,就可以忽视当事人当面的拒绝?这真是特别好的诠释了,为什么直男们需要接受#Metoo的洗礼。

  电影中,梁友德与王安迪就是精力充沛的“人形泰迪”,他们相信与莫妮卡夫人发生关系就能够得到她的财富,人生的窘境得以扭转。在他们的眼里,女性不具备思考能力,没有感情价值,即使是成功女性莫妮卡也只是长着脚的支票。他们相信“性”能够让他们有权利分享莫妮卡的财富。

  

  更不耻的是,梁友德和王安迪在试图诱惑莫妮卡夫人时,一个选择了春药催情,一个选择了蓝色小药丸,这不但是对自我魅力的极度自卑,更是一种行为上的欺骗 。男权下对女性态度的漠视,一切为男性意图服务。

  当年靠着一首《Tik Tok》大火的Ke$ha也饱受药物性侵的危害,她还一纸诉讼将制作人Dr. Luke告上法庭。Ke$ha哭诉自己服用了Dr. Luke所谓的“清醒药丸”。

  然而第二天,她全裸地躺在Dr. Luke的床上,对昨天的事全然不知。Ke$ha的诉讼因为证据不足而败诉了,Ke$ha还是要在Dr. Luke手下工作,这意味着她将会被雪藏了。

  ▲得知败诉时,Ke$ha哭得声泪俱下。

  用催情药物驱动女生意志,与其发生关系,不是可以姑息,甚至成为喜剧笑料的行为,电影到此已经将女性的尊严踏进了泥土里。

  而电影的荒诞不仅于此,它用一瓶催情酒、三组人的爱恨将剧情推到了高潮。

  两个女儿和丈夫、未婚夫的一夜云雨,黄沧海与莫妮卡夫人的克制,扭转了三组人彼此的态度。因为一场共赴巫山,购物狂大女儿对丈夫的出轨释怀; 因为一夜冲动纵情,一直排斥李茶的5年的小女儿爱上、并且要为李茶负责;因为一晚坐怀(冰)不乱,莫妮卡夫人对李茶心生情愫。

  这部电影传达的是怎样的价值观?是鼓吹风月之情有摧枯拉朽的魔力?女性对男性的选择竟然也是如此单一,要看上不上床,要看纵情不纵情, 已经是2018了,还没有从男性的春梦里醒过来吗?

  说好的志同道合呢,说好的共同进步呢,说好的灵魂伴侣呢?难道还是夏雨荷式的“一炮变真爱”,还在信奉通往女性心灵的唯一通道是阴道。

  膜拜金钱而没有尊严

  李茶的姑妈是什么样的姑妈?她不是一个人,她是高价值的天价彩票。

  电影试图向观影人传达: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是遇言姐看到的只有众人对财富的朝圣,对权利的跪舔。典型一面卖淫一面立牌坊。

  

  

  

  电影开场的舞蹈,阳光沙滩比基尼美女,一片酒池肉林的“祥和盛景”。一行人各怀目的地等待姑妈,这一场让众人对财富的欲求做了铺垫。他们因为没钱、破产、失恋等原因,将希望寄托在这个传说中富有的姑妈身上。

  一众配角对金钱欲望的臣服,丑态百出。而我们的主角黄沧海也不清白无辜,他怀着升职加薪的期待,参与了这场骗局,不过是他的欲望小一些罢了——他只想升职。

  故事的最后,这个欲望最小的黄沧海成了人生赢家,赢得了莫妮卡夫人的心。美人在侧,绝尘而去。他靠着金钱完成了人生的逆袭,而他的雕像上写着:“金钱不是快乐的源泉。”

  黄沧海在婚礼上拿着20元美金藐视金钱、呼吁尊严人格。而电影的最后,依然用金钱和美人诠释了他的成功。

  

  《李茶的姑妈》欲拒还迎地表达了对金钱的崇拜和吹捧,无知愚昧地表露了对女性的物化和歧视。这部喜剧电影,人物性格单薄,叙事线索凌乱,但当这些尴尬的包袱抖出来时,遇言姐突然发现,它反应的恰恰是今天一些中国男性的现状:膜拜金钱和权力,把追求女性变成追逐欲望和地位的化身,他们既不懂得女性,也不懂得性。

  ▲一名酒吧调酒师说出一句话:“尊严没有了,那整个人也就破产了。”被王安迪用一张钞票和一句话塞了回去:所以你还是一个调酒师。

  “喜剧的内核是悲剧。”而遇言姐认为《李茶的姑妈》的出现本身就是悲剧。

  直男拍出这样的喜剧,真是女性的悲剧。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