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南四环下穿临河街隧道今日9点通车!路面首次采用主动除冰雪、降噪技术

今天9点

南四环路下穿临河街隧道

提前通车

过去:每到早晚高峰,源源不断的车流都会让南四环路与临河街交会处拥堵不堪。

今后:市民在南四环路上驾车可以穿越临河街,直接进入生态广场互通立交桥南四环路主线桥,出行将更加方便。

南四环下穿临河街工程西起河堤东路,东至在建生态广场互通立交,全长2495米,其中隧道段810米。

南四环路与临河街相交处采用主线下穿、辅线平交灯控形式,隧道内主线双向八车道,地坪标准段辅线双向六车道,全线共设置3对进出口,3处人行天桥。

该工程从去年10月初起进行进场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今年9月11日隧道主体结构全部完成,10月16日提前实现了隧道主线通车。

通过对此段的升级改造,可实现南四环路(人民大街至生态广场段)6公里全部快速化,解决这一区域经常出现的路口车流滞留及拥堵现象,并与在建生态广场互通立交相接,最终打通南四环路全线快速化功能的最后一个节点。

南四环路与临河街地面交通预计11月15日恢复路面通车,整体工程预计明年7月30日完工。

破解四大难题   成功下穿轻轨

难题一

南四环路与临河街是城市主干道,两条街道交叉路口地下,有各类需排迁管线31条,其中,涉及到居民日常生活的如自来水、天然气、热力管线等共6条。

为最大限度地保证居民正常生活,工程建设方提前谋划、细致组织、高效实施,大大缩短了管线排迁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难题二

隧道施工期间,如何保障轨道交通4号线安全运行,是摆在施工单位面前的又一大难题。

施工单位负责人表示,该施工位置正处于轨道交通4号线桥下,隧道基坑最深处距离地面约13米,基坑边缘距离轻轨墩柱仅4米,在隧道开挖前,建设单位通过组织专家论证会,对隧道基坑维护结构的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进行论证,并在专家的建议下,委托第三方监测机构,在项目实施阶段和项目完工后对轻轨墩柱、桥台进行位移和沉降观测。

从隧道基坑开挖,至目前隧道主体结构完工、基坑回填,监测数据均在允许范围内,隧道施工未对轨道交通4号线安全运行造成任何影响。

难题三

南四环路与临河街日常车流量较大,无法对南四环路进行全封闭施工,如何保障过往车辆通行,避免此处出现车辆滞留,是摆在各参建单位面前的第三个问题。

“我们通过与交管部门、工程各参建单位反复研讨交通组织方案,并会同各部门多次实地踏勘现场,最终确定封闭临河街路口及下穿隧道段既有南四环路,在既有南四环路南侧设置混凝土结构的导行便道。”该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绕行和美路、彩织街、畅溪街、溪畔街的车辆,施工单位在道路沿线设置了多处提示牌和绕行路线图。

难题四

南四环下穿临河街项目毗邻多个住宅小区和南溪湿地公园,工程建设不可避免地会对周边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一定影响。

项目施工现场实现全面裸土覆盖,施工区域全部进行道路硬化;在施工围挡上方设置了夜间照明和喷淋降尘系统;在春季干燥多风的气候下,安排洒水车对导行便道和施工区域进行循环洒水降尘,确保导行便道和施工区域“不起灰、不和泥”;在施工现场设置三级沉淀池,施工用水和工程降水通过三级沉淀池后,方排入市政排水管网,避免直接排放污染周边环境及地下水。

严把质量关  打造百年工程

项目工程量较大,有效工期较短,工程建设就是一场和时间的赛跑。但是,建设者们始终坚持“绝对不以工程质量为代价赶工期”的理念,严格控制项目施工质量。

(一)严守材料进场关、加工关,对于未经检测的工程材料绝对不允许使用,对于质量存疑的工程材料绝对不允许进场,对于有质量隐患的工程部位责令返工。

(二)在各个工序节点,安排相关专业的工程师和项目业主代表在施工现场24小时值班,随时抽查现场各个施工部位,特别是隐蔽工程的施工质量。

(三)积极配合质监站的第三方质量监督,对质监站提出的监督意见及时响应,并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整改。

(四)对于工程质量不合格的部位,经整改后仍不合格的,责令施工单位拆除返工,并要求施工单位在后期加大人、材、机投入,以挽回工期。

除冰雪、降噪新技术首次在我市应用

在南四环下穿临河街隧道建设中,有两项新技术首次在我市应用,试点成功后将在我市推广。

除冰雪路面——小雪不结冰

对于北方城市,漫长的冬季以及降雪天气给驾车出行带来不小的麻烦,传统的冬季除冰雪方法主要有撒融雪剂、人工清除、机械清除等被动式的除冰雪方法,然而冰雪与路面粘结牢固,很难清理干净,导致路面抗滑性能大幅下降,车辆爬坡困难,易引发交通拥堵、交通安全等事故。

“为了减少隧道口路面冬季积雪结冰对交通、环境的影响,我们经过多项技术指标优选及实地调研,最终采用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发的主动式路面除冰雪技术——低冰点沥青混合料,在南半幅U型槽东侧敞开段试点铺设除冰雪路面铺装结构。经过冰雪天气的对比后,如果效果显著将在我市推广。”该工程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技术实现了“小雪不结冰,大雪易清除”的道路防冰雪目标。

新型降噪路面——可降低噪音1至2分贝

行车噪音对于市民的生活质量影响巨大,是影响城市宜居指数、市民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低行驶噪音是项目建设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目前,降低路面噪音的手段有多种,如多孔沥青混合料、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等,我们通过多个城市走访调研,结合我市的气候条件,认为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结构形态更适合在我市应用。”工程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已应用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城市调研结果来看,与普通沥青混合料相比,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至少可降低噪音1至2分贝,相当于交通量减少25%至50%。

记者:赵雪

摄影:张扬

编辑:刘素娜

实习编辑:李津宇

责编:苑丹 于飞

"掌上长春"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ID:ccrb1945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