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之至 无所不能

  你知道吗?这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处可见!人们在生活中,处处细心,事事用心,造就了无数宝贵的文化财富。

  

  大●名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邯郸大名古城——很多人是在《水浒传》里了解到这个名字的,不过现在的大名县城和北宋的大名府可不是同一个地方哦。明初,一场大水(漳河卫河同时决堤),把整个城冲垮了。《水浒传》中出现的那个大名府已经被淹没在滚滚泥沙之中了,现在的大名古城,是在老城的东南边专门择了一块地方根据原遗址重新建起来的。不过,虽是重修,却也是真正的青砖砌筑,且现在的大名古城也已经有500年以上的历史了

  匠心所致 技艺传承

  01

  免遭国难的“碧霞元君铜像”

  

  大名,是南北通商要道,也是文化之都,自古多文人、匠人,出土文物中有不少古代匠人佳作。大名博物馆里收藏的这尊碧霞元君铜像制作十分精美。在抗日战争年间,日军专门来大名抢夺这尊铜像,是被当地百姓沉在水井里,才逃过了一劫,得以传承至今

  02

  妇孺皆能的“大名草编”

  

  大名草编工艺,手法细腻设计精巧,兼具传统和创新精神,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麦草贴画集油画、工笔画等艺术于一身,多表现花鸟虫鱼,鹿鸣翠谷,虎啸深山等题材,反映了我国古代简朴的民风以及审美意识的普及,有一定的实用和艺术价值。

  

  大名不仅有丰富的历史古迹,更有让人垂涎三尺的美食。吃货宝宝们,定不要错过这座历史名城哦~

  匠心烹制 美食传承

  01

  郭八火烧

  

  火烧,这一在生活中常见的食品,在郭氏家族世代经营下,成为远近闻名的美食。清光绪年间,郭八火烧创始人郭致忠在顺天府(现北京)学艺,后来回到大名经营火烧,因他从顺天府学艺而来,便堂号首取“天”字,并希望买卖兴隆,又取“兴”字,故立店铺字号为“天兴火烧铺”。

  火烧铺生意兴隆,郭掌柜待人和善,人们都亲热地用郭掌柜的小名“郭八”称呼他的火烧铺,慢慢地,十里八乡都传开了:郭八火烧铺的掌柜有绝活,火烧铺的名字也被乡邻们口口相传成了“郭八火烧铺”。和面、打饼、烙烤......郭八火烧一直沿用祖上的规矩,沿用的不仅是表面技巧更是一种匠心精神。听郭老板讲,这擀面杖都传承了100多年了呢!

  

  小故事

  1966年春天,周恩来总理吃了这郭八火烧评价说:老郭啊,你打的火烧真不错!我一口气吃了一个半,谢谢你呀!

  02

  五百居香肠

  

  五百居香肠,创业于道光元年(1821年)。原籍山东济南府的王湘云到大名谋生,原本是官府里当厨师,后来他见大名物产丰富,交通便利,便想做个生意。于是他在城内道前街关帝庙西边开设了店铺,利用所长制作香肠及熟肉制品。因大名府距济南府约五百里,故取名为“五百居”。这五百居香肠,色泽纯正、条杆匀称、香味醇厚、肥瘦适宜、甜咸兼具、软滑利口,且经久不腐。成为当地的名贵食品,方圆数百里畅销,到现如今依然是馈赠佳品

  

  03

  二毛烧鸡

  

  又名“珍积成烧鸡”,清朝仁宗嘉庆十四年(1809年),由王德兴创始。因其乳名为“二毛”且其在煮烧鸡的锅里时常放有二个石猫,所以乡亲们称颂这道美食为“二毛烧鸡”。据说,清道光年间,某新任府尹上任路过店前,闻香落轿,品鸡问名,然后吟道:夸官逍遥道,闻香品佳肴。适逢设盛宴,吾必备“二毛”。从此“二毛烧鸡”有了“一锅烧鸡满城香”的美誉,名扬千里。

  

  不知从何时起,当地有一首歌谣流传开来:“想吃鸡得跑快腿,吃了以后得捂住嘴,顶风无腥味,顺风鼻子眼里冒香气”。可见这烧鸡有多受欢迎了!

  “郭八火烧”与“五百居香肠”、“二毛烧鸡”远近齐名,均以独特的风味和操作技术,驰名于周边省市,并得以传承下来。

  匠心之至 无所不能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传承”在大名县无处不在,这里文化丰富、美食云集。无论是文学艺术爱好者还是唯美食不可辜负的吃货宝宝们,都能在这里得到满足!小旅我可打算驻扎在邯郸啦~有谁要同行么?

  

  大旅行家的故事

  

  全球旅行纪录片,

  旅行,我们玩的更高级。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