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英语:Zumwalt-class destroyer,中文: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是美国海军新一代多用途对地打击宙斯盾舰。本级舰从舰体设计、电机动力、指管通情、网络通信、侦测导航、武器系统等,无一不是超越当代、全新研发的尖端科技结晶,展现了美国海军的科技实力、财力的雄厚以及设计思想上的前瞻,是美国海军的新世代主力水面舰艇。

研制背景

美国科幻战舰“朱姆沃尔特”级,研制时间1997年7月一一服役时间2016年10月,排水量满载14564吨,1992年9月,美国海军司令、美国海军作战部长与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共同颁布“由海向陆”(From the Sea)的战略白皮书,内容明显针对对沿岸目标投送武力、控制沿海以及内陆通往海洋战略要道,对地面投送武力为考虑,包括强化海军舰队与陆战队的协同作业、建立海上远征部队(Naval Expeditionary Forces)与陆军和空军联合作战等等,大幅修改了冷战时代在大洋上反潜与争夺制海权的政策。随后在1992年10月,美国海军进一步提出“21世纪驱逐舰技术研究”,其概念随后被纳入到美国海军新一代水面作战舰艇框架之中,即“21世纪水面作战”。1994年9月,美国海军提出“前沿—由海向陆”(Forward-from the Sea,FFTS),首度将近岸作战、支援对地攻击纳为海军主要任务之一,具体要求舰队能对深入陆地100海里(185公里)的地面部队实施支援(这个距离成为日后AGS先进舰炮系统的射程依据),并提出“前沿存在”、“前沿部署”、“前沿作战”等新概念。除了航空母舰、海军陆战队外,以往美国海军投送武力至陆上的重要武器就是不死老兵──依阿华级战列舰(Iowa Class)。但是这批巨炮军舰已经于90年代永久除役。因此,确立对陆地投送武力的未来新方针之后,美国海军开始规划对地投送武力的新型水面舰艇。

隐身设计

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采用先进而全面的隐身设计,使其拥有潜艇般的隐身性──在海上作业时被发现的机率远低于10%。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的舰面上只会有一个单一的全封闭式船艛结构,即称为整合式复合材料船艛与孔径(Integrated Composite Deckhouse and Assembly,IDHA),整个结构与上面的天线设计都由雷神公司负责。IDHA是一个一体成型的模块化结构,采用重量轻、强度高、雷达反射性低且不会锈蚀的复合材料制造,整体造型由下往上向内收缩以降低雷达反射截面(RCS)。除了整合了舰桥、所有的电子装备天线之外,还容纳有主机烟囱的排烟道,尾部则含有直升机库。而为了验证IHAD整合复合材料上层结构组合,NGSS与雷神还建造一座缩尺寸的IDHA模型,放在美国海军中国湖实验场进行RCS测试;而为了测试红外线讯号,NGSS也建造了主机排气口与其他热点部位的实体模型进行热讯号测试,以验证DD(X)预定采用的空气冷却、水冷等降温手段的能耐。动力系统的废气先以海水以及空气冷却,由整合式舰岛顶部的排气口排出,只能从上方才能观测到排烟口,减少了敌方的红外线观测方位。其他用来降低热讯号的装备还有海水喷雾冷却,吸取海水冲刷船身的热点。静音设计方面,本级舰的动力系统将装置于减震浮筏上,以降低被潜艇声纳发现的机率。由于WTM船体低阻力的穿浪特性,加上种种先进的降噪措施减振,本级舰称能将水面航行时的噪音降至110分贝左右,相当于后期型的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成为全世界最安静的水面舰艇,彻底颠覆过去水面舰艇永远比潜艇吵杂、潜艇总是能在远距离先听到水面舰的情况。

总体评价

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一直面临,庞大战费排挤预算、国际油价与钢铁等原物料价格飞涨等极端不利的背景因素,加上由于集各种高科技于一身而导致成本持续飙涨,付出天价换来的实质作战效益却没有那么显著。耗费巨资开发大量崭新技术,不仅与作战相关的项目(战斗系统、侦测射控、指管通情、武器装备等)几乎都是全新开发,连与作战任务本身没有直接相关的舰体载台设计、推进机电也有许多开美国海军先河的开发;革新技术的比例过高,往往使国防军备计划走向膨胀与失控。

冷战以来美国的主要对手科技层次都十分低落,这让许多先进高科技军事技术重要性陡降,昂贵的成本在国防预算逐渐删减的年代却尽显弊病,尤其是导致军方财力能负荷的装备数量减少;而冷战结束后真正冲击作战面貌的往往是资讯化的革新,通过情资传输共享使敌方动态获得最大的掌握,并让自身的武力单位能在正确的时间在正确的位置出现。这种趋势下,投资过多资源强化单一武器载台本身性能,往往不能明显地展现效益。

(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