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啦,亲爱的们,上次小编给大家讲了python函数,趁热打铁,小易今天要给大家讲一讲用函数偷懒的那些事儿啦,今天我们要讲的内容有三个,为了不让大家拉到底部然后马上收藏退出,三连,小编还是老老实实为大家解惑:匿名函数、filter与map、递归。(头条君会吞掉小编的代码,所以小编截图了相关代码内容,需要源代码的话可以私信小编。)

1匿名函数

使用 lambda 来创建匿名函数

lambda这个名称来自于LISP,而LISP则是从lambda calculus(一种符号逻辑形式)取这个名称的。

在Python中,lambda作为一个关键字,作为引入表达式的语法。想比较def函数,lambda是单一的表达式,而不是语句块!

所谓匿名,意即不再使用 def 语句这样标准的形式定义一个函数。

lambda 只是一个表达式,函数体比 def 简单很多。lambda的主体是一个表达式,而不是一个代码块。仅仅能在lambda表达式中封装有限的逻辑进去。lambda 函数拥有自己的命名空间,且不能访问自己参数列表之外或全局命名空间里的参数。虽然lambda函数看起来只能写一行,却不等同于C或C++的内联函数,后者的目的是调用小函数时不占用栈内存从而增加运行效率。

匿名函数的优点:

1)可节省定义函数的过程,使代码更精简

2)对于一些抽象的,很少重复使用的函数使用lambda就不用考虑命名问题

3)简化代码的可读性

下面来看一下简单的例子:

普通函数:

): 2*x+15)11

使用lambda定义函数:

=lambda x2*x+15)11=lambda xyx+y3,4)7 ): + y

3,4)

7

2filter与map

filter与map也是两个高阶函数。

1filter

filter有两个参数

):

x%2 #x除以2的余数

=range10)

=)

#odd为第一个参数,若第一个参数为none,则将第二个里面的True值筛选出来

#temp为第二个参数,若第一个为函数,则第二个可迭代数据的每一个元素

#接上,都将作为函数参数进行计算,将返回为True的值筛选出来合并为一个列表

)

[1, 3, 5, 7, 9]

% 2range10))) #利用匿名函数结合filter

[1, 3, 5, 7, 9]

2map

map是映射,同样有两个参数。

list(map(lambda x : x * 2,range(10)))

#第一个参数是函数,第二个参数是可迭代序列,此函数运行时将序列中每一个元素作为函数的参数进行运算,直至所有元素由此进入一个新的序列为止。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高阶函数结合匿名函数简直就是偷懒用的神器有木有,不过小编建议,初学者的话还是先不要偷懒,先要对代码进行熟练然后再来想偷懒的事情哦。

3递归

递归一直被称为天才程序员使用的专利,到底递归有和神奇之处呢?

利用递归处理的自拍美照

程序调用自身的编程技巧称为递归( recursion)。递归做为一种算法在程序设计语言中广泛应用。 一个过程或函数在其定义或说明中有直接或间接调用自身的一种方法,它通常把一个大型复杂的问题层层转化为一个与原问题相似的规模较小的问题来求解,递归策略只需少量的程序就可描述出解题过程所需要的多次重复计算,大大地减少了程序的代码量。递归的能力在于用有限的语句来定义对象的无限集合。一般来说,递归需要有边界条件、递归前进段和递归返回段。当边界条件不满足时,递归前进;当边界条件满足时,递归返回。

递归就好像可以不断分叉的知识树一样,但是它其中蕴含着奇妙的规律,首先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

): ))#结果如下: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 line 3, in File "", line 2, in recursion File "", line 2, in recursion File "", line 2, in recursion Previous line repeated 986 more times]#运行结束了: maximum recursion depth exceeded

这个是最简单的递归,如果电脑足够强大,且不按下Ctrl+C键的话,则会一直运行递归(Ctrl+C在pythonconsole里是停止运行)。

1)斐波那契数列

斐波那契数列(Fibonacci sequence),又称黄金分割数列、因数学家列昂纳多·斐波那契(Leonardoda Fibonacci)以兔子繁殖为例子而引入,故又称为“兔子数列”,指的是这样一个数列:1、1、2、3、5、8、13、21、34、……在数学上,斐波纳契数列以如下被以递推的方法定义:F(1)=1,F(2)=1, F(n)=F(n-1)+F(n-2)(n>=3,n∈N*)

如果我们使用Python来计算斐波那契数列的值要如何编写代码呢?这里我们采取迭代方式与递归两种方法进行计算。

迭代方式: ): n1=1 n2=1 n3=1 <1: print("数据有误请重新输入:") -1 -2>0: n3=n2+n1 n1=n2 n2=n3 -=1 n3=45) =-1:print("结果为%d"%result)结果为1134903170递归方式: ): <1: print("输入有误!") -1 ==1 or n==2: 1 : -1+fabn-2)=30) =-1: print("结果是%d"%result)结果是832040#递归数据缩小是因为数据越大运行速度越慢

当然递归也并不是毫无瑕疵,相比较迭代方法,递归的运行速度会更慢,而且运行数据越多,则会更慢,所以递归也并不是万能的,递归原本是为了效率而使用递归方法,千万不要本末倒置。

2)汉诺塔

法国数学家爱德华·卢卡斯曾编写过一个印度的古老传说:在世界中心贝拿勒斯(在印度北部)的圣庙里,一块黄铜板上插着三根宝石针。印度教的主神梵天在创造世界的时候,在其中一根针上从下到上地穿好了由大到小的64片金片,这就是所谓的汉诺塔。不论白天黑夜,总有一个僧侣在按照下面的法则移动这些金片:一次只移动一片,不管在哪根针上,小片必须在大片上面。僧侣们预言,当所有的金片都从梵天穿好的那根针上移到另外一根针上时,世界就将在一声霹雳中消灭,而梵塔、庙宇和众生也都将同归于尽。

不管这个传说的可信度有多大,如果考虑一下把64片金片,由一根针上移到另一根针上,并且始终保持上小下大的顺序。这需要多少次移动呢?这里需要递归的方法。假设有n片,移动次数是f(n).显然f(1)=1,f(2)=3,f(3)=7,且f(k+1)=2*f(k)+1。此后不难证明f(n)=2^n-1。n=64时,

假如每秒钟一次,共需多长时间呢?一个平年365天有31536000 秒,闰年366天有31622400秒,平均每年31556952秒,计算一下:

18446744073709551615秒

这表明移完这些金片需要5845.54亿年以上,而地球存在至今不过45亿年,太阳系的预期寿命据说也就是数百亿年。真的过了5845.54亿年,不说太阳系和银河系,至少地球上的一切生命,连同梵塔、庙宇等,都早已经灰飞烟灭。

汉诺塔平时是一种益智类玩具,例如下图,一般层数不会过高,而这个数字越大,所耗费的时间精力也就越大,若是单纯依靠人力计算的话无疑是件大工程,如果我们采用递归的方法就会简单许多。

def hanoi(n,x,y,z): ==1: ,"-->"z) : hanoi(n-1,x,z,y)#将前n-1个盘子从x移动到y上 x,"-->"z#将最底下的最后一个盘子从x移动到z上 hanoi(n-1,y,x,z,)#将y上的n-1个盘子移动到z上n=int(input("请输入汉诺塔层数:"))hanoi(n,"X","Y","Z")请输入汉诺塔层数:>? 6X --> YX --> ZY --> ZX --> YZ --> XZ --> YX --> YX --> ZY --> ZY --> XZ --> XY --> Z#可以说这就是一个游戏攻略了

Tips:

头条君会吞掉小编的内容,因此小编将代码单独截图,需要源代码的亲也可以私信小编哦。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