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家住张家宅(二)

这是以静安张家宅为背景编织的小故事,故事中除了张家宅是真实的,人物与情节描述俱是真假混搭,张冠李戴,也不乏虚构,谨此敬告!

之前发过一篇《家住张家宅》但不完整,后经过作者仔细修改、并完成整个故事情节,现在分成几个部分单独放出。

(二)

我也是从乡下上来的,当然也是乡下人,然而我是幸运的,因为我生在新社会,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

父亲要退休时候,单位挽留他再做几年,从老人家收藏的一沓奖状和《支部生活》,就能知道他平时的工作表现。据说当时许多单位,特别是商业岗位缺人,就留用了一批身体好、素质好、业务好的三好职工,留用的职工退休手续暂时不办。所以父亲虽年龄到了却没有退休,那时我还在农田里刨食,尚未成家,老人家也想再做几年帮我好歹成个家。

父亲不止一次说过,五四年,地处长江边的老家发大水,一家老小象逃难一般来到上海,父亲就在张家宅借了间废弃的灶头间安置老小,五六张嘴靠父亲一个人养着,臭虫又多,全家人被咬的像赤豆糕,熬了半年听到洪水退去了,大人们就商量着赶紧返乡,因为乡下有田地,人不回去担心被收了。父亲想把哥哥留在身边读书,哥哥不肯,没想到刚会说话的我听到要回到乡下,就呜哩嘛哩吵着不肯回去,说是回去没的吃,父亲听了好笑又奇怪,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想到吃饭问题?毕竟我太小,母亲不可能把我留在上海的,父亲就哄我说:“等爸爸找到大房子,就接你回来。”身不由己,我就这样回到乡下。

好运气只有神仙才知道,凡夫俗子撞上了是福,撞不上是命,父亲因为延迟了退休,恰巧遇到顶替的机会,让我重返上海,这已经到了二十多年后的一九七八年,改革开放刚开始,从此我就住进了张家宅。

父亲不仅让我回到了上海,还给了我一个比大房子还要大的人生舞台,这时候我已近而立之年,在老家,像我这样的同龄人,大都已成家有了孩子,乡下讨老婆称“要马马”,我如在乡下“要了马马”,顶替也来不成了,这个也是有失有得。

父亲是旧社会过来的人,不识几个字,后来只读过扫盲班,他讲不出多少大道理,但是父亲绝对是个孝子,顾家的男人,刚要解放时,老板赏识父亲的人品,要带他到香港去,他婉言谢绝了,说家有老母妻儿,不敢远行。父亲在同行中算是高工资,可却过着简朴的生活,邻居曾告诉我,父亲穿的羊毛衫几处都破了,就用针线绕绕好再穿,喝茶只买低档的茶叶末掺点茉莉花,身上最值钱的就是一块“奥米伽”手表,邻居劝他生活上不要太节俭,他总是说,孩子和家属都在乡下呢,那里的条件比不上这里。辛劳和清苦的生活最终摧毁了父亲的身体,再加年龄也上去了,当他办好了退休手续,和我对调好户口,就像完成了人生的使命,人就一下子倒下了,当父亲知道来日无多,硬撑着要叶落归根,临行前对我说:“我答应你妈妈的事情做到了,你要好好工作,尽快成个家。你妈妈在另一个地方孤单,我去陪她了。”我妈在前几年就离开了我们,旧伤未愈又添新伤,我见到父亲的最后时刻,他已瘦的皮包骨头,无论怎样拉住他的手,还是没能留住他,无论怎样地哭喊着他,老人家再也睁不开眼睛,操劳了一辈子,他实在太累了,老父亲走了,留给我无尽的哀思。

未完待续……

作者:耕农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