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鱼汤飘香

七八十年代农村生产队的事一提来,都讲生产的农活怎么苦,怎么吃不饱,都讲一无是处。但我认为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的。下面我讲的事情在当时还属于欢乐的。

高桥是鱼米之乡,各个生产队很多大小池塘,河塘养鱼当然成了顺理成章的事。七八十年代,春天各个生产队都会叫各家各戶按户和人口多少投资买鱼苗在河塘里养鱼,到年底分鱼;母子圩上匡生产队队委员会商量决定:每户按人口多少投资,每人二元年底按人口多少分鱼。

七九年腊月十五刚过去,高桥各个生产队就陆续就抽水捉鱼分鱼了;母子圩上匡生产际也不例外。

腊月十六日早上上匡生产队队长唐有富,社员叫他富大爷。

这里我还要讲个小挿曲:母子圩上匡大部人家都姓唐,对唐姓男子有个习惯的称呼叫大爷,如唐有富叫富大爷,唐有才叫才大爷,唐有山叫山大爷等等。

有一次大队菊书记到上匡生产隊来开会,听了叫大爷很不顺耳,当时在会上批评讲:都新社会还叫大爷?你们这些大爷班子以后不要叫了!

之后在公开场合也没有叫了,但在社员之间还叫大爷。

富大爷召集人抬机器到大河边抽水打河。由于上匡后边的河塘太大,河水要四五天才能抽干,到了腊月二十下午队长同志大家说:"河水快要抽干明天准备捉鱼"。

第二天早上不要队长叫,全队的男女老少早早到河边等着捉鱼。一会儿青年男女下河捉鱼,年纪大的在河边洗鱼。捉鱼的人每人带三只水桶或粪桶,一只脚踩一只桶,还一只桶放捉起来的鱼。

我是探亲回来的,也加入捉鱼人群中。有句话叫"吃鱼沒有捉鱼欢"!寒冬腊月刚下水手上感到刺骨冷痛,过了一会儿适应了也不感怎么冷了;特别捉一条大鱼时那高兴劲儿,才真正体到"吃鱼沒有捉鱼欢"。

下午二点多鱼捉好了,河边洗鱼的也鱼洗干净並按草鱼、鲢鱼、鲫鱼、小杂鱼等鱼大小分开放並过称记数。

下午三点多分鱼开始,按年初入股的股数平均分配,虽然按照重量分鱼好操作,但鱼大鱼小就很难分匀。这样就少不了吵吵闹闹,真是鱼头上升火!

不过唐有富(富大爷)队长,他能做到几十户人家基本上没有多大意见。

今年河里鱼算丰收,每人平均近四十斤。我家三个人分了一百多斤,人口多的分了二百多斤。大家欢欢喜喜把鱼挑回家。上匡生产隊各家各户今天晚上吃什么,不要去看一定是家家一大锅鲢鱼汤!

真是:“富爷领导把鱼养,鱼多鱼肥丰收忙。全隊农民喜羊羊,鱼汤香飘半个庄。

以后随着体制变化,农村合伙养鱼也逐渐消失,现在是当作故事给人讲了。

我在这里表示,我是坚决拥护农村分田到户(家庭承包责任制)的,上面的小文不过是重现当年农村合伙养鱼分鱼过程……

作者:老唐

PS:以前@远行先生也写过一篇分鱼相关的文章《生产队的一天》。虽然类似的场景都已经远去,但是每次读到这样的文字,作为高桥人都感到欢乐和感动~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