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老大哥特54A型改进的特59坦克,服役已经60年了,真正的爷爷辈了,已是花甲之年。

目前,特59各类坦克,依然是国内陆军装甲部队保有量最大的坦克,一些自行火炮也采用特59坦克的底盘,既消耗大量的特59底潘,同时也可节约研发费用。

几十年了,特59坦克已形成了系列产品,有特59D、特59G、特59型120等不下十余种,延续了特59坦克的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特59坦克仅重36吨,属于一款中型坦克,具备重量轻、火力猛、速度快、机动灵活的特点,在南疆冲突中,是我军的主力坦克,在攻坚战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云南和广西方向,起码出动了数个坦克师,600辆以上的特59坦克,包括部分62型轻坦克,我军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将坦克投放战场,收到了良好的战场使用效果,特59是经过实战考验的中型坦克。

当然,以现在的眼光来看,特59坦克毕竟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的水准,特别是初期产品,基本上没有空调系统,真是苦了战车驾驶员。

夏季车内温度能达到50度,曾发生过伊拉克士兵在训练时,因为温度过高而闷死的事故,所以特59的车组乘务员都是好样的。

此外,初期装备的100毫米坦克炮,已不具备抗衡北约新型主战坦克,毕竟两者之间有明显的技术代差;装甲也比较薄弱,易被火箭筒击穿,难以阻挡反坦克导弹的攻击。

尽管军工对其进行了魔改,后期的特59安装了改进自北约的120毫米坦克炮,具备强大的攻击能力,安装了简易的火控系统等。

但再怎么魔改,远看威风凛凛,近看依然是五对轮,毕竟整体已经落后了,似乎已无魔改之必要。

但国内军工却给了军迷以惊喜,对大量的特59进行了无人化改造,这是一条康庄大道,特59有了非常好的出。

现在,国内超过5000辆的各型特59坦克,就有了好的归宿-战车无人化,将依然发挥余热,廉颇老矣,尚能食饭,甚喜甚喜甚喜。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