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锦辉

  借助“一带一路”东风,新疆天山北麓正发挥生态优势,打造世界级葡萄酒产区。丝绸之路核心区葡萄酒产业发展大会开幕式暨天山北麓葡萄酒博览园开园仪式近日在新疆昌吉州玛纳斯县举行,同期还举办了“全国首家酿酒葡萄认证小产区——天山北麓玛纳斯小产区”授牌仪式。来自意大利、澳大利亚、智利等国际的葡萄酒专家和国内多位专家学者从产区、产业、产品三个层面,剖析天山北麓葡萄酒产区的生态发展趋势,助力产区良性健康发展,提升产区品牌价值和影响力。

  天山北麓打造世界级葡萄酒产区

  中国葡萄酒小产区认证在去年正式启动。玛纳斯小产区位于新疆玛纳斯县中信国安葡萄酒业的军马场和园艺场葡萄基地,是第一家获得此项认证的小产区葡园。据玛纳斯县政府常务副县长李春林介绍,近年来,玛纳斯县政府大力推动农业生产发展与改革,打造了10.07万亩酿酒葡萄原料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其中2000亩葡萄园获得了有机认证。同时,在中信国安葡萄酒业建立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省级技术研发中心,并于2017年获得了小产区认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院长房玉林以天山北麓玛纳斯小产区为例特别强调小产区划分的重要性。“小产区划分是风土研究和风土利用的基础。同时,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种植的精准管理和精简管理更有助于提升酒品品质,保障生产者的利益,有利于产区的壮大。”

  作为在玛纳斯县潜心研究近十年的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农业部葡萄酒加工重点实验室主任段长青表示,天山北麓独特的地形与气候为小产区的科学划分以及认证提供了有利条件,而获得认证后,企业应发挥产区多样化风土的特色,为多元化的市场打造个性化产品。

  “葡萄酒是个性化产品,有大单品与小酒庄精品酒两种发展模式。大单品对产区资源要求更广,像玛纳斯这样小产区的建立是未来葡萄酒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科技质量部主任杨强表示。

  天山北麓葡萄酒产业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杨兴元表示,天山北麓产区的未来前景非常广阔,但目前还需要进一步挖掘产区优势、培养优秀企业和人才、优化基地建设、推动葡萄酒和跨行业的深入合作。

  小产区如何探索精品葡萄酒发展之路

  新时代背景下的精品葡萄酒发展之路是什么?玛纳斯小产区应如何打造精品葡萄酒产区形象?专家们共同探讨消费者对产区与产品的认知与喜好,为天山北麓玛纳斯小产区和明星葡萄酒企业如何协同发展出谋划策。

  中信国安葡萄酒业首席酿酒师弗莱德·诺里奥已在天山北麓产区研究工作了18年。在酿造工艺方面,这位来自法国的酿酒师强调了分选的重要性以及根据原料来确认工艺,尼雅年份粒选葡萄酒就是其中代表之一。就技术层面而言,他表示:“想要酿好酒就必须要理解自己的葡萄,工艺也是在理解风土和原料的基础上建立的。控制产量和采收时间的选定,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酒品质量。”

  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副秘书长、葡萄酒委员会秘书长王祖明就品牌建设与市场推广提出建议。他强调,“生产商和销售商都需要线上线下结合,与消费者加强互动。销售商需要增加对专业知识和品牌文化的学习,企业需要找对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

  “产区的深耕与挖掘风土特色、探索品种特性,形成产品差异化密不可分。葡萄酒企业的成长过程是艰辛而漫长的,其发展与传承背后是坚持不懈的‘工匠精神’,是自我革命、创新、突破的过程。”中信国安葡萄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苏斌说。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标准与信息研发部副主任钟其顶表示:“食品真实性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在新疆中信国安葡萄酒有限公司设立了新疆葡萄酒分中心,将推进稳定同位素质谱、核磁共振波谱等国际前沿食品真实性技术加快在新疆北麓葡萄酒产区的研究及应用,科技创新对打造葡萄酒产区特色、提升小产区葡萄酒品质管理、营造良性诚信的市场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携手新疆天山北麓葡萄酒产业联盟共同发布了《新疆北麓葡萄酒产业——食品安全白皮书》。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副院长宋全厚特别强调,在葡萄酒产业中,以玛纳斯为代表的产区在食品安全方面追求高安全标准。当下的食品安全技术手段更好地保障了真实性,让市场得以公平竞争。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