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影响一个人,千万不要说教,而是先影响她身边的人,或者直接改变她所处的环境。

绘本是文学和艺术的综合体,除了带领孩子进入图像的世界以外,也让他们对文字产生了认识;透过巧妙的文字叙述,让孩子对未知的世界有了最初步的认识。

想让孩子爱上看书,总的原则就是,让他对书产生好奇,并从中得到乐趣!

游戏与阅读融合

对于孩子来说,阅读本来就是一种游戏,文字、图画与相关的声音、触觉,演化成有趣的故事和千奇百怪的知识,这简直就是奇迹!

一、书名对应

阅读也可以是一种娱乐,把六本书放在一起,让孩子选出哪一本是《波米诺在做梦》。仔细观察一番,他可能会发现所有封面上只有一个波米诺的眼睛是闭着的,bingo!边游戏变引导孩子去关注波米诺的各种表情以及表情背后的心理状态。

二、颜色感知

又或者把六本书一起放在孩子面前,让他观察一下,然后请他闭上眼睛,你随机抽掉一本,让孩子说出少掉的那本是什么颜色的。

不只是简单地让孩子给每种颜色命名,它还包括引导孩子感受每种颜色所传达出的情绪。

三、寻找符号

考虑到低龄的小朋友,父母可以先让孩子识别各种符号,句号、问号、逗号和感叹号等等,然后在绘本的封面找出一个包含标点符号。很快宝贝就能发现,在《波米诺想知道》中,波米诺的鼻子完成了一个问号。

轻轻松松聊阅读

绘本其实是很好的激发话题的工具,聊天式的阅读,更能透析孩子对于绘本的理解与印象,也能够潜意识的加深共同参与感,作为朋友、作为知己,一起来好好的聊一聊这本书。

借着《我好害怕》,父母可以跟孩子聊一聊什么是害怕?告诉她其实大人也会害怕,害怕奇形怪状的虫子,害怕蛇和老鼠,也害怕人多,甚至会额头冒汗,身子发抖。

或者以开玩笑的方式,解构掉一部分恐惧。如果大人能让孩子意识到害怕是一种极其平常的情绪,她就不会因此而感到羞耻,而这种淡然处之的态度又会给她力量去克服内心的恐惧。

创作的内外联系

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对绘本故事有更深刻的印象,会不断提问,这种方式反而让孩子不爱阅读。

偶然一次,国王爸爸勾勒出绘本中主要角色的线稿让小朋友进行填色,没想到这一招有奇效。

边涂色边引导孩子思考,《好饿的毛毛虫》最后变成蝴蝶,又会遇见什么事情呢?它可能会飞跨田野、小溪、林木,遇见各种小动物,听到各种有趣的故事。

在完成了以上这些过程后,便可以逐步放手让孩子自己进入绘本的浩瀚世界,大人可以在旁观望,在他们有疑虑的时候适时引导,在他们开心雀跃时一起欢呼,在他们为人物难过时安抚内心。

对于婴幼儿而言,自主阅读的培养主要是注意力和习惯的培养,而从阅读对象中获取意义的交互作用,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加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