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路、外滩的景再嗲,

也取代不了城隍庙在上海人心中的地位。”

城  隍  庙

承载了上海宁沉甸甸的小辰光记忆。

逢年过节,一听到要去“白相城隍庙”,

马上高兴得一蹦三丈高,兴奋得不行。

大年初一烧头香,敲钟祈福走九曲桥;

元宵节观花灯,猜灯谜,吃宁波汤团;

中秋节赏月,尝老上海饭店的八宝鸭;

▼新春走九曲桥

▼元宵观花灯

▼中秋赏月

然而,关于城隍庙的负面,

也如海浪般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太多人吐槽它不好吃,

是假货集散地,骗骗外地游客!

城隍庙,这三个字里,

似乎早已没有了当年的神韵!

尽管各种不悦的声音此起彼伏,

阿拉依然在心里为它留了一席之地!

五香豆、大白兔奶糖、梨膏糖、

绿波廊点心、南翔馒头、海棠糕……

这些都是挥之不去的小辰光记忆!

只允许自己埋怨,不准别人诋毁,

这就是阿拉纠缠不清的爱恨情仇。

魔菌梳理了白相城隍庙的7大秘密,

欢迎收藏分享,以便游玩时按图索骥!

· 城隍庙的7大秘密 ·

1.一个消逝的老城厢:四牌楼

2.一串远去的记忆:上海符号

3.一个小吃广场:和丰楼

4.三家老字号:南翔小笼 、宁波汤团、松运楼

5.一家米其林:绿波廊

6.一家素菜馆:春风松月楼

7.一家本帮菜:上海老饭店

(点开可看高清美图)

01

一个旧上海:四牌楼

原滋原味老城厢或将消失

说到城隍庙,绕不过周边老城厢!在城隍庙边上,方浜路小巷里,还有仅存的老房子、石库门、棚户房、带老虎窗的旧式阁楼……这里藏着一个真正的旧上海。

“四牌楼”,老上海人对之一定记忆深刻,它曾是上海人气最旺的黑暗料理街。

在它的“鼎盛”时期,短短百米竟有130余个摊位,烟火缭绕……

如今因旧城改造,熙熙攘攘的热闹场景已不见,小店都规矩地“缩”回,路面整洁一新。

只是路口的仿古戏台,像是老城厢迷宫的入口,还能窥见往日窄街闹市的味道。

沿着戏台往里走,马头墙、花格窗、排门板……老城厢遗存的老房子,让人恍惚中回到民国街市。

推开窗就能和邻居握手,关上窗仍能听到隔壁电视声的逼仄厢房。

窗外弄堂上空,每逢晴天由衣服、被单撑起的“万国旗”,是最真实的风景线。

坐在弄堂口、小店前休憩的老人,外墙间密密匝匝的电线,老城厢里的典型风貌,像老电影般铺陈而来……

这就是城隍庙一带上海老城厢的真实生活,有最原汁原味的上海市井风情。

透过路中间的间隙,还能看见远处东方明珠塔尖,现代和旧时在里碰撞交替。

02

一连串远去的记忆

白相城隍庙 岁月深处的符号

老一辈有这么一句话

“有城隍庙,上海就有七百年历史;

没有城隍庙,上海只有一百年历史”

在很多老上海人的记忆里

城隍庙曾是孩提时的乐园

每个角落,每处细节,

都能寻到岁月深处的符号!

“古邑新辉”四个大字古风十足,进入老街,仿佛回到百年前上海的繁华集市。

是上海迄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江南古典园林,始建于明代嘉靖、万历年间,时间的刻痕隐藏在一砖一瓦一梁一木间,猛然间,起这座庙宇已有600多年历史。

曲折迂回,意寓曲折的人生之路,坦坦荡荡地走过,从此也会“一马平川”。

小时候阿拉白相城隍庙,一定要在这里拍张照,图的就是开心热闹、顺顺溜溜。

金店、银楼、酒肆、茶馆、戏楼、商行……实际上这里已经是老城区里的珠宝集中地,仿若一幅市井百态的现代“清明上河图”。

小辰光,经常能看到一个一头挑只梨膏糖的糖箱、一头挑着演唱小锣书工具的老者,佝偻着背,小铜锣“当当”地敲。

在清脆响亮的召唤下,孩子们便循声喜笑颜开跑过来。在零食不多的年代,一块梨膏糖就能让小囡开心不已。今天的梨膏糖一如当年“硬如板砖”,但这就是小辰光额咪道啊!

即使不爱吃零食的上海人,也一定知道鼎鼎有名的奶油五香豆。小辰光第一“网红”,牛皮纸包装颇有古意。

白色的盐霜,用舌头舔一舔便消失了,但咸味还在;咬开外面那层皮,乳白色的豆子显露出来,懂经的囡囡都会放嘴巴里泡软了再嚼。

“左手小笼包,右手蝴蝶酥,兜里揣着大白兔。”小小一颗糖,甜蜜了所有人的年少时光。

作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国货代表,很多人长大了依然抵挡不住它的诱惑,奶香四溢的甜味从味蕾直漫心头。

上海宁对它爱的最深沉,几乎没有时令之分,城隍庙也是随处可见它的踪影,见者排队,闻者轧闹猛!

城隍庙名小吃少不了海棠糕!上海人的记忆里一定都吃过这种甜甜的糕点,简单朴实却忘不掉的味道……

蝴蝶酥也是记忆中的经典了,口感酥脆,造型可爱,淡淡甜味搭配香浓酥皮恰到好处。

记忆中的旧城市、旧街道,记忆中的第一口老酸奶、醇香、细腻、爽滑、酸甜,难忘的味道在心中熨贴流淌。

印着当时的红明星,身着旗袍,浅笑盈盈。十里洋场的风情与迷醉,都藏在这百媚千娇中。

西

上海小囡都看过伐?俗称“拉大片”,古色古香的木招牌上写着三个大字“西洋镜”。小脑袋小眼睛前往里瞅,聚精会神。表演者扯着嗓子变着调,就能说出一溜的中国传统故事来。

03

一个小吃广场:和丰楼

城隍庙最大的美食广场,包罗万象

小辰光魔菌最大的理想,就是吃遍和丰楼!

各种琳琅满目的美食,统统都藏到肚里来!

看似朴实无华的生煎,一口咬下去狂飚汁!雪白松软的面皮,焦脆的底板,紧实的肉芯子……吃的老过瘾了!

吃生煎一定要讲求“最好的时光”,即刚出锅时,就像人生中最美好的那几年,黄金灿灿,酥香可口。所以一锅出来,数分钟后就抢光了。

吃锅贴也要出刚出炉的,金黄油亮、有腰有臀、底部焦脆,脆爽中浸润着肉汁,嗲嗲的让人欲罢不能!

金黄的排骨酥香,淋上甜面酱或辣酱油,扎实脆嫩,嗲到没朋友!

“笃笃笃,卖糖粥。吃侬肉,还侬壳……”如今,笃声渐渐远去,伴随而去的,是柱花糖粥的糯甜和香浓。

色泽如同白玉一般,还点缀着金黄的桂花,秋天最宜来上一份,软糯细腻,香气十足。

金黄金黄的春卷,一口咬下去又酥又脆,里面的韭菜、煎鸡蛋、红肠、笋丝又鲜又香,鲜得嘞眉毛也要脱掉。

上海人吃的是真精致,光面筋百叶汤也要“单档”“双档”分个清清楚楚。一份双档扎扎实实,囡囡吃完也就饱了。

桂花糖藕最好吃的日子到了,一定不要错过,不软又要等一年。晶莹剔透的红,还没入口就能感受到那份脆糯芳香。

炎夏已经过去,秋老虎尚在,趁着气温还没完全降下来,再吃一份老底子的刨冰。

04

三家必吃老字号

老底子上海宁的最爱

除了琳琅满目的小吃,还有多家老字号!

每一家都底蕴深厚,各具特色,内有乾坤!

1.宁波汤团

上海“汤团祖师爷”,个头大,饱含猪油,口感柔绵细润。

门口设了透明窗口,可以目睹阿娘现场捏汤团,水磨粉揉成小团,捏至簸箕状,装入馅芯,搓揉均匀,直到馅完全“藏”好,手法相当熟练。

咬一口油汪汪,浓郁的芝麻香混合着猪板油的异香,豪放的甜闯进口腔,来不及细嚼已入胃腔。

放眼望去,四周皆为游客,还有很多上海阿姨爷叔,都是专程组团过来吃汤团。

2.南翔小笼

阿拉称它“南翔馒头”,要想知道它在上海的地位,只要看看门口人人人的壮观场面就懂了,国内国外游客纷至沓来。

现如今的南翔小笼饱受非议,但不影响它的客流量,排队的人一波接一波,永远都有市场。

既然是名气盖过味道的一家点,很多人索性就是纯粹来打卡,对于味道已不过分苛责,这样反倒是痛快了。

小笼的长相倒是精致小巧,褶纹整齐,形似宝塔,面皮擀得很薄,而且有韧性,牢牢包裹住汤汁不溢出来。

连带卖的蟹粉灌汤包也很有存在感,晃晃悠悠,很多人买了干脆直接路边吃,典型游客style倒也满是喜感。

3.松运楼面馆

同样是享誉盛名的老字号,包揽了上海本帮面,可见阿拉上海人对面“谜之喜爱”。

鳝丝面劲道入味,面多料足,汤汁鲜美,来上一大碗,顿时神清气爽!

此外还有雪菜肉丝面、八宝辣酱面……面痴们的最爱。

05

一家米其林:

绿波廊

上海点心界的泰斗

座落在老城隍庙九曲桥畔,紧临繁闹市井,与园林景观为傍。三层的仿明清建筑,与湖心亭相映成辉。因曾接待无数名人,味道和风韵俱在。

“绿波廊吃蟹,九曲桥飘香。”如今正是吃大闸蟹的季节,精选的阳澄湖上等蟹,青皮百肚,未上桌先闻扑鼻蟹香。

还有蟹粉豆腐、蟹粉狮子头,因为蟹粉的相伴,使得沪上秋天也格外美好。

眉毛酥、桂花拉糕、蟹粉小笼……这里的点心更是一绝,小巧玲珑、色调高雅,在沪上独树一帜。

门外还设置了外卖窗口,小巧玲珑的蟹粉小笼和蟹粉灌汤包,每一道褶子捏的都很认真,游客争相拔草。

06

一家素菜馆:春风松月楼

上海最早开设的净素菜馆

老底子上海人肯定不陌生,上海最早开设的净素菜馆,城隍庙的一大招牌美食,名扬海内外。这里最出名的当属净素菜包,馅料十足,刚出笼就被一抢而空。

一楼还有专供打包外带的窗口,可以尽情挑选你爱的素食,魔菌帮侬侦查过了,好吃不贵!

07

一家本帮菜

:上海老饭店

上海本帮菜的窗口

所谓“品味源头上海菜,驻足百年老饭店”,绝非虚言,作为老字号应有的腔调和做派它都有!仿清建筑,金碧辉煌,飞檐翘角,壮观大气。

秋天来了,沪上老饕们不论多远也要赶来吃这里的八宝鸭,连带里面的八宝糯米都吸饱了鸭油,丰润肥美。

“ 到上海,外滩不可不去;

去外滩,城隍庙不可不去。”

这里的人山人海是真闹猛 !

有没有你印象深刻的记忆?

微信公众号改版了…

为了防止大家错过我的推送

特意做了一个小教程

把我设为 星标

霸王餐、海量福利从此围绕你左右~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