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个小区的公共健身区域里,总有一样器械独得恩宠,孩子们争先恐后,甚至在四周围成一圈等着轮到自己,夜深人静的时候,总有些80、90后“老阿姨”还要悄摸摸上去过把瘾……学校里的“三好学生”、“大队长”为何大打出手?社会白领精英为何变得恬不知耻?是人性的缺失还是道德的沦丧?本期“走进XX”带你走进男女老少人见人爱的

“秋千”!

秋千,意为“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

古代荡秋千是在清明、寒食节前后才有所见,且仅局限于豪门贵族家的红男绿女游戏之用。

宋代词人李清照有一首词中学课本里没有选到,但很多人都不陌生,描绘的正是少女荡秋千: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荡秋千在民族地区也是颇受欢迎,且花样百出。朝鲜族常在节日举行荡秋千这一传统竞技游艺活动了,有时还进行比赛。节日里,姑娘们身穿色调艳丽的彩裙,去碰响高空彩带上悬挂的一串金黄色的铜铃,碰到的次数越多,成绩越高。台湾高山族人称荡秋千为“渺绵”,意为“飞天”。云南西北及川南纳西族的荡秋千习俗俗称“秋千会”。清代《盐源竹枝词》云:“高悬彩架接云天,共庆新年胜旧年;姊妹艳装争奇丽,倩郎抛索送秋千。”

而在短视频风行的今天,这样的荡秋千视频你肯定点过赞:

“秋千”的原理再简单不过,制作材料也是唾手可得,却花样百出、风靡古今,受到各个年龄层的喜爱。坐上秋千,轻轻荡起,感受风在耳边掠过,荡到最高点仿佛化身为燕,离云端更近了些。秋千让我们短暂体验飞翔的感觉,失重的那一瞬间,仿佛所有烦恼都被抛到了脑后。人生也有点像荡秋千,总有起起落落,一时的低谷是为了飞得更高,每一回,都比上一次更接近太阳。

-End-

(转载注明出处)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视频来源于抖音)

(有合作意向请留言)

守白艺术+联销店             

⊙上海之巅品牌店:

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环路479号B2层

T:(8621)20656820  

⊙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

人民大道100号

T:63184477*369  

⊙丽思卡尔顿酒店:

陆家嘴世纪大道8号上海国金中心52层 

T:(021)20201122    

⊙上海外滩旅游综合服务中心:

上海市中山南二路2409号

T:400-0017-115             

点个赞吧~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