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日,演员翟天临论文抄袭事发,其学霸人设一夜间崩塌。

今有翟天临,古有这群人——历史上的剽窃高手

其实,古代的“文化名人”、“学霸”中,也有很多剽窃高手。下面,燕过紫禁城和您盘点几位个中翘楚。

剽窃之祖:班固

班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的作者,在史学界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殊不知,关于班固“剽窃”的名声,自古不绝。

今有翟天临,古有这群人——历史上的剽窃高手

南宋史学家郑樵甚至认为,班固是剽窃的始作俑者,给出了“班固,浮华之士也,全无学术,专事剽窃”的充满负能量的评价,并称他对于剽窃是“皆(班)固之作俑也”。理由是《汉书》关于西汉前期(刘邦至汉武帝)的记载,几乎照搬司马迁《史记》,而之后从汉昭帝到汉平帝这段,则大幅度抄引贾逵、刘歆等人的著作。具有班固自主知识产权的少之又少。

最装可怜的剽窃:何法盛

何法盛是南朝宋时人。《晋中兴书》是一本有关东晋的意义颇大的史书,至今,署名作者依然为“何法盛”。然而,根据《南史》记载,《晋中兴书》的作者是郗绍。

写作过程中,郗绍多次给自己的朋友何法盛看,何法盛索性说:“卿名位贵达,不复俟此延誉;我寒士,无闻于时......赖有著述流声于后,宜以为惠。”意思是:你郗绍很显贵了,不需要通过写书增加名誉;我何法盛不一样,需要这本书让我流芳于后世。

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何法盛提出要求后,郗绍不答应。怎料,郗绍写成后,何法盛来访,趁其不备直接偷走,于是此书署名何法盛了。

集大成:苏轼

今有翟天临,古有这群人——历史上的剽窃高手

”自古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这句话,即使在大文豪苏轼面前,似乎也适用。让我们来看看苏轼的这篇词:

何处倚阑干(出自杜牧《初春有感寄歙州邢员外》“闻君亦多感,何处倚阑干”,),

弦管高楼月正圆(出自杜牧《怀钟陵旧游》“歌谣千里春长暖,丝管高台月正圆”)。

蝴蝶梦中家万里,依然(出自崔涂《春夕》“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老去愁来强自宽(出自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明镜借红颜(出自李商隐《戏赠张书记》”危弦伤远道,明镜惜红颜“),

须著人间比梦间(出自欧阳修《减字木兰花》“细想前欢。须著人间比梦间”)。

蜡烛半笼金翡翠,更阑(出自李商隐《无题》”蜡烛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绣被焚香独自眠(出自李商隐《碧城三首》”鄂君怅望舟中夜,绣被焚香独自眠“)。

除了”依然“,都是”借来的“,无话可说!

纸做的友谊:郭象

今有翟天临,古有这群人——历史上的剽窃高手

根据《世说新语》的记载,竹林七贤之一的向秀,曾经著《庄子隐解》,非常精妙,被称为“庄周不死”。但是向秀死的早,他的好朋友郭象“担心”向秀的思想不能流传,“遂窃以为己注”,于是郭象对《庄子》的注解流传于世,向秀反而被隐名了。

剽窃界神人: 阳滔

阳滔,堪称剽窃界的一支奇葩。

阳滔是唐朝中书舍人,负责起草文书。根据《朝野佥载》的记载,阳滔写文书必须抄旧文的,如果不抄,根本写不出。有一次,有一份急件要写,但是管文书档案的令史有事出去了,把钥匙也带走了。阳滔一着急,索性砍破窗户进去把旧文章找出来,才完成了任务。

于是,阳滔在当时人送绰号:“斫窗舍人”。

因剽窃发明了成语:张怀庆

根据《唐诗纪事》的记载,枣强县尉张怀庆酷爱抄袭名人的文章诗句,特别是当时两位位高名显的诗人张昌龄、郭正一。

因为张怀庆的诗句经常是照搬、篡改张昌龄、郭正一的诗句,所以当时的人编了两句话:“活剥张昌龄,生吞郭正一”。这就是成语“生吞活剥”的来历。

最下作的剽窃:宋之问

宋之问,作为千古最声名狼藉的文人之一,他剽窃的故事十分著名。

今有翟天临,古有这群人——历史上的剽窃高手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原本是宋之问外甥刘希夷所写。宋之问竟然无耻的索要;后来,为了据为己有,宋之问居然让家奴用土袋闷死了外甥。这一事件,堪称无耻文人之巅峰了。

宋之问的剽窃,不仅不要脸,而且要命!


感谢您观看燕过紫禁城的原创文章。如您喜欢,欢迎您关注我,浏览更多原创的文史类文章。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