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巧安心止观”——《地藏菩萨本愿经纶贯》参学(45)

《地藏菩萨本愿经》玄义——青莲法师《地藏菩萨本愿经纶贯》参学

净空法师  1998年宣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自古以来祖师大德们讲经注疏,在未讲经文之前一定先要将全经的大意,给听众做一个概略的介绍。这种介绍古人用的名词很多,我们最常看到像天台家讲的“五重玄义”,贤首所说的“十门开启”,都是经前的介绍,这也有称之为纶贯。我们在此看到的注解,是康熙年间青莲法师,法名灵椉。诸位在这里可以看到这个“椉”是古写,现在不是这个写法,就是大小乘的“乘”。他用的是纶贯,也是这个性质。我们仔细看纶贯的内容,它里面包含了天台家的五重玄义,而比五重玄义的内容更为丰富。

承前:【天台依诸大乘经,立四种三昧,修十乘观法。直就阴心,显三千法,即从行观义。】

『十乘观法』,这是天台的止观,也是天台家修行方法的纲领,它分十条。这十条,对于修行人都有很大的帮助,即使念佛人也不例外。十条里面可以分为三段,针对上中下三等根机。

『第四破法遍,以三观破三惑。三观一心,无惑不破。』

这个问题,对于我们来说,可以说是非常重要。『三惑』就是三种迷惑,这是指“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三大类。要怎样把这个迷破除,这是讲破迷开悟。破见思烦恼,你就得正觉;破尘沙烦恼,你就得正等正觉;破无明烦恼,你就得无上正等正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无上正等正觉,这是讲果,这是学佛人所求的目的。无论是哪个宗派、哪个法门,无论是世尊一代时教,还是三世诸佛所有一切的教诲,无不是以此为目的。所以才说法门平等,无二无别,殊途同归,都归到破三惑,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用什么方法来破三惑?方法就太多了。佛在经上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就是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方法,四弘誓愿的“法门无量誓愿学”,无量无边的方法都是为这个问题。天台家在许多方法里面,用止观这个方法。止观,实在说是天台家的悟处,现在来说是天台家的发明,这是真实智慧。在当时西域的高僧到中国来传道,看到天台大师所用的这个方法非常赞叹,说出这个方法跟世尊在楞严会上讲得一样。那个时候中国人虽然到西域去求法,没有见过《楞严经》,不但没见过,听都没听说过。什么原因?印度朝野,包括出家人,认为《楞严经》是国家唯一的宝藏,外国人来留学,其他的佛经可以给他看,《楞严经》是秘密,不肯传给人,吝法。所以印度现在佛法没有了,这是吝法的果报。

《楞严经》传到中国来非常不容易,般剌密帝用尽了心思偷渡到中国来,当时“海关”查得很严,搜身,前两次都被搜出来,毕竟他是个出家人,所以没有责备他。第三次他把胳臂剖开,把经藏在里面,然后再把它缝好,肉长好了,就这样出来,所以搜身没有搜出来,这部经就带到中国来了。带来之后,再把胳臂剖开,把经取出来。那是写成很小很小的字,我们看看弘一大师写的笔记,才晓得,一代高僧怎么成就的,我们今天的学习跟前一代人比,简直无法相提并论,我们还处处自以为是,我们看看人家的勤苦。他写的字真的跟蚂蚁一样,比我们报纸里面的字还要小,工楷,一笔一划,一笔不苟,人家那种做学问的精神,我们看了之后还有什么话说。般剌密帝也是用这种方式,把《楞严经》带到中国来。他是偷渡来的,偷渡是犯法,带出来之后,东西交到中国就赶紧回去。为什么?怕朝廷责备海关人员失职,为什么让人家把国宝偷渡出去,他回去认罪,回去接受惩罚。我们想想看这种为法忘躯的精神,宁舍生命也要把佛法传遍世间。

智者大师一生没有见过《楞严经》,只是从印度高僧口里听说印度有这部经典。佛所讲修行的纲领,跟天台家所发明的“三止三观”非常相似。天台大师在天台山筑了一个拜经台,你们也许去过。每天,智者大师在那个地方向西方礼拜,求感应,求这部经能够到中国来,拜了十八年,一直到他老人家圆寂。智者大师精诚的拜了十八年,这种精神可佩,感应般剌密帝法师把这部经偷渡到中国来。可是天台家的止观跟《楞严经》讲的奢摩他、毘婆舍那、禅那,这里面还是有差别,但的确是很接近。

《楞严经》传到中国来,古代这些讲经的法师都以天台教义来解释《楞严经》,用止观来配奢摩他、禅那。一直到明朝交光法师才提出意见,他说这个还是有差别。差别在哪里?天台大师的三止三观还是用意识心,而世尊在楞严会上教给我们的止观法门不是用意识心,交光大师提出《楞严经》说的是“舍识用根”。《楞严经》的注疏,《楞严经》的讲法,就变成了新旧两派,古老的这一派以长水为代表,新派的就是以交光大师为代表。

近代,专攻《楞严经》的是圆瑛法师,我们在他的传记里面看到,他二十五岁对这部经产生兴趣,就发心专攻,直到七十多岁,他那一部《楞严经讲义》才出来,这是他毕生的功力。圆瑛法师最成熟的两部书:一部是《楞严经讲义》,一部是《圆觉经讲义》,这两部是他老人家成熟的作品,非常难得。他的讲义,诸位要仔细去观察,几乎百分之六十是依据交光的《正脉》,另外参考《楞严经》古今的注疏,也可以说他的讲义是集古今《楞严经》注解的大成。我们现代人如果学《楞严经》,从他这个讲义入门是最为方便,但是这里头依旧有差别。交光大师说得很好,“舍识用根”,那不是中下根人能办得到的,说老实话,还是属于上根利智。但是天台家讲的这个方法,中下根性的人行,用得上。虽然不是究竟圆满,但的确是最初方便,我们有方便契入真实,这就好。

“三观”是“空、假、中”,前面第一行里面讲的“即空、即假、即中”,那就是一心三观。我们能够用一心三观,这三种惑都容易破除。三种惑破除就超越十法界,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就入佛的报土,这跟禅宗讲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是同样一个境界。宗门的见性成佛,是圆教初住以上的果位,破一品无明就证一分法身,天台家讲的分证即佛。分证即佛是从圆教初住到等觉位,这四十一个位次都叫分证即佛;分是部分,证是证得,这是真的不是假的,真正证得的。到如来果位叫究竟即佛,那是圆满的,四十一品无明破尽叫究竟位,所以究竟只有一位,分证有四十一位。我们还是要从最低下手,如何去破见思、破尘沙,我们今天的病最重,这是治病。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