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三惑”的方法——《地藏菩萨本愿经纶贯》参学(46)

《地藏菩萨本愿经》玄义——青莲法师《地藏菩萨本愿经纶贯》参

净空法师  1998年宣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自古以来祖师大德们讲经注疏,在未讲经文之前一定先要将全经的大意,给听众做一个概略的介绍。这种介绍古人用的名词很多,我们最常看到像天台家讲的“五重玄义”,贤首所说的“十门开启”,都是经前的介绍,这也有称之为纶贯。我们在此看到的注解,是康熙年间青莲法师,法名灵椉。诸位在这里可以看到这个“椉”是古写,现在不是这个写法,就是大小乘的“乘”。他用的是纶贯,也是这个性质。我们仔细看纶贯的内容,它里面包含了天台家的五重玄义,而比五重玄义的内容更为丰富。

承前:【天台依诸大乘经,立四种三昧,修十乘观法。直就阴心,显三千法,即从行观义。】

『十乘观法』,这是天台的止观,也是天台家修行方法的纲领,它分十条。这十条,对于修行人都有很大的帮助,即使念佛人也不例外。十条里面可以分为三段,针对上中下三等根机。

『第四破法遍,以三观破三惑。三观一心,无惑不破。』

『破法遍』,“遍”是普遍,“法”就是法执。三种迷惑都是从法执里面生出来的,从法执里头生出我执,我们先从这个地方下手。我执里面,我们念念当中,都有一个想控制一切人事物的念头,想占有一切人事物的念头,这个念头不是故意生起来的,我们没想就有这个念头,佛法叫具生烦恼,这不是学得来的。这个烦恼习气怎么来的?生生世世养成的。这很难断,都以为这是正常的,哪里晓得这是生死轮回的根本。我们要破我执,从哪里破起?现在真正把根本的因素找到了,要想办法把它断掉。如何断掉?看破、放下;看破是观,放下是止,还是这两个字。说止观不好懂,讲看破、放下好懂。了解事实真相叫看破,舍弃妄想分别执着叫放下,那就破法执,就破三惑。

所以一定要晓得,我们如果想控制一切人事物,占有一切人事物,是根本不可能的,根本就是个妄想。为什么?能控制的、能占有的,所控制的、所占有的,都是毕竟空。如果有这个事实存在,你的控制、占有那还情有可原,能说得通;但事实是不可能,根本不存在,你是冤枉造罪业,起心动念是在造业。因为你造业,变现出来虚幻的境界,就是果报,你去承受。所以果报从哪里来的?自作自受!几个人了解这个事实真相?明了事实真相之后,我们这一生的际遇,无论是顺境逆境,无论是享福或者是受罪,你的心平了,平静了,不再怨天尤人。知道自己这一生的际遇是自己造作的果报,与任何人没有关系,这个结才能解得开,前途才会现出一片光明。如果依旧迷惑在这个境界当中,以为我们自己享福、受罪,都跟别人有关联,尤其是遇到逆境,就怨天尤人,这是罪上加罪,招得来生不如意,来生比这一生更苦,来生比这一生更可怜,所谓是愈迷愈深,这不能解决问题。

诸佛菩萨也是看到一切众生迷惑颠倒,沉在苦海之中,苦海是自己业力变现出来的,本来也没有,愈迷愈重,愈陷就愈深。佛菩萨出现在这个世间帮助我们,帮助我们最重要的是让我们明了事实真相。所以他讲经说法,讲的是什么?宇宙人生的真相,帮助我们开解,帮助我们觉悟。你真正觉悟了,你自然就回头,不但不会有念头去控制一切人事物,连自己这个身体也放下,也不会去刻意的控制。不想占有一切人事物,也不想占有这个身体,怎么样?不会把这个身体当作我。而把这个身体看作什么?是我所有的一部分,不是我。一切众生误会把这个身当作我,要保养这个身体,要护持这个身体,叫这个身体健康长寿,叫这个身体去享福,哪里知道统统造的是罪业。我们能够以人为的力量,帮助这个身体健康长寿吗?我们细细想想就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当然我们不能糟蹋这个身体,糟蹋这个身体也是错误的。

佛法是正法,佛道是觉道,是彻底觉悟。在佛法当中,这个身体做什么用?是帮助一切众生的工具。前面第二句讲“真正发菩提心”,发菩提心就是要发愿为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服务。为一切众生服务要有工具,没有工具拿什么去服务?身体就是工具,是为一切众生服务的工具,这个工具要维护,不能够把它糟蹋。怎样维护?与自性相应就是最健康,与自性相违背,就是我们糟蹋这个工具了。用这些物理、药物来帮助这个身体,也未尝不是好事情,但是这是治标不是治本。治本从哪里治?与性德相应。性德是什么?我们标示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性德。你念念与这十个字相应,你的身体怎么会不健康?真诚就没有虚伪,清净就没有污染,平等就没有傲慢,正觉就不迷惑,慈悲就没有怨恨,你说你的身体怎么会不好?诸佛菩萨身体健康,从来没有生病过,若生病是示现,“维摩示疾”,那是说法,那是令人觉悟的。我们看诸佛菩萨,从来没有看到衰老的相,不老、不病、不死,为什么?与性德相应,没有生死,这才是真正懂得健康之道。与性德相应自然就能破三惑,比此处用三观的方法还要巧妙,这真正是善巧方便。

没有办法跟性德相应,我们就用三观“空、假、中”的方法。知道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一切众生范围非常广大,什么叫众生?凡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就叫做众生。我们人这个身体是众缘和合,佛在经典里面讲,“四大五蕴”和合成这个身相。所有一切动物都是众缘和合而现的相,一切植物、矿物与虚空世界,我们想想,哪一样东西不是众缘和合?都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现在科学家发现,有不同的时空存在,三维空间是我们现在所生活的空间,也有四维空间。黄念祖老居士说,现代的科学家确实证明有十一维次空间的存在,但在理论上讲,空间维次是无尽的,这个与佛法讲的完全相同。

佛法讲世间,世间无量无边;佛法讲法界,说十法界是大别略举,何况“十”代表无尽。法界就是十界,是无量无边。无量无边的法界,都是从一念自性变现出来的,一念自性确实有,但是没有迹相、没有痕迹。所以我们的六根都缘不到,眼见不到,它不是色法;耳也听不到,它不是声法;心里也想不到,佛说这桩事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果然心行处灭,这个境界你就亲证。大乘经佛常讲“唯证自知”,你证得了,你也没有办法跟别人说,所谓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我喝水,你问:“水怎么样,热不热?”热,到底热到什么程度,你怎么会知道;这水凉,凉到什么程度,你也不知道;你必须你自己亲尝一口,你才晓得,哪里能说得出来?所以说,这个境界叫不思议境界,不可思量,不可议论。不可议论就是“言语道断”,不可思量就是“心行处灭”,这是说能现的一念自性。

一念自性,非空非有,非常非断,非生非灭,非来非去,《中观》讲的“八不”,形容这个事实真相。能现的理体如是,所现的法相又何尝不如是,哪有例外?我们如果能在法相上,就是一切现相上,在一切众生法上,能见到这一切法相也是“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常不断、不一不异”,我们在相上就见性了。在相上见性,就是破相,决定不会再被这些现相迷惑,知道这个现相是“即空即假即中”。这一切众生的体性是空,能所皆空,所有这些法相是假相,《金刚经》讲的“梦幻泡影”,佛一再嘱咐我们“应作如是观”,所有一切法相,世出世间法相都是梦幻泡影。

我们面对这事实真相,要懂得用中。“中”是讲作用,我们的受用,诸佛菩萨示现在九法界教化一切众生就是用中。中的意思深广,中是包容一切,没有一丝毫的偏差,再说得明白、具体一点,用中就是用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用中用错了,用了有偏差,差误在哪里?如果这里头夹杂一点自私,夹杂一点我见就偏差,就错误了。很容易发生错误,就是自己名利心没有放下,自己贪图享受的念头没有放下,一差就一切都差错了。为什么?真诚心,好像是真诚,其实真诚被破坏了,你有私欲在里头,把真诚破坏了,清净也破坏了,平等也破坏了,连慈悲都破坏了,那就不是中道。真正要做到中道,我们用《金刚经》的话,一定做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去行“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就是菩萨心、菩萨行。表现在外面,看破是智慧,充满了智慧;放下是禅定,自性本定。我们生活的仪态,表现在外面的是自在,得大自在,对一切众生是随缘而不攀缘,这就是佛菩萨应化在世间的仪表风范,我们过的是诸佛菩萨的生活,我们就成佛,就成菩萨,这是要真正去做才行。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