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大师:捡垃圾不为卖钱?令人动容的言行,不同凡响的精神高度

流浪大师沈巍是以其邋遢不堪的流浪汉身份和满腹经纶、博览群书、妙语连珠的文人形象,以及由此形成的强烈反差而出名的。

但是,很多人忽略了他二十多年来一直主张的垃圾分类理念。或者说大家更推崇他的文化知识,但是并不看重他捡垃圾的行为,只不过以此作为一个背景和参照罢了。

更有人把他捡垃圾的行为看作不正常,认为他和普通捡垃圾者没有区别,讽刺他非要把捡垃圾说成是“垃圾分类”。

但是小编今天要说的:那是你并没有真正了解沈先生捡垃圾的初衷和内心动力,也没有真正了解他捡垃圾行为的独特之处。

其实小编之前也理解不透,直到昨天看到一个视频,突然间有一个醍醐灌顶般的领悟:沈先生的确是在践行“垃圾分类”的环保理念,这种境界是常人难以企及的!

流浪大师:捡垃圾不为卖钱?令人动容的言行,不同凡响的精神高度

流浪大师:捡垃圾不为卖钱?令人动容的言行,不同凡响的精神高度

为了更真实全面地领会沈先生的理念,我把这个视频的对话摘录如下:

采访者:那个保洁阿姨说,这些垃圾你从来不卖是吧?沈巍:是的,我刚才就回答过。他们的理念跟我相同吗?他们的任务就是挑最重要的能卖钱的,跟我这个垃圾相差太大了!比如那个碗他是不会要的,他要来干嘛,又不能卖钱。他的衡量标准是这个东西能卖钱吗,我的衡量标准跟他完全不在一个层次。包括这个椅子他绝对不会要的,我说这个椅子好好地,是不是可以想办法避免它成为垃圾的命运,可能有人用得上。我有时候小摊上捡的好的菜,故意放在路边,我说这么好的菜,你们谁要的话可以拿回去做好吗?这是我的理念,这些东西他们会要吗?又不能卖钱。他们的一切理念是这个东西能不能卖钱,我的一切理念是这个东西还有没有再利用的价值!你说我讲的对不对?

看到这个视频之后,联想到之前他说过的话以及透露出的信息:

他二十多年来很少买东西,包括自己穿的、用的、甚至食物,都是从垃圾中捡来的,卖垃圾的钱都用来买书了。

很少有人跟他提到“垃圾分类”的观点,但是有人会说给他买个包子吃,这让他感到很可笑。他不缺钱,捡垃圾不是为了钱。

他从垃圾中拣出食物,有些自己吃,有些喂猫儿狗儿鱼儿,他是素食主义者。他把能吃的菜放在路边,希望有人带走。

他从垃圾中捡出一个完好无损的环保手提袋,露出惋惜和痛心的表情,用气愤的口气说:这种东西就不应该再生产!

以上种种表明:沈先生捡垃圾真的不是为了钱,起码主要目的不是为了钱。他捡垃圾的标准是能否重复再利用,而不是能否卖钱。别人捡的是能卖钱的东西,而他捡的是可以再利用的东西,这是他与普通拾荒者最本质的区别!

这是差不多超乎我们所有人想法的环保理念。这个人的思想境界,只有深入了解这个人之后才能领悟,一般人真是很难想透彻的。

流浪大师:捡垃圾不为卖钱?令人动容的言行,不同凡响的精神高度

他给报社写过十多封信,提出和推广他垃圾分类的理念,但是都石沉大海了!

他因为捡垃圾,被单位病休,被邻居驱逐,被家里和街道先后两次送进精神病院!

然而他错了吗?错在哪里?何错之有?

垃圾分类在国际上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普遍推行了,然而在我国似乎才刚刚开始。沈巍在二十多年前就提出垃圾分类理念,而且积极践行,这在我国无疑是超前的!

沈巍自己说:先知先觉者和疯子就差一点点,但是至少事实证明,我在二十多年前提出垃圾分类,现在看来不是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了吗?

流浪大师:捡垃圾不为卖钱?令人动容的言行,不同凡响的精神高度

垃圾分类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垃圾处理方便,也不仅仅是为了废物再利用,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节约自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

沈巍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虽然他也曾试图呼吁和宣传,但是他的声音被湮没了。无奈之下,他只好做一个苦行僧般的忠实实践者,坚持了二十多年!

好在,他终于红了!几乎全国人民知道了他,听到了他的声音,也知道了他坚持多年的垃圾分类理念。

他的突然爆红,表面上看是偶然的,其实偶然的后面是必然,这个必然的因素,就是他几十年的坚持!试想一下,假如他早就放弃自己的执念,回归很多人以为的“正常”生活,还会有今天这个“流浪大师”吗?还会有这么多人听到他的声音吗?

流浪大师:捡垃圾不为卖钱?令人动容的言行,不同凡响的精神高度

我相信,因为沈巍的走红,更因为他的理念,很多人会进一步认识和实践垃圾分类,相关层面会更加重视垃圾分类,这无疑是沈巍对垃圾分类乃至环保事业的一大贡献。

从这个角度来讲,他在环保方面对社会的贡献,远大于他的文化“金句”的贡献,他应该被称为“环保文化流浪大师”。

关于沈巍的“垃圾分类”理念,今天暂时谈到这儿。下一步,小编准备进一步分析沈巍先生坚持“垃圾分类”的内心初衷和内在动力,解读他难以释怀的个人理想和精神磨难,敬请朋友们继续关注支持。

推荐阅读:

流浪大师沈先生其人其事

流浪大师沈先生前景预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