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诗人是伟人,伟人是诗人。让我们从诗词的角度看井冈山,看这片红色的土地。------星火燎原新媒体工作室《井冈词作》专题

菩萨蛮·黄鹤楼.m4a

01:06

来自星火燎原新媒体工作室

1927年春,诗人登上了武昌的黄鹤楼并作词《菩萨蛮·黄鹤楼》。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唐朝诗人崔颢、李白等文人墨客都在此留下千古绝唱,黄鹤楼也因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名。

黄鹤楼在历史上曾经累建累毁,屡毁屡建,仅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次,因此有“国运昌则楼运盛”之说。最后一次焚毁于光绪十年的1884年8月,光绪末年在原址(即现长江大桥武昌桥头堡处)修建了警钟楼,虽是西洋楼房,但因黄鹤楼久负盛名,人们仍习惯地称之为黄鹤楼, 1955 年修长江大桥时拆除遗留建筑,1985 年6月,现在的黄鹤楼重新修建。

诵伟人诗歌,感受领袖文韬武略——《菩萨蛮·黄鹤楼》

诗人心潮逐浪,怀着苍凉的心情登上了黄鹤楼,正如他1958年对该词中“心潮”的批注说:“一九二七年,运动失败的前夕,心情苍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这是那年的春季。夏季,八月七号,组织会议,从此找到了出路。”

1927年的春夏之交,内部错误估计形势,主张用妥协的方式与蒋合作,诗人坚决反对,“认为再不起来反抗,那就只有死路一条” 。

诵伟人诗歌,感受领袖文韬武略——《菩萨蛮·黄鹤楼》

当时,诗人陷入了执政生涯的尴尬期,决定屡屡被否决,主张次次被反对。这首词是“心情苍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心态最好的展示与表白。

诗人登上黄鹤楼,武汉三镇,尽收眼底,龟山、蛇山像把大锁锁住了烟波浩渺的万里长江,传说的黄鹤不知哪里去了,只留下供人游览的黄鹤楼。虽然运动失败,但诗人浮想联翩,百感交集,寓情于景,仍然对胜利的信念坚定不移,毫不动摇。“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前几句略显苍凉,但后几句一变而显得昂扬、激动,听了也心绪难平。

诵伟人诗歌,感受领袖文韬武略——《菩萨蛮·黄鹤楼》

在这里作者联想,诗人游目骋怀,极目远望,纵穿南北的平汉、粤汉铁路在这里连成一线,诗人当时可能对30年后的“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宏伟蓝图就做了构想。那时贯穿中国的平汉和粤汉铁路在武汉交汇,因长江天险,只能是沉沉线纵穿南方和北方了。

菩萨蛮·黄鹤楼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诵伟人诗歌,感受领袖文韬武略——《菩萨蛮·黄鹤楼》

出品:星火燎原新媒体工作室

本文参考了部分专家学者的资料,在此深表感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