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自安史之乱后,宦官势力逐渐崛起,李辅国、程元振、鱼朝恩、俱文珍、王守澄、仇士良、田令孜、刘季述等生猛的公公层出不穷,宦官不仅掌控朝政军队,甚至连皇帝的废立和生死都操纵在他们手中。

公元900年,宦官首领刘季述敏锐发现,自己扶持起来的皇帝李晔(唐昭宗)不怎么听话了,而且皇帝还经常和宰相崔胤窃窃私语,说完悄悄话后,还相对而笑。刘季述根据中性人的第六感判断,这两人在密谋对付自己。

潞州之战:骑兵突袭战的典范,3万沙陀骑兵大败朱温10万大军

宦官(剧照)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刘季述招来其他宦官头子,带领一千多神策军包围了李晔的寝宫。李晔吓傻了,只见神策军两边列队,刘季述在一众宦官的拥簇中缓缓走了出来,他先扶李晔坐稳,寒嘘了几句后,宣布批斗会正式开始。

刘公公气场十足,他拿着手杖,一边慷慨激昂数落皇上沉迷酒色,德不配位,一边痛心疾首的诉说自己平时是如何苦口婆心教导皇上的,可是皇上就是不听,每当说到动情处,刘公公就用手杖敲打地面,捶胸顿足,声泪俱下,现场气氛感染了每个人。

“季述、仲先持帝坐,以所持扣杖画地责帝曰:“某日某事尔不从我,罪一也。”至数十未止。”

说到最后,刘公公表示,皇帝德不配位,应该交出传国玉玺,提前退休,让太子即位。随后,唐昭宗被下岗,遭到了幽禁。

潞州之战:骑兵突袭战的典范,3万沙陀骑兵大败朱温10万大军

刘季述发动政变

刘季述成功政变,但地方上不买他的账,虎视眈眈的诸侯们都想趁机进京勤王,效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缺乏安全感的刘季述为了化被动为主动,决定拉拢实力最强大河南军阀朱温。此时,宰相崔胤也派人来拉拢朱温,想借朱温之手除掉宦官集团。

朱温,砀山人,本是一好勇斗狠、为害乡里的流氓,恰逢乱世,流氓们赶上牛市,朱温胆大心细,心狠手辣,加上运气也比较好,所以在纷纷乱世中成了几匹黑马中最黑的一匹,雄踞河南。“朱温处四战之地,与曹操略同,而狡猾过之。”世人一说起朱温,只关心朱温乱伦残暴,忽略了朱温的本来面貌。事实上,为将,朱温是一位能征善战的猛将,为君,朱温是一位雄才大略的霸主。

朱温不喜欢崔胤,也不喜欢宦官,正在犹豫。这时,朱温的军师李振坐不下去了,他以军师的犀利眼光发现:机会来了,朱温想要从藩镇升级为帝国,必须抓住这次机会,挟天子以令诸侯,否则就是袁绍第二了。宦官名声太丑,建议和宰相联合。

朱温忙着抢地盘,实在抽不出身,李振自告奋勇,潜入京城,找到崔胤,两人关起门来密谋。李振是军师鬼谋级人物,崔胤也是老奸巨猾之辈,两人联合,迸出智慧的火花亮瞎了所有人的眼睛。很快,神策军高级将领孙德昭被策反,孙德昭趁机除掉了刘季述等人,拥立唐昭宗复位。

潞州之战:骑兵突袭战的典范,3万沙陀骑兵大败朱温10万大军

剧照

刘季述等人虽然死了,宦官自有后来人,接替刘季述的宦官韩全诲吸取前辈败亡教训,一边低调做人,一边寻找强有力的外援,这个外援是他的哥们岐王李茂贞。李茂贞是关中一哥,而长安在关中,由此可见李茂贞的分量。

韩全诲向李茂贞借了几千兵马驻扎在京城,公公从此又雄起了,趾高气扬,不尊敬崔相爷。崔胤是好惹的吗,连忙手书一封,召朱温进京。

朱温刚刚打败了河东的李克用集团,志得意满,乘胜西进,直逼长安。韩全诲怂了,劫持唐昭宗投奔李茂贞,遭到朱温吊打。李茂贞扛不住,杀了韩全诲与朱温讲和,从此唐昭宗落到了朱温手中。

在中国,枭雄们谋朝篡位很容易,有太多的模板,按部就班即可,运作起来轻车熟路。很快唐昭宗被杀,唐昭宗的儿子们被杀,幼小的唐哀宗被立为皇帝,然后白马驿之祸,唐朝肱骨旧臣被一锅端,朱温被封魏王,加九锡,然后唐哀宗禅位,朱温哭着推辞,你来我往几个回合,朱温顺天应人当了皇上,梁代唐!

潞州之战:骑兵突袭战的典范,3万沙陀骑兵大败朱温10万大军

朱温(剧照)

朱温虽然当了皇帝,可是他的皇帝坐得并不安稳,因为有人不服并闹事,而且反对他的人来头不小,带头大哥是河东节度使、晋王李克用。这两人一开始就是死对头,直到两人相继死去,双方的儿子们依然是死对头。朱温和李克用的梁子是怎么结下的呢?

朱温以前是黄巢麾下的一员猛将,后来看到黄巢不行,就改投了大唐,帮助大唐镇压黄巢起义军,与此同时,沙陀人李克用也在镇压黄巢起义中壮大起来。沙陀是突厥的一部,李克用他爸叫朱邪赤心,后被唐懿宗赐名李国昌,从此他们改了汉姓汉名,值得一提的是突厥人、沙陀人都不是正宗的黄种人,而是白种人。

李克用的突厥兵团战力十分强大,在收复长安的战斗中击败了黄巢,一路穷追猛打,把黄巢碾到老家山东菏泽,最猛的时候,李克用的骑兵部队一昼夜奔袭300里,追的黄巢如丧家之犬。

公元884年,黄巢起义失败,李克用率领沙陀军团回师,路过汴州(今开封)。汴州是朱温的地盘,为了尽地主之谊,朱温邀请李克用在自己的地盘修休整,并宴请李克用。李克用当时才28岁,年轻气盛,又立了大功,自以为很拽,加之又喝高了,说话很狂,言语上得罪了朱温(当时32岁)。

潞州之战:骑兵突袭战的典范,3万沙陀骑兵大败朱温10万大军

李克用(剧照)

朱温也是狠人,他在宴席上没发作,等到李克用一回去,就派人火烧驿馆,没想到天降暴雨,李克用侥幸不死,在亲信的拥簇下,通过电闪雷鸣的掩护,用绳子从城门上坠下逃脱,两人梁子从此结下。

此后,朱温以河南为根据地,四处扩张,也多次与李克用干仗,李克用虽然生猛,但是猛不过朱温,所以一直挨揍,好几次差点被朱温灭掉。李克用打不过朱温,就开始找帮手,环顾宇内,对朱温不服就契丹和幽州节度使、燕王刘仁恭了。于是李克用与契丹的耶律阿保机结为兄弟,又与老对头刘仁恭组成统一战线,共同对付朱温。

公元906年,朱温大举围攻河北刘仁恭,刘仁恭向李克用求援,李克用不愿出兵,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建言,唇亡齿寒,必须救刘仁恭。在李存勖的坚持下,李克用采用围魏救赵的计策,率军突袭了战略要地潞州,迫使朱温从河北沧州撤军,帮助刘仁恭解了围。

此时朱温已经灭亡了唐朝,能够腾手来和李克用决战,以彻底解决这个老对手。

潞州之战:骑兵突袭战的典范,3万沙陀骑兵大败朱温10万大军

公元917年,五代十国

李克用的沙陀集团盘踞在山西。山西,自古被称为表里山河,其东面是太行山脉,西面是吕梁山脉和天险黄河,地势险胜。占据山西,西可以威胁关中,东可以俯瞰华北平原,南可以虎视中原大地。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山西在五代十国时期是名副其实的龙兴之地,五代十国中的后唐、后晋、后汉,都兴起于山西。

从河南进攻山西,潞州是绕不过去的一座城。潞州,今天山西长治,位于太行上脊背上,据高设险,形势险要。李克用占领潞州,可拒朱温于国门之外,又可牵制梁军河北扩张。而且,潞州离洛阳等地也不远,一旦形势有变,李克用可以直插朱温的心脏汴州(开封)和洛阳。相反,若朱温占领潞州,就等于叩开了李克用的南大门,晋阳将无险可守。所以潞州是梁、唐之间的必须争夺的战略支点。

潞州之战:骑兵突袭战的典范,3万沙陀骑兵大败朱温10万大军

潞州地理位置

907年五月,朱温命令陕州(今河南三门峡,战略重镇)节度使康怀贞领兵八万,会合两万魏博(河北大名)兵,进攻潞州。

镇守潞州的是李克用的义子李嗣昭。现代人喜欢认有钱的干爹,古代人喜欢收能打的养子。李克用手下有十三太保,除了李存勖之外,其余十二都是养子,李嗣昭排行第二。

李克用手下的十三太保都是能征善战之辈,其中以李存勖、李存审、李存孝最为彪悍。李存勖,五代战神级人物,李存审,百战名将,未尝一败。李存孝,更厉害。古人云:王不过霸,将不过李。霸,指的是西楚霸王项羽,将,指的就是李存孝。史书上说此人“骁勇冠绝,天下无敌”,与三国时的吕布有的一拼,堪称五代第一猛将。

潞州之战:骑兵突袭战的典范,3万沙陀骑兵大败朱温10万大军

李存孝

李嗣昭虽然没有上面三人猛,但也不是泛泛之辈。十万梁军气势汹汹扑来,李嗣昭并不慌乱,他一面固守潞州城,一面派人向晋阳紧急求援。

潞州城防很坚固,李嗣昭凭城固守,康怀贞也很崩溃。

按照孙子的理论,攻城战是下下之策,攻城战旷日持久,不仅人员和物资消耗巨大,士气也会遭到沉重的打击。等到攻城部队困于坚城之下,精疲力竭之时,敌方生力军赶来救援,城内外两面夹击,己方必败无疑。

康怀贞昼夜轮番猛攻半个月,各种方法都用了个遍,但被李嗣昭见招拆招一一化解,梁军疲惫不堪,士气大减。康怀贞见硬攻不奏效,只得改用长期围困之法,将潞州城包围,企图困死李嗣昭,同时围点打援,等待李克用派来的援兵上钩。

潞州之战:骑兵突袭战的典范,3万沙陀骑兵大败朱温10万大军

古代攻城图

李克用得知潞州被围,不敢怠慢,连忙派遣军队支援潞州。李克用地盘小军队少,远远不及朱温,好在李克用的军队以沙陀骑兵为主,胜在质量。

八月初,康怀贞终于等来了李克用援军,于是派遣部下秦武进攻援军,不料秦武被瞬间秒杀。

秦武败得不冤枉,因为这支援军的统帅是周德威。周德威是李克用麾下宿将,善骑射,深沉而有智谋,多年来随李克用东征西讨,立下了赫赫战功,深为李克用所倚重。周德威率军抵达潞州城的外围,与城内的李嗣昭对梁军形成了内外夹击之势,但周德威的军队人数不多,支援作用有限。

康怀贞围攻潞州三个月,苦战无功,朱温决定换人,亳州刺史李思安走马上任,主持前线军务。李思安观察了战场形势后,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康怀贞做得对,潞州城坚固异常,短期内我军是攻不下的,周德威骁勇善战,短期内我军是无法击溃的。所以我军必须长期围困,打持久战。不过,我补充一点,康怀贞的围困之策没有技术含量,很容易被对方攻破。”

潞州之战:骑兵突袭战的典范,3万沙陀骑兵大败朱温10万大军

古代攻城战图

那么,李思安是怎么做的呢?

第一,沿着潞州城挖一条深沟,深沟的外面再修一堵木制防御墙,防止城内的李嗣昭冲出来。

第二,在背后再挖一条深沟,再修一堵防御墙,防止城外的周德威冲进来。

李思安的工程叫做“夹寨”,夹寨完工后,周德威和李嗣昭的内外夹击之势就废了。

周德威几次猛攻梁军夹寨,始终无法突破,只得派骑兵袭击梁军的运粮队。为了保护粮道,李思安又修筑了甬道(两边有墙或者障蔽物的驰道或通道),甬道直通夹寨,可保护补给线。为了支持李思安的庞大工程,朱温从山东调集大量百姓往潞州转运粮草,确保十万大军有力气挖坑修墙。

周德威为避免被梁军耗死,同时也为牵制梁军攻城,昼夜轮番攻击甬道,双方争夺的重点,从攻城逐渐转移到粮道保卫战上,周德威的军队以骑兵为主,机动性很强,梁军以步兵为主,在防守作战中打得很被动,疲于奔命。

潞州之战:骑兵突袭战的典范,3万沙陀骑兵大败朱温10万大军

古代骑兵

朱温明白,只要维持现状,就能稳操胜券。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嗣昭的粮食会慢慢吃完,粮食吃完后就会吃战马,战马吃完后就会吃野菜,野菜吃完后就会啃树皮,树皮扒光后就会吃人,人吃完后就没有然后了。

李克用急了,为了减轻潞州方面的压力,派兵进攻晋州(今山西临汾),朱温则调遣河中军(今山西永济)和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军救援,围魏救赵无效。

时间很快到了908年正月,双方仍在潞州僵持。此时,一个意外的消息传来:李克用死了。

李克用年轻时候身体像坦克,十三岁就能一箭双鸦,人送外号“李鸦儿”。十五岁随军出征,冲锋陷阵总是一马当先,骁勇异常,江湖人称“飞虎子”。或许是年轻时候用力过猛,透支了健康,五十岁之后李克用身体就不好了,不再亲征,而是居中指挥干儿子们干活,干儿子们也很得力,连连征战,终于使沙陀集团保住了一片地盘,成为仅次于朱温的第二大势力。

李克用晚年一度很悲观,因为对手朱温太厉害了,两人斗了大半辈子,老李败多胜少,身体不好,心情郁闷,李克用病倒了。

李克用生病后,李存勖一直随侍左右,听到老李唉声叹气发牢骚,就说:“朱温恃其武力,吞灭四邻,想篡夺帝位,这是自取灭亡。我们千万不可灰心丧气,要积蓄力量,等待时机,鹿死谁手还未可知!”老李听后很受用,聊发少年狂,决心和朱温拼到底。这次潞州形势不好,又苦无应对之策,老李急火攻心,死了。

潞州之战:骑兵突袭战的典范,3万沙陀骑兵大败朱温10万大军

李存勖

李克用死了,儿子的接班之路不顺。李存勖这时才24岁,不能服众,镇不住场面。

李克用的养子们很不给李存勖面子,听说李存勖继位,有的请病假不上班,有的见了面拜都不拜,甚至还有人挑拨李存勖的叔叔李克宁造反:兄终弟及,古之常理,你一个当叔叔的,叩拜自己的的侄子,这像话吗?人生在世,功名富贵,应当自己争取。

李克宁仁慈谨慎,没有造反的心思,但他的老婆刚强骄悍,不停怂恿李克宁,以为谋反就和买菜一样容易,李克宁做不了老婆的主,只能被老婆做主,同意了。

李克用临终前给李存勖安排了两个顾命大臣:李存璋和张承业。李存璋是最值得信赖的义子,政治上很可靠,能力上可圈可点。张承业呢,这位更不得了。

唐朝时候,张承业长期在李克用的军中做监军,张公公与一般的太监不同,低调且有勇有谋,凭着这种魅力,张公公走进了李克用的内心,两人关系很好。当年崔胤和朱温诛杀宦官后,又命令各镇节度使诛杀地方上的宦官,李克用舍不得杀张承业,就把张承业藏了起来,找了个死囚顶包。张承业感激涕淋,发誓对李克用竭力效忠。

李克宁密谋造反,张承业决定主公除掉这货。他先联合李存璋等实权人物,暗中戒备,然后让李存勖宴请诸将,酒酣耳热之际,李存勖摔杯为号,张承业带人于席间擒拿李克宁,斩杀之,震惊四座!处理完李克宁之后,张承业告诉李存勖,内部的事不用担心,老奴帮你搞定。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想办法为潞州解围。

李存勖搞政治斗争不行,打仗却是一把好手。李克用已死,朱温也垂垂老矣,环顾宇内,数风流人物,还看自己。属于李存勖的时代很快就要来临!

李存勖写信告诉周德威,现在人心不稳,需要老将军回来助我稳定大局。二月,周德威率军回到晋阳,向新领导宣誓效忠,解除了李存勖对这位手握重兵的老将的忧虑。

梁军围城士兵知道李克用已死,周德威撤军,大大的舒了一口气:苦战大半年,神经紧绷到了极致,现在终于可以歇会儿了。

潞州之战:骑兵突袭战的典范,3万沙陀骑兵大败朱温10万大军

三月初十,朱温御驾亲征,抵达泽州督战,围城的诸将一致认为:潞州被困逾年,资用无补,援兵又撤,攻之必克。朱温同意这个判断,继续增运军粮,又遣使招降李嗣昭。

潞州城内没粮了,为了迷惑朱温,稳定军心,李嗣昭和部下将领登上城楼吃酒席,表示自己还有粮食,又斩杀了朱温的使者,烧了劝降书,表示要抵抗到底。

李嗣昭的那点小伎俩根本骗不过老辣的朱温。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一个人越想证明什么,就说明他越在意什么,一个人越炫耀什么,就说明他越缺乏什么。很明显,李嗣昭真缺粮了,而且还准备死扛到底。

朱温决定成全李嗣昭。梁军再次大举攻城,虽然没有攻下城池,但是斩获甚众,朱温很欣慰,看到潞州城破指日可待,加之自己又很忙,四月,朱温撤了。

潞州之战:骑兵突袭战的典范,3万沙陀骑兵大败朱温10万大军

朱温一走,梁军又懈怠了。战斗已经持续了一年,梁军士气低落,士卒逃亡严重,攻城后继乏力,且逼迫百姓千里转运粮草,怨声载道。这一切,使李嗣昭停了一下啦。

李存勖在晋阳召开军事会议,商量如何解围。

在会上,李存勖说:梁军知道我有丧在身,料定我不会出兵:又认为我年轻识浅,不谙军事,肯定会轻视我而麻痹大意。如果我们轻装简行,昼夜兼程赶到前线,出其不意,以悲愤之师攻击骄惰之师,就可以摧枯拉朽战胜梁军。解围定霸,在此一役!

之后,李存勖还和周德威制定了奇袭夹寨的具体战术。

四月二十四日,李存勖亲率3万主力,与周德威等人自晋阳悄然疾驰南下,经过六天急行军,于五月初一,抵达了潞州城西南的三垂冈,就地埋伏等待。

潞州之战:骑兵突袭战的典范,3万沙陀骑兵大败朱温10万大军

次日凌晨,天降大雾,趁着浓雾的掩护,李存勖亲率大军直驱夹寨,梁军懈怠,竟然没有设置岗哨,李存勖挥军猛攻,填沟烧寨,擂鼓而进。处在睡梦中梁军突然被袭,惊慌失措,乱成一团。李存勖攻入夹寨后,城内的李嗣源积极响应,周德威攻西北角,李嗣源攻东北角,梁军大败,再也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全部在惊慌失措中溃逃。朱温运来的堆积如山的粮草、器械、物资全部被缴获。

随着梁军的全面溃败,历时一年的潞州之战结束。此役不仅巩固了李存勖的政治地位,也使沙坨政权转危为安,拉开了其争雄河北、问鼎中原的序幕。

潞州之战失败后,朱温发表了失败感言:生子当如李亚子,克用为不亡矣!至如吾儿,豚犬耳!翻译过来就是:生儿子就应该生李亚子(李存勖小名)这样的,李克用虽死犹生!至于我的几个儿子,猪狗而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