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留传统文化的基础上,

对工业精神进行全新的尝试和探索。

在追求温馨舒适、精致宜人的环境同时,

最大限度地保留老仓库的原有滋味。

—— 克里斯 ·李( Chris Lee),Asylum 事务所创始人

开业于2017 年的新加坡仓库酒店(The Warehouse Hotel),前身是一组始建于1895 年的三门式老式仓库建筑。该建筑坐落于著名的新加坡河畔罗伯逊码头区(Robertson Quay)。满目疮痍的仓库在设计师改造后重新回归,作为精品酒店出现在大众视野中。仓库酒店不仅给住客带来奢华舒适的居住环境,更带来“走进新加坡文化和历史”的特别体验。

▲ 整座带山墙的联排建筑被完整保留了下来。白色的墙面在灯光的映射下倒映在码头河畔。

仓库酒店改造设计的最大挑战在于对这组仓库建筑历史的理解和诠释,它背后的故事是新加坡近代历史的缩影:19 世纪末在仓库的始建初期,正是马六甲海峡贸易兴盛的时候,罗伯逊码头仓库林立,仓库建筑在引进商品的贸易线路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然而在20 世纪初期,这片区域逐渐变成犯罪活动的温床,诞生了臭名昭著的红灯区和非法活动中心,仓库甚至一度成为非法造酒厂和鸦片窟;20 世纪中后期,随着政府的强势干预,仓库回归为储藏空间;到了20 世纪80 年代,随着新时代的风潮,这座仓库摇身变成风靡一时的迪斯科舞厅(Warehouse Disco),年轻人在此彻夜疯狂派对,留下了一代人的青春记忆;此后仓库没落沉寂,直到2013 年Lo & Behold 餐饮公司将这里买下,它们才有了今天的华丽转变。

▲ 夜色中的仓库酒店。

建筑改造的关键在于融合新与旧,并找到最佳平衡点:以新设计对旧有文化进行恰当表达,并达到新功能和旧建筑的平衡。“这不只是在建筑表皮刷上一层新油漆,或者简单修复原有的标识。最重要的是,我们研究这座建筑,并将我们对它的理解融入设计。”负责建筑设计的Zarch Collaborative 事务所创始人曾庆中(Randy Chan)说道。

▲ 建筑外立面保持了原有仓库的风貌,门头上的中文标识作为最有代表性的视觉语言被修复,将人们带回商贸港口的年代。

建筑师在受访过程中向我们强调了4 个技术难点:首先,是仓库外立面的保留原有窗户必须与酒店客房结合起来,以保证客房的数量和最好的视野。其次,单层仓库建筑改为两层,高高低低的窗户位置成为处理难题。针对于此,建筑师在保持楼板高度的前提下,在楼板和窗户之间创造了隐藏的壁龛空间,以避免楼板和窗户玻璃碰撞。除此之外,如何大量引入自然光呢?建筑师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的屋顶采光系统,并将客房走廊与之结合,在客房顶设置屋顶窗户,为部分客房增加磨砂玻璃窗来模拟自然光线。最后,是加强建筑结构为了适应新的功能需求以及房屋水电的要求,从屋顶到立面,新金属建筑结构被“隐形”植入,既不破坏原有结构和状态,又融合于空间氛围。

▲ 充满“工业”格调的酒店大堂,原有的砖墙被修复,并保留了代表性的框架结构。

如果说建筑设计的核心在于保留仓库的历史性,那么室内设计则着重于将新加坡的特色元素糅入整合,创造出全新的、具有强烈工业感的精品酒店气氛。在Asylum 事务所的主持下,室内具有代表性的元素被保留下来,如裸露的框架结构、通至屋顶的挑高空间以及斜屋顶等。来自极具特色的“godown”(19 世纪东南亚对仓库建筑的别称,意为“堆栈”)时代的装饰滑轮的悬挂以及金属楼梯强化了大堂的挑高空间感,这种视觉对比和跨时代并置的手法颇能吸引眼球。

▲ 大堂悬挂着来自极具特色的“godown”时代的装饰滑轮。

酒店大堂空间原有的砖墙也得以修复,显现出工业的美感和岁月的痕迹。裸露砖墙和几何造型墙面为人们带来粗野与精致、历史与现代的强烈对比此外,大堂里奢华的皮质家具也由室内设计师从世界不同的国家精心搜罗而来,均出自优秀的家具设计师之手。这种混合风格造就的奢华展现了新加坡文化的包容和多样性。

▲ 工业风的大堂里摆放着奢华的皮质家具。裸露砖墙和几何造型墙面带来粗野与精致、历史与现代的强烈对比。

酒店二层是“Po”餐厅,表达对新加坡丰富的烹饪文化遗产的尊敬。空间设计延续了本地特色体验,怀旧元素包括藤椅、石材桌面以及“公用餐桌”,亲切感十足。对于美食爱好者来说,一定要尝试餐厅获奖大厨刘伟仁(Willin Low)的亚洲料理,精心挑选的新鲜食材均来自新加坡当地。

▲ 餐厅的间设计延续了本地特色体验,怀旧元素包括藤椅、石材桌面以及“公用餐桌”。

▲ 新鲜食材均来自新加坡当地。

37 间酒店客房分为六种主题,分别是“仓库保护区空间”“仓库阁楼”“河景阁楼”“河景房”“河景夹层空间”以及面积最大的“河景套房”。以柔和的色调为主,室内主要用材包括黄铜、石材、木材以及浴室网状玻璃与黑色金属。

▲ 价格最贵的酒店套房。

室内设计师在陈设和生活用品挑选方面费尽心思,不仅质量上乘,而且全部来自新加坡当地。最有特色的材料、风格结合出自当地艺术家之手的艺术品,将新加坡的文化历史融于空间细节,等待着住客发掘和体验。

▲ 室内陈设和生活用品来自当地,将新加坡的文化历史融于空间细节。

室内设计统一延续了黄铜、石材、木材以及浴室网状玻璃与黑色金属等材料。

作为建筑唯一的新结构和室外延展空间,屋顶的无边泳池是酒店设计的点睛之笔,这个“悬浮”在空中的玻璃盒子如同“镶嵌”在河畔上的一颗明珠。泳池瓷砖呈现出“三文鱼粉”,这是新加坡当地十分具有历史代表性的色彩。这一屋顶泳池设计让住客能在俯瞰新加坡河景的同时保证私密性,仿佛享受只属于自己的风景。

▲ 可以用来俯瞰新加坡河景的无边泳池。

仓库酒店屹立在罗伯逊码头,成功营造出商贸中心的文化体验。老建筑见证了新加坡的风风雨雨,新生的精品酒店也将继续见证新加坡的发展。自建成以来,仓库酒店斩获了“2017 亚洲建筑设计奖”“2017 传统建筑改造创新”等奖项,获得了业界的认可。“我们希望建筑师可以从仓库酒店的设计中吸取灵感,学习旧建筑修复的精神,并且将建筑设计的叙事性融入新的设计,在传统文化和新的建筑开发之间找到平衡点。”Zarch Collaborative 事务所总结道。

本文来自《INTERNI设计时代》10月刊特别策划“应许之地”,点击下方链接,浏览更多精彩酒店项目:

1.应许之地 | 伦敦“信”酒店:风格的混搭,文化的杂糅

2.夜店之王:浮夸人人会,难聚是人心 #文末福利#

建筑设计 / Zarch Collaborative

室内设计 / Asylum

采访、文字 / Jiejing

图片 / 仓库酒店

编辑 / 李诗雯

美编 / 九夏

INTERNI设计时代

《INTERNI设计时代》2018年10月刊特别策划“应许之地”,将目光放在全世界最值得关注的新酒店,和最受欢迎的西西里。

【昊美术馆展票中奖名单】

XIA,Ela.w,Jack,蒋有趣,Mew,颖

新刊9折优惠中,快快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订购吧~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