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翻微博时无意看到某位博主发的一条信息,内容是在推特上有一位太太将之前发布的《无敌破坏王2》里面的诸位公主们在一起的场景进行了性转,变成了众多小哥哥。然而在这张性转图中,花木兰性转的中国小哥哥为了表明是中国人身份,刻意加上了一个发髻...嘿,这让我这个暴脾气就不能忍了,为啥中国人在外国人眼中就该是头上有发髻才有中国元素的?正常黑发就不行吗?所以本次,我们就来聊聊二次元中那些典型的中国元素吧。

1.旗袍

在早期日本动画中,中国角色有但是并不太重要,大多没什么影响力,有些名气的还得借助《三国》、《西游记》等名著,而真正意义上第一个有重大影响华人角色,则当属初代《超时空要塞》中的女主角林明美了。林明美的设计者是河森的好友美树本晴彦,在《超时空要塞》最初的构想中,明美只是一个中国餐馆里给一条辉揣菜的路人甲,是美树本晴彦提议让其走一条成为明星的道路,这不仅成就了林明美,还彻底让《超时空要塞》乃至之后的整个系列的走向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而作为华日混血的林明美,在剧中也有一系列作为华人特征的包装,比如在剧中林明美主演和主唱的功夫电影《小白龙》(小白竜)的同名电影主题曲,同时还有一系列旗袍的装扮。

之后87年出现了的《乱马》中女乱马跟珊璞的中国风装扮中,也有旗袍娘的装扮。

在此后1991年,卡普空发售了著名的《街霸2》,其中登场了长盛不衰的中国角色春丽也是一身开叉到了胯部之上的造型...额,不对,拿错图了...

历代的春丽应该是这样的。由此开始,基本上旗袍成为了涉及中国的女性角色必有的装扮之一。由于贴身好看,风格独特,连不少日本角色,也会出现也会出现旗袍娘的装扮。

在前几年,日本匿名网站2ch上,甚至还出现了“旗袍才是中国最伟大的发明”的论调...

2.口癖

在《银魂》中,设定是夜兔族的美少女,但她的服饰、口音均带有11区人印象中的天朝特色,自然而然也有拥有了“アル(阿鲁)”这个口癖。其实在很多日本动画中,中国角色都会使用这个口癖。这个来源据说是来自于二战时侵华日军在中国实用的“协和语”中的一种,但也有人为这实际上是在模仿北方人的儿化音,因为那个似乎在他们眼中是中文的特征之一。但日语没有卷卷的r音,都是读作l,就有了这种奇怪发音的口癖。

3.包子头

包子头也被认为是在二次元中也是电信的中国元素之一,像前面提到的神乐和林明美都有包子头的造型,但实际上最早的包子头造型并不是她们。据日本网友考证,在动漫作品中最早的女性包子头例子居然是在1967年,出自于一代动画大师手冢治虫的笔下。在他的根据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改编的动画,也是动画史上第一部长篇逗趣爆笑卡通动画《悟空の大冒険》里的龙子就是包子头的造型。

之后这一形象也被固化下来,适用范围之广甚至比旗袍还要大。毕竟旗袍作为服装的方便程度远不如发型来的好用。

以上就是对于二次元世界中常见的中国元素进行的考证和盘点,其实在西方世界观里,亚洲人带还往往带有挑染过的一撮蓝色或者红色的头发作为特征,这大概是源自于亚洲杀马特的对外输出...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