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聊起深圳这座城市

  身边的朋友都会竖起大拇指说

  “这里是年轻人的造梦场”

  “奋斗者的伊甸园”

  可是回顾曾经的深圳

  你是否真的了解深圳呢?

  此刻,优优姐找到了一些珍贵的老照片

  那些泛黄的历史

  此刻如电影上映般

  一幕幕再现

  时光飞逝,再见1949年的深圳

  当时深圳火车站的站名也叫做“深圳墟”

  有了几代深圳人的奋斗与坚持

  才让这里焕然一新

  在深圳生活了几十年的人

  应该对这条河深有感触

  这是深圳境内最大的河流——深圳河

  同样,它也是香港最长的河流

  一半深圳,一半香港

  当年罗大佑有一首歌唱的就是这里

  “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

  彼时的香江,就是深圳河

  83年的老照片

  恍惚如隔世

  如果没有它,你根本不知道

  这里和如今的深圳大学

  有着莫大的关联

  1984年深圳大学破土动工时的全景

  值得每一个深大学子保存、纪念

  84年动工的深南大道

  建设者未曾想过

  当时设计纸上画的那一笔

  却成了如今深圳最繁华的标志

  当时的罗湖老街

  因为雨水很多

  经常水漫大街

  解放后的中英街

  现在在盐田这边

  解放军战士与英国士兵相遇时的场景

  不知当时是谁按下快门

  留下了这个瞬间

  1980年的罗湖火车站

  露天的车站接驳口

  工人们正在辛勤劳动

  谁能猜出这里竟是现在的华侨城?

  中间的小路就是穿过华侨城的深南大道

  自1985年始,当年中国第一个主题公园

  锦绣中华在这里破土动工

  随后又有了中华民俗文化村

  世界之窗、欢乐谷……

  罗湖桥,俨然成了历史

  但是很多人依然记得……

  深南大道旁的上海宾馆

  一度成为深圳标志性建筑

  在90年代初期

  深南大道上海宾馆往东的路边

  曾竖着一块大牌子

  上面写着:“进入市区”

  1997,小平同志逝世

  长歌当哭,深圳人民悼念小平

  一代伟人,成了所有深圳人最亲热亲人

  “深圳人民感谢您”

  1979年,深圳被命名为经济特区

  1980年8月批准设立经济特区

  在这之前,它叫做宝安县

  有近1700年的聚落历史

  于1979年1月改名为深圳

  那时,城市人口仅1万人

  农村人口为30万人,客家人约占65%

  深圳原始方言是围头话

  客家话、南头话、大鹏话、疍家话等

  深圳原始居民 和 广州白话

  比手画脚才能勉强相通

  不知是谁的惊鸿一瞥

  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记忆

  河畔,深圳,1980

  深圳解放路, 1980

  市中心,深圳,1980

  中心广场,深圳,1980

  深圳街景,1980

  房子,深圳,1980

  住宅区,1980

  罗湖桥北边,1980

  商店,深圳,1980

  火车,深圳,1980

  幼儿园,1980

  深圳村子的客家阿婆,1980

  尘土飞扬,深圳,1980

  建设中的深圳,1980

  40年回首

  深圳已经变了模样

  几代人的坚守与血汗

  才让深圳有了恍如隔世版的改变

  为曾经洒下汗水、在深圳奋斗半生的人,点赞!

  为此刻从五湖四海而来,推动深圳这艘巨轮踏浪前行的奋斗者,点赞!

  加油,深圳!

  加油,深圳人!

  ▌信息: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删。

  ▌编辑:优优姐(执行编辑:四喜/ 主编:四喜)

  ▌内容:由深圳优生活整理发布。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