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点击关注【车云网】

  “ 特斯拉经常在做一些非常刻意的事情。 ”

  

  「企业号」专栏,铁西区的李子的个人专栏,专注谈汽车商业,每周三更新。查看往期文章请点文末。

  

  奥斯卡·王尔德说:「时尚是一种让人难以忍受的丑陋,以至于我们不得不每六个月就换一次。」

  我越来越觉得,之所以有那么多人愿意购买和使用电动车,这种行为的本质就跟这句话一样。

  时尚是纯粹脱离实用性的东西,人们会以一种毫无顾忌的方式喜新厌旧,这个切换的过程会非常快,因为人们不需要对自己的生活方式做出任何改变,因此也不需要考虑自己是否会习惯新的时尚的风险,他们唯一需要付出的只是金钱而已。

  而当时尚被捆绑上了工具属性,牵涉到了实用性,更迭的过程就会非常缓慢。

  人们都知道如今的电动车非常不成熟,充电慢、充电桩少,续航永远是个大问题,相比这些,技术不成熟和工艺粗糙甚至成了可以接受的先天不足。燃油车支持者所嘲笑的电动车的缺陷,几乎每一个都是成立的,至少大部分是成立的。那么究竟为什么人们还会选择电动车呢,为什么人们开始想要一台电动车,而非更成熟可靠的燃油车了呢?

  那个最根本的、那个蠢蠢欲动并且干柴烈火的最初始的原因,就是喜新厌旧,那些人不再能够从燃油车里——哪怕是最最新款的——得到满足感了,他们想要新的东西,不一样的东西,能给他们惊喜的东西,即便这个东西会有一些这样那样的不足。

  我相信很多人都会觉得特斯拉经常在做一些非常刻意的事情。

  比如Model X的鸥翼门。鸥翼门并不是特斯拉的家族化的设计特征,甚至它在特斯拉品牌内部是不是一个将会持续下去的设计,这也是没人能够确定的事情,但Model X反正就是这样的车门了。

  扩大到特斯拉全车系,那个没有物理按键的中控屏,这也是特斯拉最受非议的点之一了。每个人都知道这个中控屏代表不了任何东西,它并没有成为特斯拉的某个核心竞争力,而且它太激进了,如果特斯拉先保留一些物理按键的话会更实用一些,人们对其产品的使用会更容易,接受起来也会更容易。如果从实用性的角度出发,特斯拉晚一点在场景更丰富的情况下再使用这种没有物理按键的中控屏,这看起来是一个更理智的选择。

  ▲图片来自网络

  特斯拉的鸥翼门和中控屏是存在这种刻意性的,至少在现阶段,这两种设计并没有带来很直观的实用性上的好处,反而存在一些不便之处,但是特斯拉就是采用了这样的设计。

  我不敢说这就是特斯拉的本来目的,但是不可否认,鸥翼门和中控屏从第一眼的观感上就给人留下了这样一个特征:特斯拉是不一样的。这些设计是让特斯拉成为一个足够新的、不一样的东西的组成因素。如果是一个包裹着燃油车一模一样外壳的电动车,它就无法形成这种「我和他们不一样」的吸引力。

  当技术更迭的时候,实用性功能是可能被搁置一旁的,曾经录像机的时代,人们可以用它录下自己没时间观看的电视节目,后期的录像机甚至拥有跳过广告录制节目的功能,这些都是VCD机、DVD机完全做不到的事情,但这也一点没妨碍VCD机和DVD机的普及。

  充电难题、里程焦虑是电动车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当这些问题得到解决,其意义也只是消除了人们对电动车疑虑,并不是人们抛弃汽油车、选择电动车的原因。就像现在特斯拉也没有强调说自己最高超过600公里的续航已经比很多汽油车满箱油跑得更远(市区)。电动车的魅力在于它是跟燃油车不一样的东西,而燃油车已经是一百年来的唯一形态了,人类是喜新厌旧的动物,通常不会如此长久地对同一种东西痴情不改。

  

  蔚来们的难题

  蔚来近来遇到了一些难题,它原本是一个富有魅力的新品牌,现在却不断面对各种非议。原因就在于蔚来把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企图消除里程焦虑上,而没有塑造属于自己的「和燃油车不一样」的魅力。

  蔚来一直企图让ES8用起来更方便,换电比充电快,更接近加油这种成熟方便的体验,一键加电虽然速度不快,但是不需要自己去找充电站和等待充电。这里我们暂且不论这些功能或服务做得好不好,是否占用了本该属于电池的空间导致续航不足,问题是即便这些东西做得足够好,这些东西也只是让电动车用起来更方便了一些,它们最多能也只能让电动车用起来能达到接近燃油车的方便程度,它们并不是足以让人们抛弃燃油车而选择电动车的魅力。

  大体上国内几乎所有新造车公司都在采取和蔚来相同的对待电动车的态度,他们并没有努力让电动车变得比燃油车更好,而是企图让电动车像燃油车一样方便或便宜。

  比如威马是努力在把价格做得很低,比如车和家是在做增程式动力烧油发电。

  并不是说让电动车更便宜、消除里程焦虑是错的,这当然是对的,也当然是必须要做的。但这种努力如果异化成了让电动车变得更像燃油车,那方向就歪了,电动车有电动车的魅力,相比燃油车它的确先天不足,但这并不代表它不能消除这种不足,更不代表它应该像燃油车一样方便便宜就满足了。

  前一段时间网络上又产生了一轮关于「电动车是不是大势所趋」的讨论,照理仍然两派观点:电动车支持者说是,燃油车支持者说不是。甚至好像有新造车公司也加入了论战支持电动车大势所趋这个论点。

  燃油车支持者相信如果电动车不是大势所趋,那么燃油车就安枕无忧了。电动车支持者认为只要电动车是大势所趋,那么燃油车就必定被淘汰,新造车公司只要创造出替代燃油车的电动车就可以了。(事实上我怀疑很多新造车公司就是这么想的)

  但是哪里有什么大势所趋呢,从来都是人做出来的。人类的确是喜新厌旧的动物,但如果电动车如果只是现在的程度是不足以取代燃油车的,电动车如果只是想要变得像燃油车一样,也同样不足以取代燃油车。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几个汽车市场还没有确定说过要禁售燃油车呢,混动可以作为折中方案继续过渡下去,其他动力形式也可能追上来。

  「Hello」这个词也是爱迪生的发明:

  ▲图片来自网络

  电话刚刚出现的时候,人们对这东西多少有点不信任,因此在接通后说的第一句话常常是「听得到吗?」是爱迪生开始在接通电话之后用「Hello」作为开场白,「Hello」从此成为接通电话后的第一句话,也因此变成了问好打招呼的方式,「Hello」这个词还有另外的解释,是类似「嘿」这样表示惊讶的感叹词。

  不要光盯着「听得到吗」这样的疑虑,要去创造「嘿」这样惊喜的感受。

  车 云 推 荐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