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飞向前,归心箭离弦。858农场啊,我回来了!

这是我们参加屯垦戍边的第一、二代12名北大荒儿女,阔别第二故乡将近半个世纪之后,重返第二故乡。我们从祖国的天南地北汇聚一起,回到了当年奉献青春年华、艰苦战斗过的三江平原腹地、乌苏里江畔的858农场。

从虎林火车站奔向858农场的路上,天蓝蓝,水清清,景色美,气象新。客车豪华而舒适,公路笔直而平坦。放眼远眺,稻田万顷,一望无垠,广袤的大地铺上了厚厚的绿毡。亘古荒原,完全大变了模样,北大荒早就成为了历史概念。历代拓荒者战天斗地,已把它建成了北国粮仓!

右边厢,庆丰山丘,昔日的和平分场一队,而今建成了风景如画的职工休闲乐园;左边厢,庆丰场区,高楼林立,街道整洁,轿车往来穿梭,行人笑声爽朗;场部安兴镇,马路笔直,街面宽敞,高楼鳞次栉比,太阳能热水器安装于幢幢职工住宅顶端,机关大楼更加气派而宏伟,绿树鲜花铺满了马路两旁……

接待人员安排我们入住至“乌苏里商务大酒店”。洗漱完毕,短暂休息后,家乡亲人为我们“接风洗尘”,准备好了丰盛的午餐。窗明几净,情深谊厚,三花五罗的鱼宴摆满圆桌之上。人人激情昂扬,互诉彼此衷肠。

餐后,我们驱车参观游览场区,双老活动中心、婴幼儿乐园、子弟完全中小学校、设施齐全的职工医院……职工居住的小区各具特色,“金穗”、“阳光”之命名更为响亮。早己落成充满欧式风情的幢幢“乌苏里别苑”更在眼前闪亮,在这边陲偏隅的农场,居住着如此豪华的别墅,此情此景,犹似人间天堂。

据了解,全场农、工、林、牧、渔等各业比翼齐飞,当年工业总产值便可实现7.8亿元。规范化的商户牌匾、红绿灯指挥的交通、完善的监控设施、漂亮的街道绿化、亮化工程、机械化道路清扫车和垃圾压缩车及积雪清理车等设备,让场区环境更加优美、宜居。一座规模宏大的场史博物馆大楼正在加紧兴建中。858农场被黑龙江省授予 “三优文明城市工程街路之示范”荣誉称号当之无愧。

步入双老活动中心,有麻将、棋牌的博弈,也有台球、乒乓的较量。器乐爱好者们练奏着古今中外的名曲,百人合唱队吟唱着红色的歌谣:《延安颂》、《我的祖国》、《唱支山歌给党听》……我自告奋勇,走到队前指挥新老战友们即兴演唱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随后,我又将解放军总政文化部部长魏传统将军创作的诗词《祝愿拓荒勇士们愉快健康》写在黑板上,向新老战友合唱队教唱:“北大荒,你令勇士向往;北大荒,你使诗人歌唱。你那光辉的未来,引起我们无穷的赞赏。北大荒,农业机耕歌声嘹亮;北大荒,黑土喷出五谷香。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由你哺育而成长。你壮阔雄伟的形象,只有那懦夫才感到惊慌。北大荒,我们向你致敬,祝愿拓荒的勇士们愉快健康!”

活动室外,每逢傍晚,广场上便人山人海,灯火辉煌。健身操、摩登舞,人们随心所欲地锻练身体。齐全完善的文体设施应有皆有,大都市化的生活品质人人尽享。次日,我们驱车遍游了通化新型渔村、穆棱河荷塘和吉祥中俄贸易口岸。几座国界碑之前,大家尽情合影,乌苏里江畔留下了欢声笑语和永恒纪念。

第二天,赠旗仪式在场部会议室隆重举行。会场上,久别重逢的老战友们,感慨涕零,尽情攀谈,说不完的真情话,唠不尽的贴心嗑儿。与会者之中,还有好几位一直留场战斗和工作、年逾古稀的第一代北大荒老战友、老荒友。参访团将一面红底金字,上款书“谨赠第二故乡八五八农场”,中心词书“北大荒精神永放光芒”的金丝绒面料锦旗献予第二故乡。

参访团成员黄绍葵与粟明西相继发言,她们异口同声地说:“第二故乡的战友谊、故乡情,深似大海,回到家乡的感觉真好、真美、真香甜!”从大洋彼岸专程归来的黄绍葵还带领全体参访团员,齐声合唱了她到达第二故乡头一天连夜赶写的一首歌曲:“十万官兵豪气爽,战天斗地不畏难。昔日沼泽大荒原,而今己变成米粮仓……故乡亲人们亲又亲,战友情谊比海深。时空再长割不断,回家的感觉真好、真美、真欢欣……”

据接待人员介绍,全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各项事业发达兴旺,职工生活富裕,文体活动活跃,社会声誉提升,战绩名声远扬。全场借助区位、地缘、资源与生态“四大优势”,开始精心实施农业立场、工业强场、城镇靓场、旅游兴场“四大”工程。

会后,参访团的同志们分头登门拜访了各自熟悉的老同志、老战友、老荒友。前曾柯场长夫人、83岁的参访团团长宋林芸腰疾较重,依然柱着拐杖亲自拜访了多位一直坚守在农场的老战友、老荒友。他们不但家家实现了与大中城市相媲美的幸福生活,而且户户均有不少银行存款,而他们的第二代乃至第三代子孙,不少都己成长为祖国新一代高学历骨干与栋梁。

3个昼夜,不论是同老战友、老荒友们集体座谈,还是在家访中个别交流,乃至睡梦之中,参观团的同志们几乎人人都犹如欣赏影片一般,将半个世纪前大家志愿奔赴第二故乡参加屯垦戍边点点滴滴的亲身经历与苦乐得失,都一幕幕地展现在眼前。

记得当时,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号角响彻大地,我们广大的部队官兵满怀壮志豪情,纷纷志愿报名申请,决心跟随曾经开拓南泥湾的王震老将军奔赴北大荒屯垦戍边。光荣获准离开部队的前夕,组织上为我们披红戴花,红榜公告;登车北上的车站,人山人海,锣鼓喧天。将军级的首长们亲自前来欢送,既千叮咛万嘱咐,又充满了诚挚的关怀与殷切的期望。

一列列军车相继抵达密山,这是当时垦区最高首脑机关——铁道兵农垦总局所在地。一到这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迎面专为欢迎我们转业复员军人搭建的一座高大牌楼。两侧张贴着王震上将并身兼农垦部部长拟写的对联:“密虎宝饶,千里沃野变良田;完达山下,英雄建国立家园”。横批则是借用郭沫若最新诗作的题目:“向地球开战”。

这时的密山县城,满街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转业复员官兵,既有解放军三总部和北京军区的,也有广州、武汉、成都、昆明、南京、济南、福州、沈阳、兰州等各大军区的,更有陆、海、空各军种,以及炮兵、装甲兵、防化兵、工程兵、铁道兵等各兵种的。一个小小的密山县城,陆续汇集了数以10万计的转业复员官兵,使得这里成了一片橄榄绿的世界,可谓“垦荒兼戍边,豪情冲破天。群英超10万,规模始空前”。

短暂的歇息,官兵们便奉命继续分赴三江平原上的密山、虎林、宝清、集贤、饶河等按铁道兵建制的850-8511等11个新老农场。绝大部分同志虽都由大卡车运送,但亦有极个别例外情形。有这么一支来自北京三总部的数百名复转官兵,因运力一时紧张,他们便自报奋勇地提出“继承长征精神,整队行军到场”。他们说到做到,硬是行军近百公里,一直抵达中苏边境虎林县境内的858农场杨木河分场。随队有位至今不知名的军报记者,他及时抓拍的一幅照片,现仍高悬于垦区总局博物馆极其醒目的大厅正中。

时光荏苒,弹指一挥之间,半个多世纪虽已成过去,然我等屯垦戍边初期所经历的桩桩件件,依然历历在目,铭记心间。第二故乡的宏伟巨变,怎能不令我们这帮老战友、老荒友群情澎湃,备觉欣慰与无比自豪,无限感叹!(效联)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