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倍思亲

重阳节,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节日。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所以赋予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古人认为重阳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祥日子。今天就为萧氏宗亲们整理了重阳节的文化和风俗,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尊老敬老

尊老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九九重阳凝聚了中华民族千秋万代“老吾老”的浓浓深情和生生不息的民族风范。敬老、尊老已蔚然成风。

登高时 思亲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唐)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到了重阳节这一天就会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

身处在越繁华热闹的城市,人就越显得孤孑无亲。

这时给家人通个电话,发条消息,让他们知道自己过得好,向他们诉说想念之情,彼此都能感觉到温暖。

月有圆缺 有人离合

九月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月有阴晴圆缺,人亦有悲欢离合。

重阳与除夕、清明、中元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对萧氏先祖,我们应该怀着敬仰和感恩之心缅怀,祭拜;对于身边的人,我们要淡然的看待每一场离别,心怀祝愿。

相思勿念 唯愿安乐

过故人庄

孟浩然(唐)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难得在重阳节这天与朋友相聚,一定是发自内心的喜悦。

多年挚友,好久不见。积攒了多少思念,多少漂泊在外的故事,与老友三杯两盏淡酒,祝愿各自安好。

重阳的民间习俗

吃重阳糕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放纸鹞

放纸鹞是南方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惠州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鹞为主要特征的。光绪《惠州府志》亦有记述。纸鹞就是现在的风筝。

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中国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佩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于是人们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里,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 重阳节的禁忌,也形成了不少以辟邪避祸为宗旨的风俗,包括登高望远、插茱萸、饮菊花酒等。

萧氏是一个有爱的大家族,希望在这个重阳节,萧家的老人可以安享天伦之乐,家人可以团聚,朋友可以促膝长谈,每个人都能开心过节。

值此重阳佳节,祝所有萧氏家人团圆快乐!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