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执掌教鞭20多年,桃李满天下,学生们亲切地称她为“刘妈妈”。3年前,她身患癌症,手术后两个多月又站上三尺讲台,被同事成为“铁人”。

她就是界首市代桥镇代东小学教师刘英。20多年坚守的背后,是她与乡村孩子们割舍不断的情缘。

秉承父志

她要帮村里娃娃跃龙门

年近五旬的刘英,出生在界首市代桥镇郭湾村,父亲是名乡村教师。30多年的从教生涯中,老人披星戴月,一心扑在教育上,就连星期天家里也会坐满前来求教的孩子。

因为忙,老人顾不上田里的活计。因为忙,老人顾不上家里的孩子,没少被老伴埋怨。

每当这时,老人总会说:“农民难啊!农村的娃娃更难,唯一的出路就是好好学习,考大学跃龙门。咱得帮他们一把!”

这句话印在了刘英的心里。中学毕业那年,当同学们忙于报考财会、金融、政法、交通等院校时,刘英选择了师范类院校。

毕业后,她回到家乡做了一名乡村教师。20多年来,身边的同事换了一拨又一拨。有人进了城,有人下海经了商,有人转行做了公务员,但是刘英一直坚守在偏远的代桥镇。

“都走了,农村的孩子怎么办?本来乡亲小学的师资力量就十分薄弱,教书的事总得有人干。”刘英安慰着自己,也安慰着留下的同事。

一份牵挂

身患癌症坚守讲台3年

刘英的婆家位于颍泉区行流镇,距离界首市代桥镇代东小学40多公里。交通不便,工作繁忙,她吃住在校,每个星期回家一次。

2015年,刘英感觉身体不适。到医院检查后,确诊为乳腺癌。医生要求她立即住院观察,尽快实施手术。但是,刘英当年担任六年级的数学教师,孩子们即将面临毕业,教学工作丝毫不能耽搁。

与家人反复协商之后,刘英决定先用药物控制病情,待到学期结束再实施手术。医生闻言,“骂”她对自己的生命不负责任。

2015年暑假,刘英走进了手术室。手术室外,一群懂事的孩子眼神里充满期待。

几个小时后,当时“手术成功”的消息传来,孩子们欢呼雀跃,任眼泪肆意飞扬。

“躺在医院里,我心里总放不下学校里的孩子。”两个月后,刘英的身体刚刚恢复,就回到了学校,再次踏上热爱的讲台。

难断情缘

留守孩子们的“刘妈妈”

3月14日下午,放学的时间已过。郭小蕊走进代东小学的大门,此时刘英拎着锄头,正在教学楼后的一片空地上忙着种菜。

郭小蕊已经小学毕业,但是每天放学后她总喜欢回到代东小学腻在刘英身边,一起种菜、种花,让刘英为她辅导作业,甚至在刘英这里“蹭饭”。

原来,郭小蕊是名留守儿童,小学期间有些叛逆,学习成绩直线下滑。刘英得知情况后,把她作为自己的帮扶对象。帮她辅导功课,给她洗衣服、洗头。

渐渐地,郭小蕊把刘英当做了自己的母亲,不仅学习成绩大幅提高,而且人也变得懂事起来。

刘英手术期间,她甚至肩负起班级的管理任务,动员全班同学以良好的纪律和成绩,迎接刘英的归来。

“爱如春雨细细洒,润物总在无声间。”在代东小学,很多留守儿童私下里称刘英为“刘妈妈”。她所接手的班级,即使整体成绩较差,但是一年后就会大幅提高,质量检测结果在全镇名列前茅。刘英也多次被代桥镇评为“优秀教师”、“先进教师”等称号。

颍州晚报记者 曹亚伟 通讯员 张允之 张慧 文/摄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