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通过机构推荐买到手的股票,一买就跌?因为你是“接盘侠”?

 一提起散户,人们会立刻把一大堆特征关联到这个群体上:满仓做一只股票、跌了就胡乱补仓、道听途说、频繁换手、过度自信、亏了不知道止损、赚了也不舍得止盈……都说散户总是待宰的羔羊,待割的韭菜。

的确,这些对散户行为的概括并不夸张。

即使是一个金融科班出身的人,也很难规避人性特有的心理偏差。散户的问题不但在金融知识不成体系,更在于没有交易规则和策略的约束。这两个因素共同导致散户既不擅长选股,也缺乏择时能力。

那么,有没有具体点的证据,能更清楚地表明散户与大户、机构的区别呢?虽然不可能拿到个人和机构的持仓信息,但我们透过一些数据,也可从侧面了解小散、大户和机构的某些差异。

我们先来看小散和大户。

图1是2009年6月至2016年6月之间不同资金量的个人投资者账户数均值的占比。从图1不难发现,1万以下、1-10万、10-50万的账户是最多的,三个资金档次的账户总共占到了个人投资者账户的96%。50-100万和100-500万的账户数仅占3.4%,剩余的0.16%是500万以上的账户。可见,绝大多数个人投资者拿来炒股的钱也就是几十万。

图2是不同资金量的个人投资者账户在此期间的变动情况(左坐标轴),红线是上证指数在这期间的走势(右坐标轴)。在牛市之前,股市经历了好几年的横盘震荡,很多人把2014年7月到10月的上涨当成反弹,1万以下和1-10万的个人投资者账户数在14年9月-10月间骤减,足以说明他们认为大盘还在震荡,没有耐心再等下去了。可就在他们纷纷注销账户后,大盘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之势冲到了5100点之上。在这个过程中,1-10万的账户数略有增加,1万以下的账户数仍在减少,可见这些散户还没有反应过来。可悲的是,2015年股灾期间,1-10万的账户数反而逐渐增加到了牛市前的水平,在此期间,1万以下的散户也是不断涌入,账户数和大盘走势基本相反。相比之下,10-50万的账户持有人的择时能力就好了许多。

相对而言,50万以上的账户数的增减表现基本是一致的。无论是几百万还是几千万的账户,它们都在大涨时增加,下跌时减少。这些资金量相对较大的个人投资者更加敏锐,既抓得住牛市,又逃得了股灾,震荡市也自由地“入市”和“出市”;其中,1000万-1亿和1亿以上的账户数自2016年2月以来大幅增加(图中曲线上翘很明显,尤其是1亿以上的账户数),它们似乎嗅到了二、三季度的某些机会,提前做了布局——大户和小散的灵敏度果然是不一样的。

机构小户VS机构大户:规模大是有道理的

首先我们还是来看机构投资者账户数的分布。1万以下、1-10万、10-50万、50-100万和100-500万的机构账户总共占据了总账户数的75%,另外25%是500万以上的机构账户,其中1000万以上的账户只占到了19%。可见多数机构户的规模都介于几十万到几百万间。这或许同我们对机构动辄砸出几亿、几十亿的印象不符。那是因为媒体对公众的导向存在框定效应(Framing effects)。

我们从图4发现,所有规模的机构投资者账户都在2014年股市上涨初期有所下降。其中,1万以下、1-10万、10-50万、1000万-1亿的账户下降得最多,反映出无论是机构小户还是机构大户,都有一部分经历长期的熊市后,在黎明前就坐吃山空,再也无法支撑下去了。机构账户数在2014年11月后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尤其是1000万-1亿和1亿以上的账户,在股市上涨阶段的增量与其他规模的机构账户拉开了差距;与此同时,1万以下、1-10万、10-50万的机构账户却仍在减少。股灾时期,1000万-1亿和1亿以上的机构大户急剧减少,而1万以下、1-10万、10-50万的账户却迎难而上,股灾结束后,大浪淘沙,不知又有多少死在了沙滩上。机构小户基本同小散呈现出类似的特征:错过牛市,躺枪股灾。机构大户则表现出很强的择时能力。

个人投资者VS机构投资者:王者花落谁家?

在这里,我们把投资者分为四类:小散、大户、机构小户和机构大户。其中,小散是1万以下、1-10万和10-50万的个人账户持有人,个人大户是50万-100万、100-500万、500-1000万、1000万-1亿和1亿以上的个人账户持有人,机构小户是1万以下、1-10万、10-50万和50-100万的机构账户持有人,机构大户是100-500万、500-1000万、1000万-1亿和1亿以上的机构账户持有人。

我们把这四类投资者放进同一张图里,结合图5和图6,就更有意思了。在2014年股市上涨初期,小散、机构小户和机构大户的账户数都有所减少,唯独大户矢志不移地不断开立证券账户。如果从账户数变动率来观察,机构大户虽然在股市上涨初期减少,但在2014年11月-12月间猛增;个人大户虽然一直在增加,但环比增速参差不齐,猛增出现在2015年1月-3月间,滞后于机构大户。与此同时,机构小户还在不断退出市场,比小散还要畏首畏尾。股市暴跌时期,个人大户和机构大户都在减少,而机构小户和小散却在增加,疑似接盘侠。机构大户和个人大户的增速在股市到达顶端之前都出现减缓现象,但机构大户早在2015年年初就减缓了增速,揭示出一定的风险。个人大户尽管对牛市机会和暴跌比较敏感,但和机构大户相比,还是过于冲动了。

资金占比道乾坤:小散们还不统一战线?

最后,我们将账户数和所属资金档次做个简单的乘法,得到四类投资者的资金量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由于机构小户的数量和个人相比实在太少,其资金占比在图上已经无法看见了;机构大户的数量虽然也与个人不是一个数量级,但全靠超大资金撑着。随着股市上涨,个人大户体现出嗜血的特性,不断扩充自己的领地;股市暴跌时,他们也能迅速反应,退出市场。而机构大户资金占比基本保持稳定。从时间序列来看,小散和大户的总量基本保持在90%附近。看来,中国的股市还是个人投资者居多。如果那么多的小散能同心协力联合起来,一定可以先把机构给KO了,然后再和大户决一死战。

本文结论回顾

本文通过观察各种投资者的A股账户数的变化,结合上证指数的涨跌,得到以下结论:

96%的个人投资者拿来炒股的钱也就是几十万。3/4的机构户的规模都介于几十万到几百万间。

个人大户比小散敏锐得多,既抓得住牛市,又逃得了股灾,震荡市也自由地 “入市”和“出市”。而小散的表现总是滞后于行情的。

机构小户和机构大户的差距显著,机构小户往往错过牛市,躺枪股灾,机构大户则具备很强的择时能力。

将小散、个人大户、机构小户、机构大户对比,发现机构小户基本同小散呈现出类似的特征,甚至比小散的择时能力更差。虽然个人大户能够敏锐地捕捉牛市,躲避股灾,但不够稳定,在前瞻性方面和风控方面都略逊于机构大户。小散和机构小户则是既错过了牛市,又成了股灾时期的接盘侠。

从资金总量上来看,个人投资者占据了整个市场90%的份额,散户若能统一战线,也就成了“主力”。

以上就是玄阳带来的最新股市资讯!可以给大家作为选股分析时的一个参考,当然,玄阳觉得炒股仅靠个人的技术是肯定不行的,毕竟一个人再厉害,也是有限的,散户可以结合一些指标,那样操作起来才会更轻松,在此要介绍玄阳独创的一个选股指标——底部引爆指标。

下面就来看看近期的A股中捕获到利好股做一个实例的分析:

该股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这支股票就是股票菌用底部引爆选股法在12号分享在朋友圈当中的,目前的涨幅是21%,之前加有微信的朋友,在今天开盘后也都纷纷给我报来喜讯

这只股呢同样是在12号买进的,涨幅也只有了21%的涨幅

在股市生存绝非赌博靠运气,大家要不断总结学习,只有深刻的了解市场,理解股市的规律,才可以长期生存。WYTT468盘中指导识别主力资金流向,不再一买就跌一卖就涨,解决你选股、买卖点和被套问题,并且清晰识别庄家操盘动向,本人也是希望大家可以形成自己的一套交易系统。

好的交易系统除了价格跟踪以外不需要别的什么信息与资料。因为价格之外的一切信息资料的生成成本几乎为零!你说有几毛可用价值!如果你的交易系统够强大,还在意对手如何吗?

希望以上分析可以给大家带来帮助,让大家在股市里走的更加平坦。

文/中东老师 威信号:WYTT468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