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官方微博:@轻兵器爱好者

  每天一篇战术&枪械知识干货

  7*24小时,不间断的战术大图

  在今天,铝合金在枪械上的应用已经非常常见。相比钢材,铝合金重量更轻,加工性更好。但是在半个世纪之前枪械上几乎不可能用到铝合金,因为在战争时期铝资源十分珍贵。不过凡事都有例外,在二战中确实有少量使用铝合金机匣的枪械,虽然这些武器没有大规模生产和使用,但却是十分有意义的尝试。

  MP40是德军在二战期间使用量最大的冲锋枪,总产量达110万支。尽管设计上不是特别优秀,但却意义重大。MP40的前身是MP38冲锋枪,1938年,德国ERMA兵工厂被要求研制一款新型冲锋枪,其结果便是MP38。

  MP38的研制周期仅有6个月,所以实际上它并不是全新的设计,MP38基于海因里希·福尔默的EMP36冲锋枪改进而来。

  EMP36冲锋枪

  EMP36和后来的MP40已经非常接近,但是重量却相差甚远。为了减重,MP38的机匣上加工了许多减重槽,并且把机匣下部以及握把部分从木质改成了更轻的酚醛塑料。这么做武器的重量虽然降低了,但是造价依然十分昂贵。

  在德国入侵波兰期间,已经有大约8700支MP38下发到了部队之中,但是随着战争的进行,德军认识到较高的生产成本将无法满足战争的损耗。后来ERMA兵工厂便对工艺进行了改进,机匣从无缝钢管改为冲压制造,大大降低了成本,于是便诞生了MP40。

  在此过程中,ERMA兵工厂还设计过一种十分特殊的MP38,其机匣和机匣下部都采用铝合金制造。铭文显示他的名字叫MP38(L),目前全世界只有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军事博物馆有一支,编号V3013。

  MP38(L)的内部结构和MP38基本一样,只有少数几个地方(比如扳机簧的方向)有细微不同。这支武器非常有可能是ERMA制造的,因为武器上的铭文“WaA280”是1935年到1942年间ERMA冲锋枪上常见的验收标记。还有铭文“EE”很有可能指的是爱尔福特ERMA(Erma Erfurt)。此外上下机匣上还有一个几乎不可见的“AWW”标记,代表德国南部的武特欣根铝工厂( Aluminium-Werke Wutschingen)。

  MP38(L)名字中的L含义有两种说法,一说代表空军(Luftwaffe),因为空军伞兵往往需要更轻的武器,所以MP38(L)是为伞兵研发的轻型武器。而另一种更加可信的说法是轻型(Leicht),MP38(L)空枪重3.34千克,相比标准MP38空枪重4.1千克轻了不少。

  MP38(L)的机匣十分厚实,但是由于采用了铝材,实际重量比冲压钢的MP40还轻

  MP38(L)的铝制机匣十分厚实,厚约4毫米,足以承受战斗时的大部分冲击。在MP38(L)的机匣保险槽(这也是MP40唯一的手动保险装置)还进行了加厚处理。在保险状态时,射手可以将枪机向后拉,拉机柄卡在保险槽中,防止武器走火。虽然这种保险方式极不靠谱,但是聊胜于无嘛。

  保险槽进行了加厚处理,边上的S代表保险(Sicher)

  为了保证上下机匣的连接强度,MP38(L)的弹匣井附近有一个大型卡扣。在MP40上,上下机匣的连接仅仅依靠下机匣尾端圆筒套在机匣尾端实现,而下机匣前部下方的旋钮仅提供限位功能。这种连接结构上钢材上尚且行得通,但是铝材就有点吃力了。这个大卡扣提供了下机匣前部与上机匣的连接点,使上下机匣的连接更加可靠。

  由于分解的时候需要旋转下机匣,所以卡扣连接面是有一定弧度的。原版上用于限位的大旋钮依然存在

  除了MP38(L),1944年澳大利亚也曾生产过200支采用铝制枪身的奥斯登Mk.II冲锋枪,有趣的是奥斯登冲锋枪的内部结构正是继承自MP40冲锋枪。

  但是在当时,大量采用铝制部件的单兵武器必定是无法量产的,包括铝在内,各种有色金属属于重要的战略资源。铝在航空行业中非常重要,大量的铝都要用于飞机的制造,处于生产最优化的考虑,是不可能让一支小小的冲锋枪占用这种重要资源的。

  基于此,传言中二战末期有铝制98k的说法根本是不成立的,在二战末期斯太尔确实生产过基于98k的人民步枪,但依然是钢制线膛枪管,只不过枪管来自于机枪。

  澳大利亚奥斯登Mk.II冲锋枪

  原创内容,文字著作权属作者本人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作者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作者

  商城今天上新,你的军潮风格快来改变

  轻武器文化第一自媒体

  狂野+不呆板+不枯燥

  “战术&枪械&眼界&先锋”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