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奥沙利文在谈论希金斯对斯诺克开始消极时提到,斯诺克应该恢复之前的种子制度,即16强无需打资格赛。昨天早上起来后,他继续在推特上与网友们探讨这个问题。

网友1:如果球员感到疲惫或厌烦,就不会打出高质量的斯诺克水平。如果这还是一项需要有观众的运动,那么这就需要重新考量一番了。因为没有人愿意看球员在疲惫的状态下打球。

奥沙利文:观点很有趣。你觉得应该怎么做使这种情况变好呢?

网友2:我之前说过但我还要说一次。球员们也是人,如此冗长密集的赛程,对大多数球员来说,他们需要长期远离家乡在外比赛,且只能获得有限的奖金。但他们又不得不这么做。

奥沙利文:你似乎对大多数球员的生活现状有很好的洞察力。为希金斯感到遗憾,看上去他为这样的赛程付出了代价。他本可以打的很好,是球迷们错过了。

网友3:没有种子制度,人人平等的比赛是对比赛本身的贬值。观众们希望在比赛后期看到大牌球员和高质量比赛。不然前16就没有任何意义了,除了上海大师赛和大师赛。

奥沙利文:你觉得应该怎样改进呢?我有个想法,减少来回奔波的一个方式是在中国设置三站背靠背的赛事。

网友3:好主意。还有一点,英锦赛上,前16的选手可以直接进入32强或64强,像世锦赛一样。

奥沙利文:不错的建议。但要实现这个想法是一个巨大的工作。

网友4:我觉得可以把球员分为4档,每一档32位球员。低档的球员有单独的赛事,让他们可以挣到钱。

奥沙利文:我觉得可以有更好的球员结构。我觉得他们还是把更多的钱投入到更好的赛事场地和更科学的赛事日历安排上吧。

网友5:看塞尔比从中国匆匆飞回来打比赛时都差点睡着了,简直是疯了。

奥沙利文:在那样的长途跋涉之后,你怎么能期望塞尔比能打出好的状态呢。威廉姆斯和希金斯当时都退赛了,塞尔比也应该这样做。但如果顶尖球员都退赛了,对比利时的观众来说就是个遗憾,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不科学的赛历导致的。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