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是这样想的】系列问答 016周易正解第一卦,乾卦,为什么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乾卦的卦图是,下乾上乾

元 亨 利 贞

初九 潜龙勿用

九二 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 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 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 亢龙有悔

用九 见群龙无首,吉

群龙出现,没有首领,吉祥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行,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彖传”说,天的功德多么伟大。万物靠他而生,并受他支配。天布云施雨,使各类事物变化成形。随着太阳的升起与降落,乾卦的六爻按照不同的时位组成,这就象驾驭着六条神龙遵循着天道而运行一样。天道的各种变化,使得万物获得了生命,秉敷了属性。天保持着阴阳和谐,就能使万物受益,万物的生命和属性也就巩固持久,天创造了万物,并使天下平和安宁。

(问答:乾者,天也,乾卦,言天道也。春秋之时,乃至整个封建时代,中国人的思想体系里是没有宇宙或世界这个概念的。事物,事物的规律,主观、客观等现代词汇也是没有的。并且,古代的中国人基本上是不能摆脱有神论的影响的。之所以不能摆脱有神论的影响,是古人的生产力水平低下,或者说观察、分析事物的条件有限所导致的。比如下雨这一自然现象,古人是不能,也没有理解到是由于水蒸气上升遇到冷空气下降从而形成了雨的。只能把这一自然现象解释为,有龙,在天上行云布雨。

但是,目之所及,身之所处,人们总是要对自身所处的生活环境做出自己的解释和回答,无他,生存的需要也。宇宙的起源,生命的形成,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等,所有这些问题,人们从未放弃追寻和解答。

正如今天的我们,习惯于把未知的事物解释为天外来客、史前文明一样,古人把未知的、解释不清、理解不了的事物都统统归纳为有“神”在起作用。

有神,既是认识论,也是方法论。

方法,就是把未知归于神。

有神论,你不能苛求它是否科学与合理,只是一个方法。

毕竟,通过这一方法,人们就能获得对某一事物,或某一方面的事物的“想法”——毕竟是有了一个“说法”,无论合理、正确与否。

我们不能苛求我们的古人摆脱有神论,因为时代的限制,即使圣贤如孔子,也不能、不敢完全否定神的存在。这也是当其时代的中国人的思想发展阶段的必然。

因此,要理解古人的思想智慧,要理解易经,我们要时不时的把原来的词汇转换成现代词汇的概念,这样似乎就便于我们的解读和理解了。

比如,乾,乾道,我们就可以置换为,事物,事物的规律。)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见龙在田”,德施普也。“终日乾乾”,反复道也。“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飞龙在天”,大人造也。“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潜伏的龙不可妄动,是因为它还处在下位。巨龙出现在田野,象征大人在民间广施恩德。整天勤勉努力,是说君子反复行道而不舍。或跃起进取,或安居在深渊,是说前进不会遭殃。飞龙在天空中翱翔,是说大人居高位而施展才能。巨龙飞到极高处必将有所悔恨,是说盛极必衰,盈满的状态不会持久。‘用九’表明,天德不可争强,不做首领。

(问答: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天,事物的发展是有客观规律的,并且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天,行健,事物处在永远的变化、发展过程中。因此,君子要不断地强化和完善自己。潜龙勿用,是指事物发展的初级阶段。见龙在田,或跃在渊,是指事物的发展处在中级阶段。飞龙在天,是指事物处在发展的高级阶段。用九,天德不可为首。总结事物的规律,最美好的和谐局面是没有突出矛盾或突出问题的存在。

在事物发展的初、中、高三个阶段,“天道”在按自己的规律运行不息,而人或曰:“君子”是要依据天道来不断地完善和强化自己的,是要持续不懈的努力的。)

《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合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文言”说,元始生万物,故为众善的首长。亨繁衍万物,故为美好事物的荟萃。利使万物各得其宜,故为义理的和谐。贞是纯洁、清正,故为办事的根本。君子体念仁德,就足以做人们的首领。荟萃美好事物,就能够合乎礼仪。施利于万物,就能够使义理和谐。纯正、坚固,就足以干举万事。君子是施行四项德行的人,所以说:乾卦的卦辞是元 、亨、利、贞。

(问答:君子要有仁爱之心,人际交往合于礼,利益取舍合于义,处理事务过程中能保证自身的干净,这就是君子的四德。君子四德对应的就是天道中的元、亨、利、贞。)

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第一爻的爻辞说:潜龙勿用。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潜龙,是指有才德而隐居的人。他的操守坚定,不受世俗的影响,不追求功名利禄,甘心隐居而不感到苦闷,言行没人称赞也不烦恼,高兴的事情就去做,不高兴的事情就不去做,他的意志坚定而不可动摇,这就是潜龙。

(问答:事物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时,君子是不会急于表现自己的,不会轻举妄动,不会贪图虚名,不会因平凡而消极、沉沦。不急于表现,顺其自然,确保自己处于不败之地,这才是潜龙。)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第二爻爻辞,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孔子说:见龙,是指出现有才德而又能行中庸之道的人。他言谈必求诚实,举止一定谨慎,对邪恶防微杜渐,保持警惕。多做有利于世人的事也不自夸,以自己的德操去广泛的感化他人。易经上说见龙在田,利见大人,是说出现的大人具备君主的品德。

(问答:言必信,行必果,即便是闲暇娱乐时也不失真诚的本色,善于帮助他人并且不去主动地攻击、挞伐他人,用自己的德行感化他人,这是君子应有的表现和品德。)

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业修德。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居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故无咎。

第三爻爻辞说,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这是讲君子应努力提高道德水平,进修功业,忠诚信实,就能提高道德水平,修饰言辞而以诚信为本,就能够聚集功业。知道要达到的目标并努力达到它,这种人可以跟他探讨事物的微妙变化。知道终止的时刻并能断然终止,这种人就能把事情处理的恰当。因此,居高位时不骄傲,居下位时不忧愁,自强不息,时时警惕,时时谨慎,即使身处危险境地也能免遭灾祸。

(问答:君子是始终都在勤奋努力的,进步的途径无非就是进业修德。忠信,所以进德。修缮自己的言论言而有信,以此保持自己的事业。确定的目标就一定要达到,这样的人可以与他讨论干事业的事情。洞察事物的结局并达成或终止自己的行为,这样的人可以讨论有意义的事情。居上位而不骄,居下位而不忧,是因为时刻都保持警惕和谨慎,因此无咎。)

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

第四爻爻辞说,或跃在渊,无咎。孔子说,这是说,君子或在上位,或在下位,并不固定,但不去做邪恶的事。或进取,或退隐,并非是一成不变的事。但不能脱离群体。君子提高道德修养,进修功业,是想伺机而动,因此不会有灾祸。

(问答:忙上忙下,不是为了淫邪、娱乐,忙里忙外都没有脱离群体的利益。君子与时俱进,故无咎。)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第五爻爻辞说,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是什么意思?孔子说,声调相同就会此呼彼应,气息一样便会相互吸引,水往低湿的地方流,火往干燥的地方烧。云随着龙吟而起,风随着虎啸而生,圣人兴起则万民敬仰。扎根在天上的亲附天,扎根在地下的亲附地,这就是万物各以其类相聚的自然规律。

(问答:事物的发展处在了高级阶段,有利于领袖或领军人物成就事业。要成就一番事业,就需要团结一批志向相投的人来共襄盛举。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第六爻爻辞说,亢龙有悔。孔子说,虽然高贵但没有实际的权利和地位。高高在上,但没有民众的拥护。贤明的人居于下位无法辅佐,因而一旦轻举妄动,必然会招来悔恨。

(问答:在事物或事业的巅峰状态时,上层人物就可能摆不正自己的位置,就可能脱离民众,就可能得不到处在下位的贤能人士的辅助,失误或错误就可能产生。)

“潜龙勿用”,下也。“见龙在田”,时舍也。“终日乾乾”,行事也。“或跃在渊”自试也。“飞龙在天”,上治也。“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潜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或跃在渊,乾道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龙有悔,与时谐极。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潜龙勿用”是说阳气还潜藏在地下;“见龙在田”是说暂时居住在民间,等待时机;“终日乾乾”是说做事勤勉”。“或跃在渊”是说自试才能以备应用;“飞龙在天”是说上居尊位而治理下民;“亢龙有悔”是说功业穷极必然招致灾难;乾元阳刚,而“用九”则化为阴柔,刚柔相济,天下大治。

潜龙勿用,是说阳气还潜藏在地下;见龙在田是说阳气出于地面,天下文彩光明;终日乾乾是说阳气与时增长,君子应当与时俱进而自强不息;或跃在渊,是说天道发生变化;飞龙在天是说阳气旺盛,已到具备天德的高位;亢龙有悔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阳气盛极而衰;乾元“用九”,是说阳气穷极则阴气来,阴阳变化是自然法则。

(问答:时舍也,取舍也。要依据实际情况有所取舍,不可过于执着。乾道乃革,革者,革新也。天道,事物处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元!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运行雨施”,天下平也。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所谓“乾元”,是始生万物并使之亨通无碍;所谓“利贞”,是天蕴含于内的性及发诸于外的情。始生万物的天能够把莫大的恩惠赐予天下,却从来不自夸,真是太伟大了。

伟大的天啊,刚强健壮,居中守正,纯而不杂,纯粹至精。六爻发动变化无穷,曲尽万物的情理。随着时间的推移,象乘着六条巨龙驰骋上下,控制自如,布云施雨,天下太平。

君子以完善的道德修养为行动准则,其品德都从日常行为中 表现出来。所谓“潜”是隐藏而未显现,行为还不足以成就其品德,所以君子暂时还不能施展才能。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君子用学习积累知识,用发问来辨析疑难,用宽厚的态度处世,用仁爱的心地去行事。易经说,‘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就是说大人具备君主的品德。

九三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也。

九三是由多重阳爻叠成,而又不在中位,可以说是上不达于天,下不立于地,因此必须自强不息,时刻谨慎警惕,这样才能虽处险境而免遭灾祸。

九四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

九四为多重阳爻叠成,不在中位。就是说是上不达于天,下不达于地,中不达于人,因此用‘或’表示,所谓‘或’是疑而未定,只有审时而进才能免遭灾祸。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人乎?况鬼神乎?

所谓大人,其德行与天地相合,他的圣明与日月相等,举止像四时一样有序,预示吉凶象鬼神一样准确。他的行为,先于天象时,天不违背他,后于天象时,则依循天时而行。天都不违背他,何况人呢?何况鬼神呢?

“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至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所谓‘亢’,是说只知道前进而不知道后退,只知道生存而不知道灭亡,只知道获取而不知道丧失。大概只有圣人是明智的,深知进退存亡的道理而不失正道,难道只有圣人才能如此吗。

总结:

乾者,天道也。事物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

君子之道,进德修业也。

事物的发展是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的,我们必须遵循这个规律,不断地强化和完善自己。

处世之道,善行也。善利他人,善工其事,勤勉也,谨慎也,贞固也。舍此无他途也。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