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南通市通州区在全省首推“科技创新产品先行先试”政策红包,促进“零起点”人才项目获得市场首单。1至9月,全区58家人才初创企业累计实现销售12.94亿元,年销售超亿元企业1家,超5000万元3家。

从人才项目的需求出发,通州参照省、市人才新政,有针对性地制订扶持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的政策措施,重点在“先行先试”和金融扶持两个方面作出突破。在新制订的人才政策中,明确“鼓励推动科技创新产品成果先行先试”,即对通州人才创业企业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在科技成果转化使用阶段,以权威第三方检验检测报告为依据,经科技及相关领域主管部门和产品使用单位共同商定,符合条件的,列入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目录,在政府投资项目招标采购过程中,采用单一来源采购等非招标采购方式进行首购、订购。

“先行先试”制度为企业开拓市场打开了一扇窗。江苏亮的光学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新型互联网+眼视光高新技术企业,与中国科学院大数据中心密切合作,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大数据分析应用于眼视光学领域。刚落户没多久,就与通州的教育、卫生部门对接上了。目前,已在通州小学、实验小学学生中采集了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数据,形成数据报告。公司创始人吴春风说:“在我们还是初创型研发期的时候,通州政府的‘先行先试’促成我们研发阶段的很多成果,正是有了众多的成功案例,让我们的产品也进入辽宁、山东、浙江等地。”

茵卡动力也成为该制度的受益者。在通州万达广场公交回车场,288路公交车正准备启程。与其他公交车不同的是,这辆车的车身上赫然写着“茵卡动力双擎直驱混合动力系统”。“这个系统动力性好,较普通混联混合动力系统最大爬坡度高6%以上。车辆可以行驶得更加平稳。”茵卡动力新能源江苏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用林介绍。去年初,茵卡动力通过“先行先试”政策将18套系统投入通州公交运行。

王用林说,省市区三级人才计划的“叠加效应”为茵卡动力注入了活力,而通州区创新推出的“先行先试”制度更是为企业踢开市场的“临门一脚”。“公交、客运公司类的用户,通常希望所选用的产品是已经有批量实际运用案例的,企业自己在各种测试设备以及样车上的验证效果说服力有限。所以先行先试对我们来说尤为重要。”王用林颇为感慨。“先行先试”为公司逐步打开了市场,来自陕西、云南、内蒙古、甘肃等多个省份的订单纷至沓来。

“科技创新产品先行先试”政策加快了科技创新产品转化为生产力的步伐,也吸引了更多的人才项目落户通州。2018年省“双创计划”拟资助人选名单出炉,通州有17人入选,其中创新、创业类人才入选数居南通第一。

通讯员 印春 湘宗 丹丹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