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蓉平:大城崛起的成都密码——以文化城,走向世界

盛唐时期,杜甫在蓉以草堂为舍,走向自己乃至历朝诗人的创作鼎峰。700多年前,马可波罗沿古丝绸之路游历至成都府,感其文化繁荣,详尽描绘之,载入其传世巨著。

回到当下此刻,方才谢幕的仙人掌音乐节,只是“蓉城之秋”成都国际音乐季的开场“前菜”,却已经让八方来客心向往之,让整座城因文化而沸腾。

从历史深处一路走来的成都,文化,历来是最厚重的底色。而今,书写着历史新篇章的这座城市,正以文化着墨,开启大城崛起,通向世界的征程。

成都市世界文化名城建设大会召开(图据成都日报)

9月25日,是这段征程的起点。世界文化名城建设大会的召开,预示着成都别具人文魅力与色彩的新征途。这条道路方向明确,以文化扬帆,以通达世界——将弘扬中华文明,发展天府文化,努力将成都建设成为独具人文魅力的世界文化名城。

这段征程的开启,是新时期成都肩负的特殊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历史方位和使命任务,清晰展现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中国逻辑和中国方略。党的十九大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再次做出战略部署。这也为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提供了思想指引和根本遵循。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今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指出:“四川是个好地方,山水秀丽,民风淳朴,文化多彩,三星堆文明,金沙文明源远流长,自古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四川人喜欢安逸的生活,吃担担面、喝盖碗茶、摆龙门阵,体现了巴蜀浓厚的人情味”;

“要充分绽放四川独特的自然生态之美、多彩人文之韵,谱写美丽中国的四川篇章”。

字里行间,饱含着对天府之国灿烂文化的高度赞赏,又寄予着对传承巴蜀文明、发展天府文化的深切期许。

根源于中华文化的天府文化,涵育于巴蜀文明,又与时代同发展,与城市共成长。

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成都主动肩负起了中华文化传承、发展、创新并走向世界前沿的重任。 加快建设成为世界文化名城,正是“全球视野、国家立场”之下的“成都表达”。

这段征程的开启,是成都实现大城崛起必经的蝶变之路。

文化之于城市,既是实力和形象,更是内核和灵魂,塑造城市精神,决定城市品质,引领城市发展。

无论是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14世纪的佛罗伦萨、19世纪的巴黎,还是汉代的洛阳、唐代的长安、宋代的扬州等,所有流芳百世、蜚声世界的强盛都市,无不是世界级的文化名城和人们向往的文化圣地。

从《雅典宪章》提倡“功能城市”,到《北京宪章》推崇“文化城市”…… “文化立城”已成为众多新兴世界城市的战略选择。

“城市发展需要依靠改革、科技、文化三轮驱动,增强城市持续发展能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更深刻指明了文化也是生产力,以文化创造为核心的增长方式,已成为现代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好比米兰拥有着世界半数以上的顶级时装品牌和企业,令全球设计师心向往之;而巴黎每年的国际游客数甚至超过了本市人口的数量。

文化高度决定城市高度,文化影响力决定城市影响力。把握了文化与城的辩证关系,就不难理解为何在大城崛起的道路上,要以文化为帆起航。

书香号成都地铁“石经”主题车厢(图据成都日报)

于成都而言,从马可波罗口中的“强大都市”、唐宋时期“扬一益二”,再到当今“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书香成都”、“全球最佳旅游目的地城市”……作为中华文明五千年辉煌的重要参与者、缔造者,这座城市与世界文化名城的距离,远吗?

世界文化名城核心是文化、载体是城市、标杆是世界,可以从文化发展愿景、文化资源丰度、文化创意经济、城市公众参与、文化辐射影响5个维度进行系统构建。

比如我国北京、上海等多个城市都提出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目标,具有强烈的文化发展愿景。再比如,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实现收入超过1.4万亿元,同时还是全球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城市;维也纳每晚有上万名音乐爱好者现场聆听音乐演奏;莫斯科、巴黎每年国际游客数量超过本市人口规模……

而成都要构建世界文化名城建设体系,也要从这5个维度着力,使文化成为城市发展的轴心,让文化贯穿于城市崛起进程,让城市始终闪耀着璀璨的文化光辉。

每一座世界文化名城,都有其特定历史阶段的时代表达。在通往世界文化名城的道路上,提出建设“三城三都”,就是成都在当下时代所给出的表达。当然,也是对于世界文化名城这五个构建维度的具体回应。

成都提出高水平建设世界文创名城、高起点建设世界旅游名城、高标准建设世界赛事名城、高品位建设国际美食之都、高品质建设国际音乐之都、高质量建设国际会展之都。这既是传承城市文脉的时代责任,也是保持生活城市特质、服务市民美好生活追求的务实之举;是成都作为生活城市的魅力和价值所在,是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时代表达。

这更是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一块“金字招牌”。

这段征程的开启,是彰显生活美学的为民情怀。

切莫忘记的是,无论大城崛起的城市梦,还是通向世界的大壮举,以文化城,最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惠民,服务于民,是市民由衷的获得感。

巴黎的电影院,年均入场人次高达5820万人次。莫斯科的歌剧院,成为了当地人最频繁出入的场所。据统计,莫斯科人年收入的40%交给了文化消费,这是他们的选择,更是他们的生活。

显然,在人们对美好生活需求的向往不断提升的今天,对精神的需求,愈发高涨。哪怕是在马可波罗感叹此地繁荣的往昔,他看到的,也是作为主人翁的成都人民所展现的幸福与精神富足。

在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征途中,“以人为本”应当始终作为准则。市民是传承文化、发展文化、创造文化、享受文化、消费文化的主体,每一个成都人,都应成为天府文化的传承人,建设者。

蜀锦、“交子”、都江堰、雕版印刷……天府文化的辉煌灿烂,皆出自人民之手。世界文化名城的打造,更少不了每一位成都人的参与。也正是在参与中,成都人的精神与智慧,方能迸发出更大的火花与创造力,缔造新的辉煌。

在“三城三都”的规划举措中,不仅回应了成都人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将每个成都人作为了建设的“主人翁”。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成都人,在美术馆,在音乐会,在体育赛场,在绿道,在公园,亦或是在生活中习惯性地经历一场场文化切磋与创意碰撞。

一个时代的画卷,底色是人心;一个民族的复兴,关键在精神。以文化为帆,征途中的掌舵者,过程中的受益者,归根结底,都是千千万万成都人。

新时代,新征程。成都主动承担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历史使命,更找到了破解大城崛起的深度密码,扬帆起航,一往无前。 这征途通向世界,惠泽民心,正是以文化城,以文化人。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