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写在泸州市第18届“忠山之秋”校际联谊活动开幕时

“忠山之秋”再回家,毓秀桃李绽百花。三十二载承四届,犹忆当年你我他!在泸州市第18届“忠山之秋”校际联谊活动即将于2018年10月19日晚第四次回到她的发源地、西南医科大学城北体育中心盛大开幕前夕,作为历经32年经久不衰、愈益繁茂的这项活动当年的发起人和组织者之一,不禁心潮澎湃,浮想联翩。“忠山之秋”初创和首届活动的历历往事不时回放眼前,情牵梦绕,难以释怀。

“忠山之秋”是由泸州医学院(现西南医科大学)团委发起,泸州市团委牵头组织在全市大中专学校间轮流举办的校园文化联谊活动。首届“忠山之秋”于1986年10月25、26日在泸州医学院忠山运动场举行。除东道主外,还有四川省公安管理干部学院、泸州教育学院、四川省人民警察学校、泸州化工学校和空军第二飞行学院蓝田飞行大队参加。活动以‘’青春.友谊.成才‘’为主题,融校际联谊、第二课堂和军民共建为一体,设有文娱、球类、书画摄影、社团讲座等项目。时任泸州市市长刘育仁,团市委书记李小端,泸州医学院党委书记张毓忠等领导在开幕式上讲了话。

当时条件简陋、筹备简单而气氛热烈、观众如潮。在忠山老行政楼前临时摆放的大会主席台兼检阅台,因有线话筒线不够长而从条桌下穿递到前排才能请育仁市长讲话。入场式时二飞院蓝田飞行大队学员们耀眼的飞行服、持枪分列正步行进和公安学院、警校的正步方队,尤其是警校学生方队在运动场水泥地上的擒拿格斗长拳倒功表演令人耳目一新,赢得观众自发的阵阵掌声,让人经久难忘。

“忠山之秋”本为头年刚刚创立的泸州医学院学生校园文化活动升格扩展而成。其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大中学校学生第二课堂校园文化活动方兴未艾,校际学生文化联谊活动尉然成风,常驻蓝田坝的空军二飞院飞行大队也在渴求开门办学和联谊育人新途径。加之,1986年9月28日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刚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正是在这样天时地利人和的时代背景下,酒城泸州的“忠山之秋”校际联谊活动呼之欲出、应运而生了!医学院团委1987年主要因此业绩突出而被共青团四川省委授予‘’红旗团委‘’荣誉称号,随后“忠山之秋”逐步成为泸州学校共青团工作一张靓丽的名片和泸州共青团工作的‘’品牌项目‘’之一。

“忠山之秋”活动开始约定每年金秋十月轮流举办一次,以后调整为两年一届坚持下来。可以说,后来的历届团市委书记、各校团委书记及其各自的上级党政领导都做出了一届接着一届干,一个活动搞到底的宝贵贡献。同时期成都、重庆高校间类似的校际联谊活动早已烟消云散,唯有泸州的“忠山之秋”三十二年经久不衰,传承创新,繁茂兴盛,真正体现了创新性转化,创造性发展,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实属罕见。也许这就是泸州人干事情执着实在的性格使然,犹如搞‘’屈原魂‘’传统诗词创作大赛,一干就是27届,省内独家,全国知名。‘’品牌‘’来之不易,容当倍加珍惜!

我与“忠山之秋”有幸结缘,实属人生幸事一桩。当时我作为学院团委副书记主持院团委工作(书记程文玉在外脱产学习)。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在当时的岗位职责与时势背景下,幸有泸州医学院党政领导的开明重视和倾力支持,承蒙团市委李小端书记、刘扬副书记、学少部陈戈力部长和各校团委书记陈立川(公安学院)、郭道平(警校)、李传辉(化专)、丁一(教育学院)等诸多团干战友的信任扎起与鼎力相助,让我以创始人之一的殊荣,持久的成就感、自豪感和幸福感与“忠山之秋”相伴前行30多年,至今还在分享“忠山之秋”带给我的红利滋润和晚年幸福。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抚今追昔,探赜索徽,我觉得“忠山之秋”历经32年风雨跨世纪不散不间断,不衰反兴盛,恐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忠山之秋”主题鲜明正确。顺应时代潮流,围绕育人中心,紧扣办学宗旨,符合党政要求。

二是“忠山之秋”机制灵活先进。团市委牵头组织,各校团委自觉响应参与,平等、协商、体谅、民主、友谊成为“忠山之秋”持之以恒的主格调、主旋律。同时注重与时俱进,不断吐故纳新、扬弃和优化完善。

三是“忠山之秋”有一代代质朴厚道、坚定执着的共青团干部及各级各校党政的重视、支持,有广泛积极的学生参与群体。广大同学通过参与“忠山之秋”经受锻炼,受惠成才,市民、家长点赞喝彩奠定厚实基础。

四是“忠山之秋”根植于百年红色基因和优秀传统文化。忠山上的魁星阁楼是1922年5月中旬时在泸州师范的我党卓越青年运动领导人恽代英组建泸州地区第一个团组织(泸县社会主义青年团,与中国共青团历史相同),发展余泽鸿、张霁帆、曾润百、陈江、陈泽煌、李元杰等首批6名团员的红色圣地。可以说,是老一辈革命家恽代英开启了忠山培育红色人才的先河,近百年前就为“忠山之秋”注入了红色基因,撒播了育人种子,留下了革命精神。忠山以古樟林为主,常年青翠,忠山常青而不老。忠山钟灵毓秀,桃李满天下,实为培育栋梁之材的风水宝地。

当然,“忠山之秋”常青不老不衰不散反而日益茂盛兴旺,也许还有更多见仁见智,只可意会,难以言清的其他因素。

时光倏忽,人生易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忠山之秋”已经32岁了,今年重阳节后两天、10月19日,她将以更加成熟的风韵和累累青春硕果再回娘家。按照党的十九大描绘蓝图:再过32年,再办16届“忠山之秋”,即到2050年新中国建立100周年时,我国将实现现代化!反思当下人生,‘’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到那时,我已94岁了,还想参加中国现代化时的那届“忠山之秋”。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吾将努力憧憬追求着!

作者:尹杰霖(原泸州医学院(现西南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党委书记)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